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至尊顽主 > 第七十一章 太子的大礼(一)

第七十一章 太子的大礼(一)


 永宁城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由大将军尉迟恭(敬德)监修,叫寒江城。当时城池南面有一条大河,俗称寒江。相传,当年武艺超群的女将樊梨花曾经镇守此城。永宁城东门和北门外,至今还留有樊梨花驻守时用过的校场、点将台、牧马场和马厩等遗迹。大约在辽金时期,这座唐代的永宁城毁于战火。


 明朝初年,永宁称“中所屯”,也称“终食屯”,为屯兵之所。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驻跸于永宁西北15公里的团山(又称独山,永宁八景之“独山月夜”即在此)。当时,延庆百姓已于明初被迁往关内,妫川大地日渐荒凉。朱棣见这里山川秀美,沃野百里,遂下诏,复置隆庆州并分置永宁县;同时委派原礼部尚书赵羾,大批迁移山西百姓及犯罪官吏,开发建设延庆。


 明宣德五年(1431年),阳武侯薛禄奉命统兵前来永宁县修城驻守。明正统四年(1439年),又在原土石城基础上加以重建。城为正方形,周长六里零十三步,高三丈五尺,间以砖石砌筑。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因大水致使城郭多处坍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又派参将方振、总监工杨大节予以整修,城高增至四丈。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参将张国柱再次修葺。


 明代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在此置永宁县之后,才开始兴建十三陵,故有“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之说。


 说起永宁就不能不提大明九边,也不能不提宣府。九边,又称九镇,是大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


 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


 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其后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代的严重边患。明朝统治者不得不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


 而宣府镇(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县)管辖的长城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处,西至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县境),全长510多公里。加之宣府距离京城只有四百里左右的路程,号称“京西第一镇”其军事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可以说是京城门户,而永宁即为宣府镇东路第一座军事重镇,又扼守长城战略要冲因此其地位更显重要。


 这也是朱厚照之所以把永宁选为他的第一块战略发展基地的原因。除了永宁位置重要之外,还在于永宁此地交通便利,宣府的铁矿大同的煤炭都可以很方便的运到这里,这是建立工业基地不可或缺的原料。


 永宁远离京城,又被朱厚照暗中动了手脚,可以说现在的永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被打上了太子爷的标签,永宁参将江彬别看只是个小小的参将,但是在宣府诸将眼中几乎可以和总兵大人并驾齐驱。永宁县令梅翡甚至可以不鸟延庆州的上官。所以说在宣府,永宁县和永宁卫几乎可以说是自成一家了。


 可是今天永宁城的百姓们发现梅县令、江参将和那个不知道到底是多大官职的曾大人,齐刷刷的聚集在城门口,似乎是等着什么重要的大人物。百姓满暗中猜测,按照这三位平时的做派,轻易是不会一起出城迎接上官的,莫非是太子爷要来了?这可得好好看看,那可是当今太子呀,普通百姓谁能见得着。再说因为有了太子,如今永宁百姓的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几乎是家家都有人在那庞大的厂子里做工赚钱。永宁军也不像其他卫所那样克扣军饷、欺压军户,百姓们如今是有粮有钱,谁不念太子的好呢。所以百姓们三五成群的聚拢到城门口,自动排成两行等着迎接太子殿下。


 江彬:“老梅呀,这些百姓是你组织的?”


 梅翡:“没有的事,都是自发来的。”


 江彬:“没想到这位杨巡抚这么得人心啊,连永宁的百姓们都主动来迎接他,这可得好好巴结一下。陕西巡抚,再往上就是总督了这官可是不小,咱啥时候能到这级别呀。”


 曾贤:“我看不是杨大人多么得民心,恐怕是百姓们误以为是太子殿下要来才这样的。永宁百姓如今过上好日子了,谁不感念殿下恩德,殿下来了他们怎能不见见呢?”


 江彬:“老曾说的对,定是如此。那谁?那小孩,对就是你过来过来。”


 一个虎头虎脑的半大小子跑过来,站在江彬马前也不害怕直愣愣的就问:“参将大人叫俺干啥?”


 “哎呀,你不怕我?”


 “怕你干啥?”


