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习温
笔下文学小说推荐阅读:浮世慕长安、
活金、
我的群友纷纷成神了!、
万族入侵:我有一剑可破万法、
极道狼王、
忽如一夜祖宗来、
视频通武侠:开局盘点十大高手、
温柔深处是危情、
大明极品暴君、
我卡在金丹期五千年、
汉津下游的汉水边,飞虎山。
自田信当年用一个冬季的时间捕杀云梦泽、荆山范围内的虎群后,飞虎山里已很少能看到虎群踪迹;就连夷陵的荆门、虎牙山一带也没了老虎。
老虎猖獗时,能在江陵中洲、油江口一带泅渡长江,出现在江都城郊。
此刻的飞虎山没有老虎,却来了比老虎更令人恐惧的存在……执金吾陈到。
飞虎山曾短暂安置过夏侯氏部曲千人,其中部分人与周围孤寡女子重组家庭,也就在山中形成聚落,如今设立亭里,也有三百多户人口。
与往日一样,陈到坐在木隔子屏风后面,审视录好的口供卷宗,听着正厅里对当事人的二次、三次盘问。
不时从木隔子隙缝观察对方的神色,以判断对方说话时的情绪、态度。
留在这里没有跟着夏侯氏迁走的部曲,自然不是多么受夏侯氏器重的人才,但终究不是凡类。
别的不说,留在这里的夏侯氏部曲,多多少少都是识字的,经历过军中启蒙教育。
以夏侯氏在魏军内的影响力,从各地网罗豪杰,招纳谯沛子弟进行培养,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上夏侯氏家族有意放弃兵权,向诗书勋贵门阀过渡,因此军中启蒙教育颇为用心。
不同于北府、虎豹骑、羽林虎贲这种全面教育,夏侯氏的教育范围也就局限于自家的附庸。
也只有这样经过文化教育,也经受过军事训练的人……才能逻辑清晰,守口如瓶。
可这些人已经没了官方身份,是寻常百姓,民就是民,哪里经得住反复盘查?
就算这批人耐心都很好,可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这么接受调查是挣不来口粮的。
拖的越久,耐心自然消磨的快。
休息时,陈到书写公文,对进来的左丞习温说:“业已能断案,只是不便向朝廷上奏。持我公文,驰入江都递交于大将军当面。”
习温是习珍、习宏兄弟的大侄儿,以羽林中郎率羽林骑在汉口一战中破敌斩将,战后屡做调动。按着官秩俸禄来说,六百石的朝官、廷官都有涉足。
始终没有让他喜欢的,正好陈到这里的工作比较神秘、刺激,他就调到了陈到麾下,跟随陈到追查魏国奸细案。
可随着查案不断推进,陈到却给他一种奇怪的感觉。
仿佛不是为了肃清朝堂而查案,而是为了肃清在野的奸细……朝堂上有嫌疑的官吏,基本不做深入调查。
习温心中有疑不敢表态追问,现在听陈到如此说,也是了然。
这说明这里又有线索指向江都朝堂里的某些人,所以中断,不做追查。
习温应下此时,施礼回答:“金吾公……码头有船来,说季常公病重难治,欲登飞虎山。”
这令陈到皱眉,马良企图自杀的消息已经加急抄送到他这里,不清楚马良的意图:“可有亲族在左右?”
“未有。”
习温稍稍回忆,又猜测说:“金吾公,幼常公该不会沿驰道北上襄阳?恰好与季常公错过?”
陈到敛容思索,起身又考虑片刻,情绪略低落:“应是如此,成祖庙在惠陵,马幼常自以为其兄会走驰道,途径惠陵拜谒成祖。可马季常却走汉水,这说明病况严重。”
不敢走驰道,驰道颠簸,走的又慢,怕马良撑不到江都。
可如果马良到了飞虎山,恰好死在这里呢?
