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七百三十七章 吏员考试

第七百三十七章 吏员考试


 “正是因为将士们的英勇作战,我赵国才能打赢一场又一场战争,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变得越来越强盛。没有将士们的付出,就没有我赵国的今天。现在,寡人代表赵人,感谢诸位的付出,感谢诸位带来的和平,感谢诸位带来的更美好的生活。”


 直到傍晚,所有将士的功勋章才全部颁发下去,赵括重新走到台子上,面向赵军,俯身一礼。


 “赵军万岁!”


 “赵军万岁!”


 “赵军万岁!”


 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从四周响起,大家站了一天,不仅没有半点疲惫,反而浑身充满了力量,挥舞着拳头,疯狂的扯着嗓子呐喊。


 将士们目光火热的看着赵括,内心有无数的话想说,却又不知道怎么说。


 自古以来,有人歌颂君王,有人歌颂将军,有人歌颂文臣,何曾有人记得他们这些最普通的士卒。


 他们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付出最多的人,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将相的付出比他们多,但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他们处在最底层,所以从来没有人看他们一眼,更没有人记得他们。


 但现在,有一人看到了他们。


 天空中风起云涌,战云快速凝聚,犹如惊涛骇浪不断朝着地面拍打。即便并非战时,仍然有不少士卒身上扭曲出军魂的光芒!


 “我们过去胜利,我们现在胜利,我们一直胜利!”赵括最后说道。


 “我们一直胜利!”所有赵军大声喊道。


 最后,变成了所有赵人齐声呐喊。


 “此时,恐怕就算有百万大军挡在前面,只要大王一声令下,我军瞬间便能将其撕碎。”虞信望着眼前震撼的一幕,喃喃说道。


 他甚至看到了曾经是河宗人、娄烦人、匈奴人、燕人的士卒在疯狂呐喊,他敢肯定,如果现在问这些士兵是什么人,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赵人。


 第二天,赵括在城外举行祭祀大典,不祭祀天,不祭祀地,只祭祀战死的将士。


 祭祀结束之后,赵括带领将士们将所有牺牲的将士骨灰送入英灵殿,刻上名字。并将祭祀年满的将士骨灰请出,将他们送回家乡,由当地祭祀。


 祭祀结束之后,除了少数军团留下来值守之外,其他所有将士都可以带着封赏,风风光光的回家了。


 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每当大战结束之后,都是将士们最高兴的时候。


 其实赵国可以将赏赐下发到当地,让士卒在当地领取,避免将士路上不方便携带。


 不过大部分将士拒绝了朝廷的好意,选择自己扛着封赏回家。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封赏并不仅仅是财物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荣誉和骄傲。


 从当地领取,哪有自己一路扛着走回家爽快。


 特别是那些授勋的将士,回家的时候,更是特地将功勋章取出来,挂在胸口最显眼的位置,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看到。


 有的将士更是获得两枚功勋章,一枚个人的,一枚团体的,其他将士只能羡慕的看着。


 对于那些从胡人俘虏中选拔出来的士卒,赵国也没有忘掉,给他们分配了土地和宅院,还为他们分发了隶臣妾做为妻子,让他们能够娶妻生子。


 如果他们想要放牧,也可以申请将宅院和土地换成草场和牛羊。


 与此同时,韩魏齐三国残疾的士兵也陆陆续续被送到了邯郸。


 三国并没有在这方面为难赵国,对于他们来说,残疾的士兵只是负担,赵国将这些士兵要过去,虽然赢得了美名,也为他们减轻了负担,甚至他们还能够腾出土地分给别人。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让各国气愤的是,赵国免了国人的口赋,还可恶的派人到处传播,搞得各国人心浮动,怨气增加。


 不患寡而患不均,过去各国一般黑,大家过的都很苦,底层也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现在大家发现,其他国家还是像过去一样黑,但是赵国似乎变白了,连口赋都免了。大家心里就开始不乐意了。


