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西夏风云 > 第023章 宋神宗变法开边

第023章 宋神宗变法开边

宋朝秦州以西是吐蕃诸部,各部不相统一。邈川城主温纳支是吐蕃的一支强族,势力足以力敌董毡。董毡与西夏结亲,遣兵送亲迎亲必经邈川地。

温纳支素与董毡为仇,当他得知西夏和董毡和亲,自己被孤立在中间,必被董毡和西夏攻袭,立即遣使到西夏。

yqxsw.org

邈川使者对梁太后道:“贵国与董毡结亲,我主必投宋朝。请皇太后深思,当取消亲事。”

梁太后打定了主意,不管温纳支说什么,与董毡这门亲事结定了。于是对邈川使者道:“儿女婚姻是大事,订婚后岂能悔婚?这亲事与大首领没有关系,请贵使转告你族大首领好自为之。”

宋神宗是一位想有作为的皇帝,处理了啰兀城责任官员,总在想:大宋为什么连西夏这等小国都不能取胜?如何改变这种积贫积弱的国情?他想起王安石所上的万言书中有这样的言语: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

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

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

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

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

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

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宋神宗问王安石:“管理国家何为先?”

王安石回答:“择术为先。”

宋神宗问:“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回奏:“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唐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及尔。”

宋神宗授予王安石参知政事,对他道:“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注1),不晓世务(注2)。”

王安石回答:“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术尔。”

宋神宗问:“那么爱卿所要做的当以何为先?”

王安石奏道:“变风俗,立法度,乃当今之所急。”

宋神宗认为王安石的议论和主张,符合自己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想法,遂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推行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方田、农田水利等新法,颁布天下。经几年的施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当时有一位叫王韶的人,字子纯,江州德安人(今江西省德安县)。进士及第,任新安主簿,调建昌军司理参军。参加制科考试不中,游历陕西,采访边事。于是给宋神宗上《平戎策》三篇。

宋神宗看到这篇二千多字的奏章,饶有兴趣地御览,当读到:“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不能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间,牧马于兰、会,断古渭境,尽服南山生羌,西筑武胜,遣兵时掠洮、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惊扰,瞎征兄弟其能自保邪?今唃氏子孙,唯董毡粗能自立,瞎征、欺巴温之徒,文法所及,各不过一二百里,其势岂能与西人抗哉!幸今诸羌瓜分,莫相统一,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诸种既服,唃氏敢不归?唃氏归则河西李氏在吾鼓掌中矣。为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

“好,说得好。”宋神宗看到王韶的主张很惊奇,便将他召到朝中探讨河湟方略。

王韶禀奏:“西蕃虽遣使朝贡,朝廷也赐封官职,但非大宋国土。陛下欲大有作为,当西取河湟,开边扩土。”

王韶的话说到宋神宗的心里,立即授其为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负责河湟开边事宜。

邈川城使者在西夏碰了一鼻子灰,回禀温纳支,气得他浑身颤抖。立即遣人到熙河经略司王韶处投诉其事。王韶正要收复河湟地区,深怕董毡和西夏联合,对宋军不利,于是上表朝廷:

臣闻西夏与董毡和亲,不利朝廷开边西境。请陛下下诏董毡,以

利害明示,令其与夏国绝婚。

宋神宗接到王韶的奏章,立即遣使,带着圣旨去见董毡,命他与夏国断绝亲事。董毡阳奉阴违,嘴上说遵旨,暗中和亲。

王韶后来听说了,大为恼火,怨恨董毡,意欲攻伐。

吐蕃另一个大首领俞龙珂,在河湟地区势力最大,渭源地区的羌族和西夏都想笼络他,以壮大势力。

宋朝的边将主张以武力征讨,王韶认为武力征讨不能收复其心,决定招降。于是,王韶带领数骑直抵俞龙珂的大帐。对其晓以利害,分析成败的后果,劝他归顺朝廷。为表示诚意,王韶于当晚留宿在俞龙珂的营帐里。俞龙珂大为感动。

次日清晨,王韶告辞。俞龙珂为表诚意,派部下酋长跟随王韶而去。其后不久,俞龙珂率部族十二万人归顺宋朝。

在渭源至秦州之间有一万多亩闲田。王韶上奏章,建议开垦闲田,设置市易司管理,召商贾经营,让利于商贾,以其利养其田。

秦州经略使李师中得知,上奏反对,认为王韶的建议是侵占边地弓箭手的土地,想移市易司到古渭寨,恐秦州自此滋生事端,而所得不补所亡,此乃得不偿失之举。

王安石对宋神宗禀奏:“王韶之议乃利国利民之举,臣认为可行。”

宋神宗也觉得王韶的建议是利国利民之举,就接受王安石的提议,下诏王韶实行,升任其为著作左郎,命专门管理河湟诸事,并罢免了李师中。

宋神宗有志收复河、陇之地,命王韶维修古渭寨,在此设置通远军,命王韶为知军。王韶引兵驻守渭源堡和乞神平。

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七月,王韶率军向西,进攻蒙罗角和抹耳水巴等吐蕃族。吐蕃军占据抹邦山有利地形,对抗宋军。诸将认为应该在平地布阵,等待吐蕃军下山决战。

王韶道:“如果吐蕃军不放弃有利地形来战斗,我军只能撤军。现在,我军已进入险地,应当利用险地为我军所用。”

王韶遂命进军抹邦山,在山脚下布阵。下令:“大敌当前,敢言退者斩!”