习温心中思索又不敢询问,这个问题太过尖锐,想一想就行了。
陈到显然也意识到了,做出决断:“马幼常必骑乘快马,不见其兄走驰道,必急趋汉津。我料,他日暮时可抵飞虎山。我去迎马季常,此事也一并陈述于大将军当面。若马季常在此离世,还望大将军早作决断。”
他这么说完,就将桌上盖了漆印密封的公文递给习温,习温不由感到这封公文有些烫手。
执金吾跟别的衙署不同,这里任何的公文都没有副档。
而且刚才陈到给他口授命令,却没有给相关的信物、纸面字据……这让习温总觉得胆战心惊。
他自然不怕陈到会否认、害他,庞习两个家族是一体的,虽说两个家族各自都有了明显的分裂迹象,可陈到敢玩弄花样坑习温,自有人为他主持公道。
对此习温很有信心,也因这份信心而感到烦闷。
庞家自庞山民从魏国回来,作为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自然是庞氏家族的另一股传承领袖。可庞山民积极支持庞宏,欲光大鹿门山一脉。
庞林无子,自然是支持自己侄儿的;可是北府对鹿门山一事的态度十分玩味。
庞氏家族繁衍那么多年,自然很多旁支庶流、姻亲认为不能全去赌一个鹿门山。这些人鼓动、劝说庞林招纳侧室,生出一个儿子……这个孩子背靠姐夫田信,自己这些人也好吃饭。
结果庞林不乐意,他们又去劝说习夫人,习夫人恼怒之下去了关中。
但劝说庞林招纳侧室的事情关系百年、千年大计,是不可能停息的。
因此庞氏家族一分为二,已经有很明显的苗头。
至于自己家族就简单了,与庞氏累世交好,但内部肯定有嫡庶之别。
习祯是与马良齐名的襄阳名士,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庞统弟弟庞林娶了习祯的妹妹,这就是最为牢固的纽带。
可现在习祯病逝,庞统也早就没了,庞林这里始终无子……若有一个儿子,那这部分友谊就能顺利传承下来。但以习夫人现在的年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因此习祯那一脉的习忠、习隆这父子俩已渐渐疏远庞宏、庞山民,只与庞林维持亲密的走动关系。
而自己呢,小的时候是庞统身边的小书童,两个叔父出自庶流旁支,则追随庞统入汉。自己这里,实际跟庞宏是很亲密的,但跟庞林那边……就渐渐疏远了。
两个亲密如一的家族,在这个天下将定的十字路口,依旧选择了一分为二,组团分别投效一方。
搞笑的是,与田信关系好的庞宏、习珍、习宏选择站到对立面。
只有这样,倒霉的时候不至于太过落魄。
可能是跟着陈到做事的时间有些长,习温气质越发的阴郁、沉默,以一种趋于中立、置身事外的态度来做事。以至于如今,对发小庞宏缺乏认同感。
总觉得他在做一件缺乏意义的事情,不是光大鹿门山,成为一方学院高门不好;而是这个事情成功的希望太过渺茫,是跟北府做事风格相违背的。
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自然是无意义的。
自田信当年用一个冬季的时间捕杀云梦泽、荆山范围内的虎群后,飞虎山里已很少能看到虎群踪迹;就连夷陵的荆门、虎牙山一带也没了老虎。
老虎猖獗时,能在江陵中洲、油江口一带泅渡长江,出现在江都城郊。
此刻的飞虎山没有老虎,却来了比老虎更令人恐惧的存在……执金吾陈到。
飞虎山曾短暂安置过夏侯氏部曲千人,其中部分人与周围孤寡女子重组家庭,也就在山中形成聚落,如今设立亭里,也有三百多户人口。
与往日一样,陈到坐在木隔子屏风后面,审视录好的口供卷宗,听着正厅里对当事人的二次、三次盘问。
不时从木隔子隙缝观察对方的神色,以判断对方说话时的情绪、态度。
留在这里没有跟着夏侯氏迁走的部曲,自然不是多么受夏侯氏器重的人才,但终究不是凡类。
别的不说,留在这里的夏侯氏部曲,多多少少都是识字的,经历过军中启蒙教育。
以夏侯氏在魏军内的影响力,从各地网罗豪杰,招纳谯沛子弟进行培养,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上夏侯氏家族有意放弃兵权,向诗书勋贵门阀过渡,因此军中启蒙教育颇为用心。
不同于北府、虎豹骑、羽林虎贲这种全面教育,夏侯氏的教育范围也就局限于自家的附庸。
也只有这样经过文化教育,也经受过军事训练的人……才能逻辑清晰,守口如瓶。
可这些人已经没了官方身份,是寻常百姓,民就是民,哪里经得住反复盘查?
