笔下文学 > 明末虎啸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事在人为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事在人为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事在人为

第二天上午,郑如宝带着李啸与李忠文等人,一起来到马耆山下一块盐碱地处。

郑如宝指着盐碱地上的白色霜晶说道:“大人请看,这些白色之物,便是盐碱,此土俗称烧土,其意为能烧死树苗与种子之土。此土肥力极差,易于板结硬化,连野草亦难生长。定需彻底改良方可使用。”

李忠文在旁边说道:“既如此,该如何着手呢?”

郑如宝连忙说道:“一般来说,治盐碱地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便是去盐。”

李啸点头道:“如宝,你详细说来。”

郑如宝说道:“所谓去盐,便是将盐碱地表面结晶盐土彻底铲去,现在已是初春,土地皆已解冻,可先派人手将此项工作完成。”

李忠文哦了一声,又忙问道:“是否这样一来,就完成了去盐的工作?”

郑如宝摇摇头:“没这么容易,这只是除去表面的盐皮。在铲去表面结晶盐皮后,需得挖掘引水沟,引来活水漫洗,将土壤中的盐份溶化,这样一来,土中盐份溶于水中,一可通过排水沟排出,二可因此随水渗透至土地下层。按我原来的经验,大概要两天一灌一排,连灌三次后,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去盐的工作。”

李啸笑道:“如宝到底是懂行的人,说得很有条理。那接下来第二步要如何呢?”

郑如宝也笑了,他挠了挠头说道:“在下不敢说懂行,一点经验而已。这第二步,就是翻耕。”

李忠文插言道:“这个我倒能想到,应该是将土地彻底翻过来耕作之意吧?”

郑如宝点点头:“正是此意。在下观察过,盐碱在土层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经过去盐后的表层土壤中所残留的盐碱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碱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还能疏松土层,减弱土壤水份散失,可有效地防止土壤重返盐碱状态。在山东,春季与秋季是返盐较重的季节,此时开始翻耕最为有利。”

李忠文掂须而道:“原来如此。”

郑如宝笑了笑,又说道:“最后一步,则是上肥。要注意,不可上带盐碱之类肥料。如草木灰之类常用农肥,皆不可用。要直接淋人畜粪便之类。这样土中的盐碱反会减少,又可有效增加土壤肥力。”

郑如宝说完,李啸沉吟了一下,他知道,郑如宝之所以要只淋人畜粪便,因为这类有机肥料皆带弱酸性,正好可与土壤中的盐碱相中和。而草木灰为弱碱性,故不可用。当然。明代的郑如宝不知道其中的化学原理,但他能摸索出这套方法,却是难得。

李啸笑着对郑如宝说道:“郑如宝,就按你所说的方法去做吧。现在首先开垦出一千亩盐碱地出来。如试验成功了,再作大范围推广。”

郑如宝连忙说道:“大人,如欲加快进度,需得多派人手。”

李啸回道:“这个人力物力。我可让李忠文尽力协助你,你自已对接下来的工作又作何安排?”

郑如宝回答:“大人,去盐的工作。一个劳力一天可完成除表面盐皮1亩,如此一来1000亩地则需1000人力。在下认为,在铲去盐皮之时,还需派人从靠河水处开渠引水灌地,争取铲皮完成之时,水沟亦能挖好。”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事在人为

李忠文点头道:“铲盐与开渠的人力,我会放排好,接下来又要怎么做呢?”

郑如宝回答:“去盐完成后,可立刻开始翻耕,因为有耕牛可用,一头牛一天可翻耕一亩半,我算过时间,等到我们这边要开始翻耕时,兴和村中的春耕早已结束,正好可以从他们那边借耕牛过来使用。”

李忠文接过话来:“那这样的话,那些人畜粪肥,也需提前备好,跟着翻耕的进度播撒。”

郑如福点头道:“大人说得对,我计算了一下,若要完成这1000亩盐碱地改良,如果人手足够的话,去盐工作约需**天左右。再有一周多的时间,人与牛一齐翻耕撒肥完毕,这样一来,最多半个多月,便可全部完成。”

李忠文突然想到了什么,问李啸道:“大人,这一千亩桑田,是选择我雄唐所哪个位置呢?”

李啸想了想道:“为了便于去盐与灌溉,就在绣针河的支流荻水处开辟吧,这里正好在我雄唐所的中间靠北位置,将来不论是运丝至港口,还是再作扩展,皆是方便。”

郑如宝连声道:“大人这个安排好,将来这块地区里,不能用来种植的空闲地块,正好开设养蚕作坊与缫丝工坊,这样从产出桑叶到加工,都是便利得紧。”

李啸笑了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其实李啸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他将来若有条件,不光要卖生丝,更要卖丝绸。如果把生丝纺纱织染加工成丝绸,获利会进一步暴涨。

李啸前世看过明朝丝绸加工的一些资料,一般来说,生丝在纺织前要经过沸煮、漂白、染色和复缫几道工序的处理。在这一处理过程中,会有一些生丝消耗损失。据统计,在松江府这样的纺织技术成熟的地方,大约一斤半生丝可以制作一斤绸缎。

至于绸缎价格,视种类质量不同,每匹大约在10~20两白银之间,少数品质极佳者,更可以达到30~40两白银。若是把绸缎重量以每匹长5丈重24两,价格也以每匹15两的中间值估计,那么每一担半生丝可以织染出一担绸缎,约为80匹,价格可高达1200两白银。而这只是国内市场价格,出口价需要再翻上两三倍,可达3000两以上!

这样算来,就算加上织成绸缎而产生消耗,那么同等重量的绸缎比生丝的出口价格,高了整整10倍多!

可以轻易地算出,1000亩桑园若能产出100担生丝,那么,便可产出66担丝绸,约5280匹,出口价格更可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整整198000两!

更重要的是,种桑养蚕织缎是可持续产业,是可再生资源。黄金白银会挖完,但是生丝绸缎却是可以年复一年地持续生产。

事在人为啊!这看似无用的盐碱地,若真能成为种植桑树的土地,岂不为雄唐所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李啸心想,现在是农历二月中旬,那么按郑如宝的安排,顶多到下月中旬,便可开始种植桑树了。

想到这里李啸转头对李忠文说道:“那么,为加快改良进度,把现在马耆山全部空闲人力都调过来吧。如果人手还不够,可将雄唐所各散居百姓中抽调劳力,告诉他们,只要来干活,吃饭管饱。”

李忠文应声说道:“学生谨遵大人之令。”</dd>

 

(https://www.xbxxs.com/novel/-6F48fI9e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