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雄霸三国 > 第409章 汴水流之舞台

第409章 汴水流之舞台

第409章 汴水流之舞台

闰腊月中旬,荥阳。

徐荣与公孙度漫步在官渡港外,冰冷的济水缓缓流淌,往来于两岸的舟船摇摆着。

公孙度静静听着徐荣倾诉胸中的苦闷,徐荣当下的地步十分艰难。夹在魏越、董卓、黄琬之间,稍有差池就有灭顶之灾。

“董司徒态度含糊不清,至今未有明确答复;而魏公自月初以来也无指示,仿佛遗忘了我荥阳兵马……倒是豫州牧处屡屡遣人游说于我,许将军之位。”

徐荣总结着,苦笑:“魏公出雒前后,玩弄天下豪杰于鼓掌之间。到今时今日,哪怕董司徒与黄豫州勒兵齐攻荥阳,我亦不敢贸然献城,就怕魏公有后手制裁我等。”

公孙度闻言呵呵做笑,笑声爽朗:“因敬畏魏公而不敢背弃者,数遍海内非文盛兄一人。倒是眼前,天下大乱之首战必在荥阳,的确令人为难。”

徐荣也跟着笑了笑,敛笑正色道:“其实,面对关东汹汹兵势,想来董司徒应该心虚乏力。否则他派人屡屡游说于我时,为何次次空手而来?正因不敢直面关东兵势,这才不愿授我官位、将印。细细想来,当世魏公最为雄壮,董公稍次。”

接受了董卓新授的官印,不论是郡守印还是将军印,都意味着徐荣重归雒阳朝廷直属,成为属于司徒董卓一方的人马,不再是魏公、大将军、大司马、太保、冀州牧魏越的人。那么关东联军跨过鸿沟向荥阳进军,等于没有跟魏越开战,而是在跟董卓开战。

所以董卓不敢收编徐荣,哪怕荥阳很重要,可董卓也只能做点小动作,却不敢收编徐荣。

不收编徐荣,意味着这个中立区域,未来的战场还握在魏越手里。只要西州兵马不出虎牢关,那董卓与魏越就维持着和睦,还都是执掌朝纲的汉室重臣。

西州兵不出虎牢关,那关东联军怎么办?难道就待在鸿沟以东整日消耗宝贵的粮草?

不论西州兵还是关东联军,都是非正常爆发出来的兵力,不论董卓、马腾或吕布,又或者黄琬、袁绍、曹操、或张邈,一个个都是靠透支信用、封官许诺拉起来的军队。如果不开战并打赢对方,那么他们必然会破产,会被自己召集来的军队反噬。

打赢对方是最好的结果,但很难;打不赢对方,也要扩大控制区域兼并两三个郡后才能维持他们目前的军队。

从经济上来说,三十万人口的郡养一万军队就已经很吃力了,而现在一个五十万人口的郡竟然动员出三四万军队,算上运输粮秣的后勤劳力……他们不仅是在透支自己的信用,也在透支所在地的元气。

所以西州兵与关东联军必然会爆发一场决战,这是谁都无法拖延的事情,除非今年冬天各地不下雪,下粮食。

既然是注定爆发的一战,荥阳又是要冲,然而董卓意志不坚定,派人探寻徐荣的心意,又不敢收编徐荣……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董卓心虚乏力,缺乏决战的信心,连荥阳的先手优势都不愿要。只要收编荥阳,董卓就能以荥阳为前线大本营,在黄河以南围绕鸿沟、济水、濮水、汴水、睢水、陈水、颖水展开一场大会战。

只要荥阳在手,占据上游的董卓朝廷军将会占有机动、河运优势,任何一条水系都能成为他们突入关东联军腹心的主干道!

然而董卓至今不肯给与明确的答复,徐荣即便有心投靠,也无法说服部下易帜。

董卓打定的主意很明显,摆明了要耗,耗到关东联军忍不住。关东联军敢跨过鸿沟进军荥阳,就是撕毁、拒绝魏越的和平提议,向魏越控制区域开战。即便魏越不全线反击关东联军,也能保证魏越与关东联军交恶,避免了魏越私下扶助关东兵马。

董卓有自己的全局考虑,可徐荣作为重要局部的领导人,又是董卓的老战友,董卓派人再三撩拨徐荣却始终不给准确答复,这就让徐荣很生气了。

可以给效力,也可以给董卓效力,因为两个人都是录尚书事的执政,代表的是朝廷大义。

然而关东联军算是什么东西?

作为正统的边军悍将,徐荣是看不起关东联军的,正因为这种鄙视心理,所有关东联军的缺点都在徐荣眼中无限放大,而且还都是致命的缺点,更加坚定了徐荣远离关东联军的心思。

所以,黄琬派人游说徐荣,这本身就不在徐荣考虑范围内。

徐荣若带着荥阳诸军响应关东,这对关东联军来说实在是太妙了。第一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先例,为后续招降、策反朝廷方面的将领奠定基础,增加己方的大义号召;第二就更直白了,可以避免与魏越直接翻脸,增加回旋余地;第三个优势就是开战顺利进军,鼓舞士气的同时能避免与董卓发生相持不下、两败俱伤的对耗。

可问题是,边军出身的徐荣,根本看不上关东联军。

就关东联军目前的暴兵方式,注定了战后要自相残杀,最少解决掉一半的兵力,才能维持度支平衡!

以目前的关东州郡生产力,根本养不了当下募集的军队!而且谁都不愿意解散军队……这都是透支信用号召起来的军队,要解散就要拿出真金白银来,现在这帮郡守谁有这么充裕的资金?一个都没有!

