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董卓抗诏
自凉州叛军进围陈仓至今已有半年之久,寒冬之际兵马困乏战意低迷,已有零散小部开始主动后撤。
决战迫在眉睫,然而主将皇甫嵩与副将董卓之间又爆发了新一轮的矛盾,矛盾传到雒阳,皇甫嵩以将帅不合为由,上奏撤换董卓。
这可是一个大事件,年关刚过的雒阳上层因此而转动起来,皇帝又下周章给七府进行咨询。
前来传递皇帝周章的小黄门临走时,向赵云说道:“小可出掖门时,曾听诸公谈论此事,皆言邰侯行举屡屡不合主将,就邰侯近几年战绩而言并无光彩之处。且身为朝廷重将,却自视袁氏爪牙,早晚是个祸害。”
赵云微微颔首,送走这小黄门后疾步来到厅中:“君侯,天使示意,说诸位中常侍有意撤换前将军。”
魏越微微皱眉,点头:“先召集诸位先生一同商议,成与不成在关中,不在朝中。”
赵云不解,为什么朝中做出了决定,却还要看关中的反应?难道,董卓敢抗令不成?
很快,居住在府中的贾诩、杜畿、阮瑀前来,其他有资格参与会议的人要么回乡探亲,要么在雒都走访友人,并不在园中。
诸人列坐看茶时,魏越才缓缓讲述周章的用意,以及关中的形势,并说道:“关中之战关系莫大,我不认为诸中常侍敢授意小黄门误导军国大事,小黄门也无胆擅作主张。故而,我认为,这是陛下的心思,想要借我等之口,夺董仲颖兵权。”
“此举,或出于关中战事考虑,或者只是为了夺取兵权。就此,我府中该如何回复此事,言辞轻重等等还需细细拿捏,诸位先生还请畅言。”
贾诩捧着丝帛质地的周章细细研读,分析每一个字,道:“君侯,此时此刻,左将军欲要撤换前将军,即便我等赞成,恐怕难以执行。”
阮瑀皱眉:“难不成前将军敢违抗陛下诏令不成?”
无人回应这个问题,杜畿开口:“今关中兵马,左将军拥兵三万余,前将军两万余,京兆尹有兵近万。前后参战兵马不过六七万,叛军十余万,临战之际将帅不合乃是大忌,而左将军却要夺前将军兵权,又何尝不是大忌?”
关中将帅的态度有问题,可问题再大,也没有到撤换董卓的地步。如果撤换成功,皇甫嵩大胜叛军,那什么都好说,可撤换失败,董卓抗令或造反,那关中形势必然瞬间糜烂。
怎么看,眼前都不是换董卓的好时机。
放到两个月前,或者一个月前,皇甫嵩决意要换董卓的话,与雒阳方面做好沟通,各方面做好准备一起使劲,足以让董卓乖乖交出兵权。可现在,谁敢逼着董卓交出兵权?
将帅失和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却在皇甫嵩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候,提出撤换董卓这个危险的建议。
不过这是皇帝那边要考虑的问题,魏越这边要考虑的是要不要遵从宫里的意思,开口得罪董卓,赞成皇甫嵩的提议。
贾诩看着周章中关于皇甫嵩与董卓的战略分歧,不由轻叹一声,神情落寞:“如此大好时机,就此错失,谁之过也?”
在这之前,董卓是急切的主战派,倡议主动出击,配合陈仓守军将叛军主力吸附在陈仓周边,牵制叛军使之不能随意进退;而皇甫嵩则是求稳,认为陈仓坚城可以久守,大军应该更好的休养,为决战做准备。
现在,皇甫嵩准备发动决战,一路追击收复汉阳郡,而董卓却认为穷寇勿追。困兽犹斗,蜂虫有毒,何况十余万之众的叛军?
