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魂归明初 > 第四百零一回 结盟(九)

第四百零一回 结盟(九)

  谋士的建议令顿国王与众大臣无言以对,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将川王国视为假想敌,所有的谋略与决策都与川王国最后决战相关,包括获得整支舰队之后的海军建设,都是为最后登陆川王国做准备,突然间与死敌结盟,不说川王国愿不愿意,最起码自己就想不通。

  想不通没关系,关键是自己没能力提出解决困境的办法,从现有的形势看,与川王国结盟又是最好的、而且是唯一能够解决困境的办法,以他们的智商与眼界,确实难以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问题如果放在华夏根本就不是个事,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合纵连横几乎贯穿了各王朝的起落更迭,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分化瓦解才是王道。

  世界上没有一个联盟是不可以瓦解的,做不到只不过是没有抓住要害,又或者给出的筹码不足以化解,筹码够了,叫爹都行。

  秦国本是边陲小国,被中原六国所看轻,秦孝公开始穷则思变,困而求破,他在国内推行两大举措,一是大力吸引人才,卫鞅以一席霸道之论就得到重用,二是大力推行变法,重农抑商,重刑厚赏,重战尚武。经过多年的努力,秦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比肩齐楚这样的强国,战斗力可以碾压六国中的任何一国。

  六国感受到了秦国不断显露的野心和进攻的压力,这样的形势与现状下,催生了著名的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张仪等人提出的外交、军事策略。所谓“合纵”便是自南向北的楚、魏、韩、齐、赵、燕六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秦国;“连横”则恰好相反,是以秦国为盟主,自西向东与各诸侯国结盟。合纵的主要提倡者是苏秦,此策略在最初阶段大获成功,一家独大的秦国15年里都不敢出函谷关对东方六国展开军事行动。然而合纵之策最终还是被张仪的连横策略打破,此后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挑战秦国的霸主地位。

  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优秀学生,学成后下山施展才学,苏秦分析天下大势,看准了六国畏惧秦国的忧患,周游列国进行游说,推出合纵策略,得到六国国君的采纳,从而获得挂六国的相印的地位。

  他知道自己的职位和权势因秦国的威胁而得到,如果秦国不再东扩,他就不会得到如此重用,于是他设计污辱张仪,暗中又资助张仪,激发他去秦国,使秦国保持对六国的进攻态势。

  张仪一方面出于激愤,另一方面也为了展示自己才学,向秦王推销连横战术,所谓连横就是秦国与每一个国家协商结成友好国家,比如用六百里地的承诺让楚国和齐国断交,比如用秦赵同宗的理由,表达对赵国的亲近,比如把公主嫁给燕国国君,消除两国的敌意。通过这一番神操作,轻易地就破解了合纵同盟。

  也许有人会说,合纵败给连横是因为苏秦的才能不如张仪,事实上结合当时的大背景来分析,合纵输给连横是必然的结果。

  合纵是以六国之力共同对抗秦国,其总体实力自然高出秦国一大截。可是这里却牵扯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该听谁的话。第一次合纵时,楚国实力最强,因此楚王便成为了盟主(“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在明面上,六国联盟同仇敌忾,合力抗秦。可真到出兵的时候却又各怀鬼胎,都想消耗别家力量,壮大自家实力,楚王这个盟主也做不到一呼百应,结果自然难成大事。

  后来齐国也发起了合纵联盟,由齐湣王出任盟主。这次结盟在初期一度对秦国造成很大威胁,秦昭襄王甚至被迫自去帝号。

  可是在初战告捷后,各国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干起了顺手牵羊的买卖。齐、楚、魏三国联兵攻打在战国中排名老八的宋国,并最终将其灭国瓜分。

  此举引起了当时诸多国家的不满,楚、魏两国也因齐国占了最多便宜而耿耿于怀。于是合纵联盟再度破裂。

  从上述两次合纵联盟分分合合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合纵虽然力量强大,但内部缺乏团结,各方利益不统一,很容易因分工或分赃不均导致破裂。反观连横策略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连横之策虽是由张仪提出,但它有个重要前提就是秦国有足够的实力震慑各诸侯国。

  当时楚国正被秦国打得满地找牙,于是张仪趁机向楚王提出条件表示秦国愿与楚国结为兄弟之邦,楚王惧怕秦国实力,又对其他诸侯国没信心,于是便迅速答应了。

  在得到楚国这个突破口后,张仪再前往韩国,要挟对方向秦国称臣,韩国实力本来就弱,在得知楚国已经与秦国结为兄弟之邦的消息后,自知再也无力对抗秦国,于是举手投降,向秦国称臣。

  此后,张仪便利用各个击破的方式,一一说服东方六国国君,从而完成了连横之策,并迫使各国向秦国割地纳贡。

  于是,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拥有了更多领土和财富,实力变得更加强大。

  合纵策略输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控制调度中心,所以尽管六国加在一起实力远胜过秦国,但却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连横策略优点就是拥有秦国这个控制调度中心,再加上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其他各国心怀鬼胎,彼此不信任,因此秦国可以利用这一点威逼利诱,逐个瓦解对手。

  到最后,连实力强大的齐国、赵国也不得不向秦国低头。

  面面相觑之下,顿国王只好弱弱的问了一句:“先生,川王国会同意吗?”

  听到顿国王的提问,众大臣恍然大悟---对啊,光想自己有个鬼用,要是川王国不愿意怎么办?

  谋士笑着道:“尊敬的大王,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我们可以给川王国分析形势,相信川王国也在承受三个王国联盟的压力,只不过没有我们顿王国迫切罢了,面对三个王国联盟的压力,与我们顿王国结盟是川王国的唯一选择。”

  说的好有道理,但外交大臣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先生分析得颇有道理,但我们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若果川王国就是不同意怎么办?”

  谋士想了想开口回答:“若果川王国就是不同意,我们就放出消息,表示不能结盟的情况下,为了和平,为了避免战事再起,有意加入三个王国的联盟。”

  妙,妙不可言,相信川王国不想成为第二个森王国......  

(https://www.xbxxs.com/novel/4openr7DWe7Az.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