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虚梦实书 > 20心扉

20心扉




 我在年轻时,常听老人们说:“年青人,有本事,谦逊一些,不飘才好。“


 待我上了年纪才知道,这个“飘“字大有讲究,含义太深刻。


 我不能说,当年父亲从五四印刷厂退职就是“飘”。但站在此后十年的角度上看,父亲虽然算不上”飘”,至少他也算得上是浮躁。他以为,以他的办事能力,他能做生意挣钱,轻松养活自己这个家;他以为,以他的学识能力,工作能力,他的工作很好找;他还以为,高工资的工作单位还像以前那样,在那儿等着他,向着他招手请他去。——这离”飘”又能有多远?


 当时,父亲没能看出:时代不同了,新中国注重文化教育,高中学历已不算高,中专、大专学历已很稀松平常。他那高不成,低不就的半瓶子文化学历,早已没有优势可言了。


 他不知道,从五四印刷厂退职,是他人生中的大错。错在哪里?他不服气。至死,他都不承认退职有错。外人怎么看,我们不清楚;我的兄弟姊妹们都认为父亲退职就是大错特错。当然,父亲的退职,给我们兄弟姊妹造成的危害是声说不利的。因此,我们做儿女的才有这感觉。


 现在可以明说:父亲退职,最糟糕的事情,不仅仅是生活没了保障,更可恨的是给他的孩子们政治生活道路上摆了绊子,挖了坑。这个现象让父亲万万没有想到。他以为,响应国家号召,下放,退职,给国家减轻就业负担,他没错,他的做法是对的。至于派生出来的东西,是心术不正的坏人生造出来的。这不属于他的错。


 是的,响应号召退职,为国家减轻负担,他确实没错。报纸、广播、电台上是这么说,当时的国家政策也是这么提倡的。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退职,他确实没错。国家也没说他有错,国家还鼓励他,还给补偿费呢。


 可他不知道,这退职背后的引出的隐形损害,他是万万没有料到的。拿件最普通的小事儿说:孩子们求上进,入党、入团,想成为少先队员,都得填表,要过审查这个关。直系亲属,父亲工作单位这一栏怎么填?——无业游民。让人羞愤难耐,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父亲又进过审查站,无形中就让人浮想联翩,让人小看。问一句:“没事儿为啥要进审查站?”仅此一问,谁不认为父亲是坏人?就这事儿,不能不让孩子们低人一头,不能不让孩子们不觉得难堪。


 那一年,退职下放回家的职工很多,农村的给了安家费,回到乡下老家种地,去当人民公社社员。


 城市没有人民公社。城市退职职工回到家,没有田地可种,没做公社社员的资格,若不想坐吃等死,那就只有想办法努力自救,自己去寻找看不见,摸不着,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个饭碗。


 还卖茶叶蛋吧。集市上的鸡蛋都要鸡蛋票。没有不限量,随便买的生鸡蛋,咋卖茶叶蛋?


 那就出些力,还去挑担卖菜吧。到菜地一看,统购统销,蔬菜公司已经全包,有多少,要多少,私人想从地里进货,早有政策限制,一片儿菜叶子也买不到。


 这可该咋办?父亲发了愁,拎着扁担,擓着两个竹篮儿往家走。


 顺街走到一家蔬菜店门口,只听有人喊叫申老师。扭头看,不认识,八成又是扫盲班里的女学生在此店里当服务员。


 那女的很热情,冲着父亲说:“申老师,快买吧。要是都知道,也就买不到手里了。整个批发部,总共就给这三十斤生姜。趁着没人知道,你赶快买吧。这可是只要摆出去,转眼就没有了。”


 父亲早年在四川待过,知道四川泡菜里有泡生姜这一说。灵机一动,何不把这生姜全买下,转手一卖,岂不要赚一笔小钱?因而编个瞎话:“我把这生姜都买下,回去做泡菜,行不行?”……

 


 父亲早年在四川待过,知道四川泡菜里有泡生姜这一说。灵机一动,何不把这生姜全买下,转手一卖,岂不要赚一笔小钱?因而编个瞎话:“我把这生姜都买下,回去做泡菜,行不行?”


 那边早有服务员说:“卖给谁也都是卖,一下要完也还省得过称呢。”


 父亲连忙把两个篮子递过去。那边服务员没过称,掂起麻袋,对着篮子一撅又一撅,把那三十斤生姜大致均分在两个篮子里。父亲付过钱,挑起三十斤生姜没去卖,直接回了家。


 到家竟对母亲说:“今天这一趟,只要一出手,十天工资就有了。”



 本章完

 

(https://www.xbxxs.com/novel/5GJLGBdGK8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