董卓反对全力出击,自然不会好好配合皇甫嵩的战术,那么为了一口气解决凉州事端,皇甫嵩要撤换董卓也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可这么一点点道理,比起逼反董卓,或让董卓部失控来说,这点点道理又不值一提。
收敛情绪,贾诩道:“君侯,依诩看来,夺前将军兵权,乃各方默契所使然,左将军不过顺应形势,上表朝中而已。”
魏越缓缓点头:“我也大抵是这般看法,那就赞同撤换董仲颖,建议陛下征拜其为九卿。”
前将军是仅次于九卿的重号将军,实际排序中在重号将军中也属于中上,现在适合董卓的也只有九卿的位置。九卿有实权,而三公的权力来自于影响力,就其公位来说没有多少职权。影响力高的三公,自然能驱使、号召其他官员为其出力。
就董卓可怜兮兮的那点士族影响力,征拜其为三公,就等于全面架空董卓的权力。
负责上奏这件事情的主簿路粹不在,西曹掾杜畿接下这件事情,去召集辞曹、奏曹的人推敲措辞。
东曹掾阮瑀正要离去,魏越又嘱咐道:“元瑜师兄,巴西黄权至今未到,再下一道征辟文书。”
“扬祖,今与黄氏相处难以融洽,连续征辟黄氏子,恐黄公处有不好想法。”
“无碍,黄公对外迁支脉心怀歉意,此事不过早前约定而已,岂能因贞姬之事而荒废?再说了,贞姬葬在我魏氏土中,这点人情还是有的。”
第323章 董卓抗诏“既然扬祖执意,愚兄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荆州诸蔡声势雄烈,扬祖又得罪黄俊,恐怕会有谣言中伤、离间。”
“且不管他,我已派人去了江夏,不久会有传报。”
魏越说着冷笑,他的聘礼足有三个马群,虽有夭折,可年出产战马也在二三十匹之间,自带战马将近千匹,都牧养在江夏。这么大的一笔战略物资本来就是给黄氏部曲增加战斗力,以威慑荆州士族。
荆州有这批战马,能加速内战进度,使得荆州更快的整合恢复秩序。可至今,负责战马的黄承彦都不给一个相关的回复,魏越也不愿让这批战马、马群增强蔡氏、黄氏,甚至是孙坚的战斗力,已派人去处理这批战马。
至于黄权是否应征,魏越是有信心的。
黄权现在是县吏,一个跨州迁移的家族,想要在本土出仕存在一定难度。
黄权没有隐居修学,而是积极投身到官场,从这里可以判断出黄权这一脉的家学传承肯定有很多遗失,否则大可以隐居修学,然后讲学一方,进而成为名士受征辟入朝,整个仕途不用看几个人脸色,而且通畅快捷。
既然黄权连一个小小的县吏都要做,自然不会拒绝自己的征辟,虽说中垒将军府比不得传统的三公府,三将府,好歹也是职权处于要害的中卿府,安排合适的掾属外放当个县令长还是不存在问题,只要通过尚书台的考试就行了。
仅仅又过了五日,皇帝征拜董卓为少府的诏书抵达长安,董卓并未受诏应征交出兵权,也没有其他举动,只是单纯的拒绝征辟。
董卓以一个简单、粗暴的理由拒绝皇帝的征拜诏书,导致关中军形成实质上的分裂、对立,就董卓与皇甫嵩之间,再无缓和、修好的可能性。
南宫,嘉德殿小厅。
殿中汤药味道浓烈,刘宏端着玉碗小口吹着褐色药汤,他面前几案上正摆着董卓的奏表,几串字迹刺目:“……臣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
不是他董卓不想来,而是部下的诸羌、匈奴、小月氏义从像狗一样围堵车驾,舍不得他董卓离开。
缓缓饮下药汤,刘宏面容平静:“早前,若听黄子琰之议,以魏越代替董卓,何以至此般地步?”
张让、蹇硕、赵忠不敢接话,现在的刘宏日常举止越发的沉静,给他们的压力也格外的大。
放下玉碗,刘宏活动着臂膀,在小厅中走动:“几日前,朕在永安宫与母后享家宴时,母后提及万年婚事,尔等看来诸侯贵戚子弟,谁为良配?”
这是天子家事,外臣不方便开口,张让等人倒是可以积极表态。
张让面露喜色:“陛下,皇太后可有中意的?”
“尚无,倒是万年这里有了心思。”
刘宏说着微笑:“她倒是好眼力,也颇为心急,先是请托宋贵人,还是宋贵人在母后处言及此事,母后才与朕谈及。”
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子,以为这是女儿本意、主动的结果,刘宏看向蹇硕:“黄子琰女儿意外遇害,魏越身为国之栋梁,婚事不可随意,卿可去探寻一二。”
蹇硕先是一愣,随即是惊喜,双目放光:“奴婢领命。”
张让、赵忠也是互看一眼,脸色都是变化不定,思索着这桩婚事成功后对雒阳格局的影响。
谁都知道,早年丧母的万年公主与董侯的关系最亲近,如果婚事成功,那么董侯刘协就会获得一股最强的军事力量支持。
关中皇甫嵩、董卓相互钳制,其中还有一个盖勋做平衡,三方相互使劲,足以将彼此拖死在关中。所以关中方面的军事力量,看看也就罢了,实际上无法威胁雒阳。
关东青徐黄巾军又将袁绍拖延住,豫州牧黄琬又是亲近帝室的,只要在雒阳完成对何进军事力量的缴械,那么一切都将回到正轨,一种黄巾之乱前的轨道。
而宋氏,穿针引线仅仅用了三顿饭的功夫,就搞定了万年公主、董太后和刘宏。懵懵懂懂的万年公主也只是对魏越心存好感,更多的是仰慕之情,只是经宋氏之口,被董太后、刘宏误会为爱慕,这两个方面又赞同这桩联姻有意促成,万年公主又受刘宏、董太后的影响,也开始赞同这桩联姻。
宋氏自董太后处确认这件事情后,又开始对自己养了四年的侍女做思想工作。
这不是一个安分的女人,她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魏越与贾诩之前议定的战略出现波折。
(https://www.xbxxs.com/novel/8dLJ3E7CEM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