吐蕃军见宋军在山脚下列阵,乘高而下,进攻宋军。宋军不敌,往后败退。王韶身穿甲胄,挥舞宝剑,英勇向前。宋军见主帅不畏死,士气大震,奋勇杀敌,吐蕃军大败。宋军乘胜追击,焚毁诸蕃庐帐而还,洮河以西大震。

王韶率军向西挺近。吐蕃首领瞎征领军渡过洮河,增援羌军,收拾败退的残军,欲与宋军决战。

王韶得到探马的情报,命德顺军知军景思立引一军在竹牛岭大造声势,亲率一军奔向武胜,正遇瞎征的部下瞎药,挥军进攻。吐蕃军大败。宋军占领武胜城,设立镇洮军。王韶领军进攻瞎征,瞎征大败而逃,其部二万余人投降。在镇洮驻守

的夏军,见宋军出其不意来攻,仓卒迎战,大败。王韶更名镇洮为熙州,以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和通远军为一路。

宋神宗得到王韶的捷报大喜,授予王韶龙图阁待制、熙州知州。

王韶命景思立向西进军,攻破香子城、当川堡、珂诺城。王韶率军穿行露骨山,进入洮州境内。山路狭隘,将士们下马步行。

瞎征留军守河州,自己领军尾随宋军,想伺机将宋军歼灭。王韶知其用意,将瞎征引进埋伏,一战告捷,瞎征在十数名亲军保护下逃走。宋军连拔宕州、岷州。叠州城和临洮城的吐蕃投降。洮州遂平。

此次宋军进军五十四天,行程一千八百里,收复五州,杀敌数千,获牛羊马数以万计。

宋神宗授予王韶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随后召入朝中,又加资政殿学士,赐与府邸崇仁坊。

王韶启奏宋神宗:“臣禀陛下,微臣能取得河湟大捷,有赖德顺军知军景思立,其人忠勇,遇敌力战,功不可没。”

“好,有功者当奖赏。”宋神宗点点头,擢升景思立东上阁门使,河州刺史,赐绣旗、朱甲。

王韶又奏:“景思立为国征战,老母没有官舍安养。”

宋神宗下诏,命景思立弟景思谊为秦州判官,以赡养其母。

瞎征听说王韶调进京城,派遣部下首领青宜结鬼章袭杀伐木宋军,斩杀七名校尉,又给景思立下书,言词不逊,故意挑起事端。

景思立不能忍受其辱,率兵六千进攻踏白城。命韩存宝和魏奇为先锋,王存为左军,贾翊为右军,自为中军。青宜结鬼章领军二万,分三寨抗拒宋军。两军战数十回合,吐蕃大军从山下围困宋军。宋将王宁、李元凯战没于乱军中。

景思立和魏存宝突围,众将大都负伤。见天将黑,移兵东岗固守。后队遭到吐蕃军追杀,顿时大乱,前队宋军见状纷纷溃逃。

景思立且战且退,对众将道:“我曾以百骑战败羌人数千,而无援军。今战败,当自刭以谢朝廷。”

众将力劝:“将军不可,我等护卫将军突围。”

景思立与众将再战,皆战死,宋军全部战亡。

宋军踏白城之败,吐蕃恢复其势,兵围河州。宋朝得报,大臣震惊,宋神宗心中忧虑,饭都吃不下。群臣相劝,很晚了才勉强用膳。

王韶对宋神宗道:“臣启陛下,臣再回熙州,定收复河湟。”

宋神宗道:“有劳爱卿,回熙州当持重勿出。”

王韶星夜驰奔熙州,选兵二万,与众将商议兵向何处。部下认为河州被围当救援河州。

王韶道:“吐蕃所以兵围河州,是依仗外援。现在知道我军救兵来了,必设伏待我,而且他们刚刚取得胜利,士气旺盛,我军不可与争。当出其不意,以攻其外援,此所谓‘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注3)者也。”

王韶下令直取珂诺城。宋军奋勇攻城,吐蕃军见宋军英勇,抵挡不住。宋军遂攻占珂诺城,再进攻香子城,分兵南山围攻瞎征。

瞎征见援兵已绝,拔寨仓皇逃去。正行间,突见前方旌旗招展,杀声震天。瞎征慌忙勒住战马,仰天长叹:“长生天,为何绝我……”

(注1 经术:经学,儒术。)

(注2 世务:即时务,当世有关的国计民生的大事。)

(注3 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https://www.xbxxs.com/novel/-fKDe45e2-M.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