 赵国看不上口赋这点钱,不代表其他国家看不上啊。


 特别是秦国,失去河西走廊,来往的商人和货物全部被赵国扣留,商税直接缩减大半,现在重新派出商队,最快也要一年多才能返回,还要反过来向赵国缴纳巨额的商税。


 秦国还失去了南郡和泾水以东大片产粮地和人口,农税和口赋也跟着大幅缩减。同时因为秦军战败,导致几乎家家有人被赵国俘虏,百姓对官府敢怒不敢言。


 按理说,秦国这时候应该减免赋税,让底层缓一口,争取所剩不多的民心。


 秦王柱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没办法这么做,秦国每年还要给赵国和齐国赔偿两百万石粮食和两万匹蜀锦。


 秦国粮仓早就被打空了,连咸阳都落入了赵国手中,如果减免赋税,秦国将无力偿还赵国和齐国的粮食。


 在秦国没有足够的力量之前,秦王柱可不敢和赵国翻脸,即便是节衣缩食,将国内的百姓全部榨干,这些粮食他也只能偿还。


 但当第一批粮食送出去之后,秦王柱差点气的吐血。


 赵国用秦国送去的粮食吸引泾水西岸和渭水南岸的秦人加入赵国,并答应秦人只要过来,赵国就给他们分房子和土地,并免除三年农税。


 赵国不仅税收低,还没有口赋,而且没有苛刻的刑法,不会动不动加税,帮助官府修路干活还有钱拿。


 赵国还告诉泾水以东的百姓,只要他们能从秦国带一户秦人加入赵国,便放了他们家中的俘虏,如果家中没有俘虏,则免除一年农税,没有上限。


 带一户免一年,带十户就免十年。


 不管是泾水以东还是泾水以西,渭水以南还是渭水以北,在过去压根就是一个地方,不分彼此,谁在对岸还没有几个亲戚朋友?


 于是大量百姓涌入泾水和渭水对岸,说服他们的亲戚加入赵国。


 有的为了能让被俘虏的家人尽快放回来,甚至许以重利。


 此时秦国朝廷威望大降,各地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对这种情况完全来不及应对,短短半个月,就被赵国拐了数万人。


 秦国派使者过去问责,赵国官府直接闭门不见。


 不过秦国也不是任人欺辱之辈,赵国能够从他们这里拐走人口,他们也能在泾水以东对赵国制造一些混乱。


 毕竟那里是秦国扎根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故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秦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秦国很轻松就能找出大量的人为秦国效力。


 接着就是赵国仓库被烧毁、刚刚建好的道路被破坏、工具莫名丢失等等事情。


 冯去疾、黄石公、韩非三位郡守立刻联合起来,封锁关中,并与郡尉一起带队抓捕暴徒,截止到九月中旬,三郡一共抓到了数百名暴徒,连带其三族,全部被送往辽东为建设辽河平原发光发热。


 不过不管是赵国和秦国,都没有把矛盾挑在明面上。


 暗地里怎么搞都无所谓,但如果挑的明面上,最后搞不好就要兵戎相见了。


 赵秦两国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除了赵国之外,羌族还天天跑到雍城向秦国讨要五万大军,但五万羌人早就被秦昭襄王给败光了,大部分都在赵国开垦土地呢,秦王柱哪有人还给羌族。


 要是以前,秦国完全没把羌人放在眼里,甚至秦昭襄王还打算耍流氓,把五万羌军留在秦国,但现在秦国内忧外患,连一支精锐都拉不出来,哪里敢跟羌人翻脸,只能不断安抚羌族,并告诉他们,这件事是我秦国的错,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给你们其他方面的补偿。


 但是人我们是真没有,如果你们非想要回大军,只能去找赵国了。


 ……


 九月下旬,全国各地的吏员逐渐赶到邯郸,准备接下来吏员考试。


 在过去,他们想要升官,只能等到某一天幸运突然降落到自己头上,被贵人看重。或者舍弃掉一切,给某个贵族当门客,然后等一个被举荐的机会。


 这个机会可能有,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


 像赵国这样,给予所有人一个公平的机会,不问出身,不问过往,只问才能的选拔方式,是亘古未有的。


 吏员们皆摩拳擦掌,做足了准备,下定决心一定要借这个机会,搏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次一共多少人参加考试?”赵括问道。


