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四百零二章 变化

第四百零二章 变化


 秦国的盘查有些严格,不过对于盖聂来说没有什么用,连咸阳他都能进去,更何况其他地方。


 越过河水,进入河东之后,道路就好走多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从大梁一直通到安邑,然后折向北,通往晋阳。


 以前秦国的道路是天下最平坦宽阔的道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秦国相比,如今三晋终于可以在这方面鄙视秦国了。


 不过安邑和晋阳之间的道路才刚刚开工,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才能通车,沿途可以看到不少工人忙碌的身影。


 和赵国不同的是,魏国这些工人是没有工钱的,而是服徭役,至于服到什么时候,就只能听朝廷安排了。


 不过时间也不会太长,一般一个地方的道路建好之后,就放这些徭役回家了,然后征下一个地区的徭役,因此大家倒也没有什么不满,毕竟祖祖辈辈,几千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直到有一天……他们听说赵国的工人是有工钱的,并且得到认证之后,沉默被打破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凭什么赵国的工人能够拿到钱,我们却什么都没有?


 声讨无果之后,不少工人直接拖家带口离开魏国,前往赵国,赵国表面上虽然没有支持,但是暗地里却快速将这些人接收,然后安排人手和车辆送到河套。


 等到当地官员向大梁禀报,大梁和邯郸交涉,再反馈回来,人早就被送到河套了。你说你人来我赵国了,关我屁事,我赵国又没见到,啥?你说我赵国接收了?证据呢?只要你能拿出来证据,老子人头赔给你。


 去河套找?别说魏国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和赵国撕破脸,就算真去,等到河套,赵国户籍早就安排好了。


 况且国人奔逃本来就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如果赵国不要脸点,都可以以此为借口攻打魏国了,魏国掩盖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扩大。


 交涉几次无果之后,只能选择默认。


 好在奔逃的国人也不多,还在魏国的承受范围之内,大部分有家有室的人只要能活下去,还是不愿意离开故土的。


 其实魏国不是不想给工人发工钱,就算以前不想给,现在也不得不向赵国看齐,但是真的没钱。


 又要修路,又要买马,又要训练骑兵,明年鸿沟的税收也要送给赵国了,哪来那么多钱。


 如果不是农税和商税不断提升,连路都修不起了。


 盖聂没有飞行赶路,而是在路上慢慢行走,欣赏沿途的风景。


 河东以前属于晋国,语言习俗上和赵国相近,但是又被秦国统治了几十年,而且秦国攻占河东的时候,驱逐了大量本地人,又迁入大量秦人,因此秦国的语言习俗也在河东大地上广为流传。


 魏国收回来之后,又再次推行魏国的语言风俗,导致现在看起来有些混乱,盖聂经常能看到两个人使用不同的方言交流。


 负责修路的官员有时要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和其他人交流。


 这还是在河东,不少黔首都能听懂雅言的情况下,若是在地大物博的楚国,不找个翻译想要和某地的黔首交流,完全不可能。


 这也是各国征兵的时候为什么基本上都是按照地域征兵的原因,只有这么做,主将的命令才能一步步传达下去,如果没有一层层的‘翻译’,士兵压根就不知道主将在说啥,更别说打胜仗了。


 这种情况下,就是白起乐毅来了,也只能抓瞎。


 道路上过往的商人很多,和秦国形成鲜明的对比,秦国除了极为发达的官商之外,民间商人屈指可数,不过最近有放松的迹象。


 秦王稷见到三晋不断翻番的商税,有点眼馋了。


 官商虽然能够收的更多,但是局限性太大了,毕竟不是为自己赚钱,没有人会去冒险,干好了没好处,干的不好还要杀头。


 而且朝廷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无法注意到各个方面,但是民间那些商人不一样,只要有发财的机会,就会有人朝里面钻。


 不过重农抑商之策早已深入人心,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改变的。


 和赵国一样,魏国在关键地段建了收费站,过往的车辆都要收费,行人则可以免费。


 检查的人员看了一眼盖聂背上鼓鼓囊囊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武器,没敢多问,就放行了。


 反正河东北面就是赵国了,杀人放火和魏国没有任何关系,而且看着盖聂高大威勐的身躯和疙瘩似的肌肉,就知道不好惹,搞不好自己加上两个同伴都不是他的对手。


 没必要和小命过不去。


 到了赵国境内之后,道路变得更加宽阔了,毕竟水泥是自家产的,成本低,不像魏国还要计算成本。


 路上还能看到拖家带口的行人,在官府的组织下迁往河套。


 “到了之后一定要想办法报个平安,宅子我想办法给你留着。到了那里如果不像官府说的那样你再回来。如果真像官府说的那样,给分地分牛,还让娃娃能读书识字,等老娘走了以后,兄长我就带着你嫂子和侄子去投奔你。”盖聂听到一个男人如此说道。


 另一名男子频频点头,看上去像是兄弟二人。


 而这样的场景,盖聂已经看到不止一次了。


 赵国给的福利很好,确实很吸引人,但对于到了那里之后,赵国到底能不能兑现,大家心里并没有底。


 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是选择分家,然后派哥哥或者弟弟前往河套,若是发生意外,整个家族还能继续延续,若是确实如同官府承诺的那样,剩下的人再过去投奔。


 北狩村,榆次县一个普通的村,相传黄帝轩辕曾在此狩猎,所以获得了这个名字。


 村子和以前相比变化了不少,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农田外侧多了两条水渠,是官府带领整个村子的人一起开挖的,中间的高地上还有一排水车在转动。


 有的农田种上了小麦,有的则在轮休。


 第二个变化就是人少了。


 这里比河北更加靠近河套,大家心中的担心也更少,所以走得人更多。


 不少盖聂的旧相识都离开了北狩村,前往河套。


 不过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游历天下。  

(https://www.xbxxs.com/novel/5HL7d5D5IL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