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经典诗文故事集 > 《蜀相》

《蜀相》




 公元760年,好不容易结束了四年四处漂泊生活的杜甫,因为正定居在成都城外的浣花溪畔,就想找个时间去同样是城外某处的丞相祠堂看看。


 这一天,天气晴朗,一大早,杜甫便听到了窗外黄鹂鸟动听的鸣叫。清新的空气从窗户的细缝钻了进来,这让杜甫心里有了一股冲动,还没吃早餐就出门了。


 丞相祠堂所在的柏树林很大,路两旁的柏树都长得高大茂盛,使得树林里光线幽暗。他在几乎被青草掩盖的青石板路上摸索前行,无暇欣赏四周的景色。


 他这是第一次去丞相祠堂,并不知道丞相祠堂的具体位置,路上也一直没有遇见行人,于是不知不觉地走了些冤枉路。


 年老又病后身体还有点虚弱的杜甫越来越感到吃力起来,走一会儿就停歇一会儿,以便缓上一口气。


 路似乎走不到尽头,丞相祠堂始终没有出现。


 走着走着,柏树林突然让杜甫感到阴森得凄凉。他再次坐了下来,心里不禁想到了在这些年的经历,而自己的壮年已经过去,又想到了国家正值强盛,安禄山怎么突然就起兵,破坏了150年的和平。他悲从中来,不禁吟了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正吟处,他心底反而涌起一股劲,自己当年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哪里去了!年老又怎么了?泰山都曾在自己脚下,何况现在只是走平缓的路——路再长,也长不过自己的双脚!


 杜甫的双腿似乎一下子充满了力量……


 这次似乎是走对了!


 路往上了,开始有阶梯!


 荒草长得比前面路上的更为高大,几乎有人高,把前面的视线都遮挡了。


 杜甫弯腰低头,伸手小心翼翼地拨开前面的草,顺着青石板阶梯前行。


 阳光透过成片荒草的叶子照射而来,叶绿倒映在青石板阶梯上——令人艳羡的旺盛生命力啊!


 丞相去世已经快500年了,已经很久没有人走过这条路!现在到处兵荒马乱,大家都顾不及来丞相祠堂祭拜丞相了!


 杜甫心中泛起比刚刚更加浓郁的悲伤,沉重地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禁不住停了一下脚步。他再次听到——不,是他寻找丞相祠堂的路上一直没有注意到的——黄鹂鸟的鸣叫。这动听的声音从柏树深处的枝叶后发出,在空寂的柏树林四处回荡,也在杜甫心中回荡,让他难以平静,让他无比难受。


 他的心,在呜咽:“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可是,此情此景,这一句话怎么能抒发他对丞相的哀思,怎么能令他忍受对国家急需像丞相这样经天纬地之才的沉痛!


 丞相当年明明知道——即使自己出山,也做不到平定天下;最大的可能是做到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丞相更加清楚——天下三分,怎么也比频繁战乱强多了。于是,丞相感到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于是,一做,就是两朝丞相。


 丞相之忠心,天地可鉴啊!丞相之魂,你在哪里!


 杜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要把憋在胸中的苦闷吐出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一边用袖子抹去眼角不断涌出的泪水,继续向前,心里更是一边默念:


 一定要找到丞相祠堂!


 一定要把诗歌写下来,让安禄山们羞愧!


 我要呼唤英雄们——出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编者按:


 公元736年,24岁时,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公元747年,唐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36岁的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这一年,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因国家人才之脉被李林甫切断后,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公元759年,杜甫48岁。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公元760年,杜甫写出《蜀相》,进一步验证48岁是他的生命与时代之苦难更进一步融合的转折点。


 公元770年,杜甫59岁,他一生太苦,未能活到完整的一个甲子60年!但是,他无愧于诗中圣人!



 本章完

 

(https://www.xbxxs.com/novel/9-8a05I2C9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