就算这批人耐心都很好,可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这么接受调查是挣不来口粮的。
拖的越久,耐心自然消磨的快。
休息时,陈到书写公文,对进来的左丞习温说:“业已能断案,只是不便向朝廷上奏。持我公文,驰入江都递交于大将军当面。”
习温是习珍、习宏兄弟的大侄儿,以羽林中郎率羽林骑在汉口一战中破敌斩将,战后屡做调动。按着官秩俸禄来说,六百石的朝官、廷官都有涉足。
始终没有让他喜欢的,正好陈到这里的工作比较神秘、刺激,他就调到了陈到麾下,跟随陈到追查魏国奸细案。
可随着查案不断推进,陈到却给他一种奇怪的感觉。
仿佛不是为了肃清朝堂而查案,而是为了肃清在野的奸细……朝堂上有嫌疑的官吏,基本不做深入调查。
习温心中有疑不敢表态追问,现在听陈到如此说,也是了然。
这说明这里又有线索指向江都朝堂里的某些人,所以中断,不做追查。
习温应下此时,施礼回答:“金吾公……码头有船来,说季常公病重难治,欲登飞虎山。”
这令陈到皱眉,马良企图自杀的消息已经加急抄送到他这里,不清楚马良的意图:“可有亲族在左右?”
“未有。”
习温稍稍回忆,又猜测说:“金吾公,幼常公该不会沿驰道北上襄阳?恰好与季常公错过?”
陈到敛容思索,起身又考虑片刻,情绪略低落:“应是如此,成祖庙在惠陵,马幼常自以为其兄会走驰道,途径惠陵拜谒成祖。可马季常却走汉水,这说明病况严重。”
不敢走驰道,驰道颠簸,走的又慢,怕马良撑不到江都。
可如果马良到了飞虎山,恰好死在这里呢?
习温心中思索又不敢询问,这个问题太过尖锐,想一想就行了。
陈到显然也意识到了,做出决断:“马幼常必骑乘快马,不见其兄走驰道,必急趋汉津。我料,他日暮时可抵飞虎山。我去迎马季常,此事也一并陈述于大将军当面。若马季常在此离世,还望大将军早作决断。”
他这么说完,就将桌上盖了漆印密封的公文递给习温,习温不由感到这封公文有些烫手。
执金吾跟别的衙署不同,这里任何的公文都没有副档。
而且刚才陈到给他口授命令,却没有给相关的信物、纸面字据……这让习温总觉得胆战心惊。
他自然不怕陈到会否认、害他,庞习两个家族是一体的,虽说两个家族各自都有了明显的分裂迹象,可陈到敢玩弄花样坑习温,自有人为他主持公道。
对此习温很有信心,也因这份信心而感到烦闷。
庞家自庞山民从魏国回来,作为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自然是庞氏家族的另一股传承领袖。可庞山民积极支持庞宏,欲光大鹿门山一脉。
庞林无子,自然是支持自己侄儿的;可是北府对鹿门山一事的态度十分玩味。
庞氏家族繁衍那么多年,自然很多旁支庶流、姻亲认为不能全去赌一个鹿门山。这些人鼓动、劝说庞林招纳侧室,生出一个儿子……这个孩子背靠姐夫田信,自己这些人也好吃饭。
结果庞林不乐意,他们又去劝说习夫人,习夫人恼怒之下去了关中。
但劝说庞林招纳侧室的事情关系百年、千年大计,是不可能停息的。
因此庞氏家族一分为二,已经有很明显的苗头。
至于自己家族就简单了,与庞氏累世交好,但内部肯定有嫡庶之别。
习祯是与马良齐名的襄阳名士,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庞统弟弟庞林娶了习祯的妹妹,这就是最为牢固的纽带。
可现在习祯病逝,庞统也早就没了,庞林这里始终无子……若有一个儿子,那这部分友谊就能顺利传承下来。但以习夫人现在的年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因此习祯那一脉的习忠、习隆这父子俩已渐渐疏远庞宏、庞山民,只与庞林维持亲密的走动关系。
而自己呢,小的时候是庞统身边的小书童,两个叔父出自庶流旁支,则追随庞统入汉。自己这里,实际跟庞宏是很亲密的,但跟庞林那边……就渐渐疏远了。
两个亲密如一的家族,在这个天下将定的十字路口,依旧选择了一分为二,组团分别投效一方。
搞笑的是,与田信关系好的庞宏、习珍、习宏选择站到对立面。
只有这样,倒霉的时候不至于太过落魄。
可能是跟着陈到做事的时间有些长,习温气质越发的阴郁、沉默,以一种趋于中立、置身事外的态度来做事。以至于如今,对发小庞宏缺乏认同感。
总觉得他在做一件缺乏意义的事情,不是光大鹿门山,成为一方学院高门不好;而是这个事情成功的希望太过渺茫,是跟北府做事风格相违背的。
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自然是无意义的。
(https://www.xbxxs.com/novel/4DCcEbKL1K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