 “我是永宁参将,这里最大的官,你不听话我就揍你。”


 “你敢,我爹是厂子里的铁匠头,你敢揍我我就告诉曾大人治你的罪。”


 “我去,你还会找靠山了啊。行,本将怕了你了。你等着,等你再大点本将一定把你调进亲卫营,不听话就打你板子。”


 “你敢。殿下颁布永宁军军规明令废除体罚,只准关小黑屋,你是打不了我的。”


 曾贤:“哈哈哈哈,老江你这军头当的窝囊,连孩子都管不了哇。”


 江彬:“这不赖我,殿下的军规尽人皆知,本将岂能因私废公。再说了,看看现在的永宁军,一个个就跟小老虎似的,本将怎么舍得打。孩子,本将问你你们到城门这干啥?”


 孩子:“不是说太子爷要来吗?我们迎接太子爷。”


 fh更a新最≈x快上_5酷{|匠网


 曾贤:“怎么样?我就说嘛,肯定是为了迎接太子殿下才来的。”


 梅翡:“民心项背呀,殿下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怎会没有殿下呢?”


 江彬:“嗯,有理。孩子,来的不是太子,是陕西巡抚,不过也是太子爷看重的人。你告诉大家回去吧,将来太子爷来的时候,肯定告诉大家。”


 “不是太子爷来呀?那也看看,这么大的官还没见过呢。”


 梅翡:“行了,别说了,杨大人的旗牌已经到了,就这样吧。”


 哥仨连忙整理衣衫迎了上去。


 自打杨一清进入永宁地界之后,他发现这里和别处很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杨一清又说不出来,当他看到领着两百骑兵前来迎接他的常胜之后才恍然大悟。这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百姓们和将士们的精气神和别出不同,别处百姓的精神状态是那种麻木的,因为大明全国都是这样所以杨一清也就没觉得有何不对的地方。但是进入永宁之后他发现,这里的百姓虽说穿的和别处一样,但是脸上有自信,眼中有光彩,说话底气足,走路腰杆直。


 杨一清知道能够这样必然是生活有保证、有希望、有奔头,也必然是永宁地方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做法。再看看常胜领着的两百骑兵个个盔明甲亮、体格彪悍、更重要的是齐刷刷都是精壮。这和杨一清见过的地方卫所中那些高矮参差不齐,老头孩子全都有的军兵完全是两个概念。难道说永宁参将是特意为了迎接自己把亲兵派出来了?


 这钟做法在大明官场上实在是算不得新鲜事,迎接上官嘛,面子上的事还是要做的。杨一清招手叫过常胜问到:“这是江参将的亲兵吗?”


 “大人,这不是江参将的亲兵,这是末将麾下侦骑营的将士。”


 “哦?何谓侦骑营?”


 “这是依照太子殿下所写《大明军操典》特别训练出来的敢战之士,平时巡视边关,侦查敌情。战时先于大军行动,直接斩杀敌方重点目标、捣毁粮草存放之地。其作用类似于曹操的虎豹骑和大唐百骑。”


 “虎贲?”


 “正是。”


 “果然彪悍异常,不知将士们胸前的三色星星是何意?”


 “这叫奖星,是杀敌功勋标志。一刻银星代表斩敌百夫长一员,铜星代表杀敌十夫长一下一员,杀千夫长以上者授金星,这些奖星和军功职务奖励是挂钩的。”


 “好!如此表功之法可让将士们士气飙升,人人奋勇,实在是只得全军效仿。”


 “大人请。”


 杨一清来到永宁城前,只见城门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常。杨一清又发现这永宁的百姓的确与众不同,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意,发现杨一清在看他们的时候居然主动拱手打招呼,丝毫没有别处的百姓见到大官时那种诚惶诚恐的样子。


 “永宁参将江彬、县令梅翡拜见巡抚大人。”


 “大明皇家制造厂督办曾贤拜见巡抚大人。”


 杨一清看着眼前这两文一武,发现他们个个气质不凡。这江彬人高马大,顶盔掼甲的站在那里,一股彪悍之气扑面而来。县令梅翡杨一清是见过的,只不过那时候梅翡还是个典型的公子哥,而现在居然有了堂皇重臣气度。这曾贤作为工部尚书曾鉴的三子,在京城的时候就有才名,如今站在杨一清面前,杨一清竟然有种见到一朝宰相的感觉。


 “免礼,本官一路走来发现这永宁与别处实在不同,还请三位仔细和本官说说。”


 梅翡:“大人莫急,大人一路鞍马劳顿,到了永宁就算是到家了,先请大人回衙稍事休息,大人如有不明我等定将如实相告。殿下说了,大人是自己人,大人想知道什么就告诉大人什么。大人请。”  

(https://www.xbxxs.com/novel/435F8G51CK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