所以根子上来说,关东群雄战后即便识大体愿意解散军队,可他们拿不出遣散费用……强行解散,势必会反噬而死。

大义,是关东联军存在的必要,若爆发内战,关东联军就失去了进军雒阳的基础!

第409章 汴水流之舞台

没有大义,还是什么义兵?完全就是一帮叛军,是割据叛乱,又是一个七王之乱!

为什么徐荣敬畏魏越?

未逢一败是一个关键,更关键的在于当下魏越的正在做的事情。

魏越手中控制着远超董卓、黄琬方面的精锐军队,而且掌握的财富更是远在董卓、黄琬之上!

不提雒阳政变中掏走的皇室财富,以及事后清洗宦官朋党所的财富,也不说塞外大破中鲜卑缴获牛马四百余万的财富……光是目前魏公国四十五县破灭豪强、大户带来的财富,就足够维持当下军队运转到明年秋。

而董卓、黄琬方面手头的财力、粮秣,却很难支撑到明年秋。

换言之,只要魏越熬到明年秋,经济破产的董卓、黄琬治下必然饿殍遍野,就连军队都没粮食吃,更别说百姓了。

除非董卓、黄琬立刻学习魏越,查抄境内豪强、大户的财富,如此才能支撑下去。

可这两个人谁敢?

董卓背后是西州豪强在支持,西州人终于从关东人手里夺回了朝廷控制权,怎么可能甘心交出?关东豪强自然不愿意看到西州人掌控朝廷,豪强意愿策动下,令郡守野心滋生,进而裹挟黄琬形成了关东联军。

做一做对比,就会发现河北的豪强已没了声音。

并州的豪强、大户被强制迁移到平阳邑,冀州的豪强正瑟瑟发抖,犹豫要不要早早投靠魏越或者向幽州、中原迁移,魏公国推行的新法,令河北豪强战栗、惶恐,却不敢反抗。

魏越掌握横行天下的强军却没有去跟董卓、黄琬争一时之雄,而是割据河北低头经营根基。连董卓、黄琬都头疼的强军,能席卷天下的强军聚集在河北,河北豪强需要多大的胆量才敢起兵反抗?

局势很明显摆在徐荣面前,他很清楚选择哪一方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

可多少有一点不甘心,自己执掌荥阳如此重要的地方,却得不到魏越格外的注意,多少有一点失落。

难道,自己就那么的不重要?荥阳就那么的微不足道?

就在徐荣与公孙度袒露心中苦闷时,魏越也与郭嘉漫步在曲梁驰道,当年平黄巾战场所在。

驰道南边的马泽已全部结冰,铺着一层皑皑白雪,方圆几十里一片平坦。

郭嘉汇报着河内方面的军情,主要是河内都尉李傕私下接受董卓所委中郎将印一事,希望魏越早作应对,避免河内局势败坏,并隐隐提示荥阳方面也该加以安抚。

“李傕虽武勇粗暴,以其贪婪心性不敢贸然作反。”

“在孤兵败之前,此人只会观望形势,最多拥兵自重固守一方,却不敢旗帜鲜明的作反,不留一点余地。”

“至于徐荣处,更不需要安抚。如今之天下,大乱将至,虽明主择臣,贤臣亦择明主之时,但数遍海内,唯有孤最为雄壮。即便孤算不得明主,也是独步天下之雄主、霸主。”

“魏公说笑了,正是因为魏公明睿,如今才能雄霸一方呀。”

郭嘉笑着收齐手中密报,又说:“自魏公巡视国内以来,邺都工坊已安置妥当,三日以来就魏公所制‘曲辕犁’已制成八百余具。待春耕时,虽达不到十户一具,佐以长犁、江东短犁,大抵能维持在五户一具。”

江东短犁是新式犁,不同于旧有的死板长直犁,属于稍稍改进更为轻便的短犁。即便是改进后的短犁,效率依然比不上魏越弄出的‘曲辕犁’,彼此效率相差最少有一倍!

两头牛、两个人才能运转长、短直犁,短的只是稍稍灵活一些,并不能节省人力、畜力。而曲辕犁,一头牛,一个人就能灵活运转,相差不仅仅是一倍人力、畜力这么点,还有翻地更深,速度更快这类优势!

魏越只是摆摆手,遗憾道:“还是慢了,若早早安顿好匠作营,此皆国之良匠,一日打造千余具不在话下。”

郭嘉跟着苦笑,匠作营此前忙着社稷台、宗庙及邺城扩建规划,也是魏公国建立后才空闲下来:“此外,司农少卿田丰有意遣派精熟工匠于各县,欲集合民力加快制造。不过为太仆寺、少府寺所止,令田丰多有不快,指责太仆、少府二寺不知变通。”

“太仆、司农、少府三寺是该灵活、变通做事,可底线不能触及。官府租借耕牛、曲辕犁给百姓,以此每亩多收五斗,十二倍于田税,岂能放弃?新犁俱出国库,是既定之策。若工匠派遣下县固能加快制造,可各县投入人力、物力,这每亩多收的五斗租税就有了纷争,不利于结算。”

“再说,谷贱伤农,孤若只征一亩四升田税,到时奸商打压谷价,又是麻烦事。”

这个理由多少有些站不住脚,魏越呵呵笑了笑掩饰尴尬,郭嘉也跟着发笑,所谓的奸商今后将不是豪强的专利,最大的奸商背后应该是魏公室。

 

(https://www.xbxxs.com/novel/8dLJ3E7CEM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