 吏员考核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地方上的,考核方式也由各地方郡守自行负责,只有通过考核的才能继续担任吏员。


 第二次则是在邯郸举行的,通过地方上的考核之后,才能够参加,至于考试内容,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是什么。


 “六千多人,几乎一半左右的吏员都参加了,特别是河北,太原,河套这些地区,大部分吏员都报名了。”荀子说道。


 赵国故地的官员收到消息更早,准备的也更充分,对风向的把握也更加精准,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比其他地区的优势更加明显。


 不过赵括并没打算搞什么按地区分卷考试。


 赵国故地对赵国贡献更大,享受一些利益是理所应当的,天下哪有什么真正的公平可言。


 “希望能够找一些好苗子吧。”赵括说道,赵国现在还有三百多个官位空缺,甚至有的郡,郡守、郡尉、郡丞三个官位上面只有一个有人,不少县也是这样。


 短时间内不会出啥问题,但时间长了必然影响地方行政管理。


 “考试场地,笔墨纸砚,试卷,桌椅等等都要安排好,同时,还要防止有人作弊,这是我赵国第一次吏员考试,绝对不能出问题。”赵括再次叮嘱道。


 “臣等已经商量好,考试地点直接放在军营,地方宽敞,由将士们进行监考,绝对没有人敢作弊。”荀子笑着说道。


 他们当初为了定考试地点,还讨论了好久,因为赵国没有能够容纳六千多人的大殿,若是分在不同大殿,又有些不好,最后还是乐毅拍板,直接放在军营。


 反正大部分将士都放假回家了,要年后才会回来,军营空着也是空着,正好供吏员考试,还解决了谁来监考的难题。


 这些士兵身经百战,考生有任何小动作,都逃不过士兵的火眼金睛,同时还能够检验这些吏员的心理压力。


 “到时候寡人会亲自监考。”赵括说道。


 “吏员们一定倍感荣幸。”荀子笑着说道。


 “大王,张掖郡来报,羌族向我赵国讨要羌人。”这时,蔺相如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将一封信件交给赵括。


 “讨要羌人?什么羌人?”赵括疑惑的说道。


 “就是我赵国俘虏的四万羌人。”蔺相如说道。


 “告诉羌族,没有,找秦国要去。把兵借给秦国攻打我赵国,被俘虏了之后还想要回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赵括差点气乐了。


 “若是羌人起兵攻打我赵国呢?”蔺相如问道。


 “那就让天下再无羌人。”赵括沉声说道。


 “臣这就给张掖郡守蒙骜回信。”有了赵括的答复,蔺相如顿时有了底气。


 “大王,羌族住在高山上,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荀子提醒道。


 “荀子的意思不就是说,羌族除了地利之外,毫无优势。”赵括笑着说道。


 “……也能这么说。”荀子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羌族除了出色的地利之外,其他确实没有办法和赵国相比。


 “那不就行了,如果羌族老实一点,寡人还没有心思对付他们,但如果羌人非要自己撞上来。那寡人也就没有必要客气了。”赵括说道。


 周围的蛮夷都有一个特性,畏威而不怀德,欺软怕硬,不将羌人打疼,羌人是不会有敬畏之心的。


 赵国同样可以利用这一点,让羌人吃个大亏。


 羌族和赵国并不接壤,过去从来没有交战过,即便羌族从秦国口中得知赵国很强大,只要刀还没有砍在自己身上,便不会太过放在心上,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至于高原啥的,羌人能够待在上面,赵人自然就能够杀到上面。


 历史上包括羌人在内,周围所有的蛮夷,之所以一直没有被中原灭掉,真正保护他们的并不是高原或深山等有利的地形,而是贫穷。


 穷到中原王朝占领这块地方不仅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还要往里面倒贴钱。  

(https://www.xbxxs.com/novel/5HL7d5D5IL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