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背后较量(上)
第二十章 背后较量(上)
六郡太守最终在深夜时签下了‘一州六郡共同防御及互助方案’,方案中没有涉及官府的人事变动,这些杨元庆并不干涉,他只是夺走了各郡的军队控制权,成立共同防御指挥所,以集中训练的方式,集中供应军队粮食的方式,割裂了各郡郡兵和官府关系,使关北六郡成为了丰州的势力范围。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六郡官府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动员五万民夫在赤岭矿区修建赤岭城,筑成后,将在城内驻兵一万,这座周长十里的军城同时将挂上‘共同防御指挥所’的牌子,周围二十里的旷野成为六郡郡兵训练之处,赤岭城事实上成为了杨元庆控制六郡的大本营。
尽管六郡太守并不想让朝廷知道他们和杨元庆签署协议之事,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以某个渠道泄露出去,继而传到长安,长安副留守卫文升紧急报告了隋帝杨广。
宣政殿御书房内,杨广召集虞世基、宇文述和樊子盖三人紧急协商此事。
这几天杨广病倒了,感冒颇重,一直在宫中休息,这件事事关重大,他还是强撑病体召开了会议。
杨广气色不太好,脸色惨白,尽管他心中恼怒之极,但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只是一脸阴沉。
“你们说说吧!这件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杨广的目光不再锐利,但他目光不断流露出的阴冷,还是令在场的三人都有点忐忑不安。
“我先说两句。”
宇文述微微欠身道:“陛下,杨元庆的意图很明显,他是要扩大自己的势力,控制丰州外围,这次平叛乱匪是他最好的借口,臣以为朝廷不能默认,一旦朝廷默认,他就会得寸进尺,继续向南扩张,使整个关内成为他的势力范围,臣以为驻军就是事实上的控制,要想打碎杨元庆的图谋,还是必须从驻军着手,臣建议设立关内总管。”
杨广点了点头,又问虞世基,“虞爱卿以为呢?”
虞世基躬身道:“臣觉得他以拥隋之名行反隋之事,其危害更大,臣认为朝廷应公开宣布他为叛逆,认定他是造反,以防止他继续蛊惑人心,而这次他和六郡太守签订协议,把势力扩大到关内北部,臣也主张严厉反击,除了军事入驻外,还须严惩六个太守,将他们全部撤换,不承认他们签署的协议,只有朝廷态度强硬,才能警示其他各郡太守。”
“樊尚书的意见如何?”
杨广的目光投向了樊子盖,他之所以让樊子盖一同来商议,是他知道宇文述和虞世基都与杨元庆有私仇,他们的意见中会参杂着自己的私心,而樊子盖比较中立,和杨元庆没有什么利益纠葛。
樊子盖确实不像宇文述和虞世基那样带着明显偏向,而且樊子盖也出任凉州总管多年,深知边疆的重要,更重要是,樊子盖官场上的目标并不是杨元庆,而是宇文述和虞世基。
“陛下,臣想知道,朝廷是否已做好了和杨元庆全面翻脸的准备,包括对关陇的防御,和对突厥的防御,臣最担心突厥,一旦杨元庆公开造反,他极有可能勾结突厥大举入侵,朝廷准备如何防御突厥?另外,还有朝廷内部可能发生的危机,这些都要考虑清楚。”
樊子盖的担忧让杨广脸色一变,他意识到若杨元庆造反,不同于元家和杨玄感,后果很严重,不仅会使朝廷大乱,而且会把突厥牵扯进来,这是他杨广绝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那樊爱卿说说你的方案,朕想知道。”
樊子盖用眼角余光迅速扫了宇文述和虞世基一眼,见两人皆阴沉着面孔,一脸不悦,他便微微一笑道:“其实宇文大将军和虞侍郎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考虑问题有点简单,手段太激烈了,容易逼反杨元庆,既然杨元庆也知道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用?臣的意思是说,表面上还是维持现状,但背后发力。”
樊子盖不露声色地捅了宇文述和虞世基一刀,宇文述刚想反驳樊子盖,却被杨广一摆手止住了话头,不悦道:“宇文爱卿,朕知道你深恨杨元庆,朕也恨他,但现在不是谈私仇的时候,朕必须要考虑到突厥的威胁。”
第二十章 背后较量(上)宇文述无奈,只得闭口不言,他心中大恨,便向虞世基使个眼色,虞世基却像什么都没有看见,笑而不言。
虞世基也已看出杨广并不敢真的对杨元庆动武,只是嘴上吼得凶,只是他和宇文述都没有看出这一点,而樊子盖却看出来了,不仅趁机狠狠踩了他们一脚,而且用突厥来给杨广做台阶,在这一点上,樊子盖比他们两人都高明,虞世基心中忽然对樊子盖生出了警惕,他发现樊子盖将会是他在官场上的一大威胁。
虞世基也连忙道:“刚才臣只是说我们的态度,并非应对措施,臣也深知,此时动一发而牵全局,臣主张态度要坚决,但手段要隐蔽,态度坚决是不能给杨元庆任何侥幸,动作要快,堵住他的下一个路子,而手段隐蔽是避免矛盾激化,让他知难而退,既然杨元庆是借口剿匪来渗透,那我们也可以用剿匪的名义派军入驻,另外六个太守可以用别的借口更换,尤其灵武郡太守韦嗣云,他曾长期在丰州任职,首先就要换掉他。”
宇文述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可他想再改口,已经无法着手,而且他的话说得太满,让他一时回不过来,只能懊恼地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杨广现在确实不敢逼反杨元庆,杨玄感没抓住,元弘嗣又逃去西域,南方反隋势力蠢蠢欲动,北方的造反如火如荼,关陇贵族的势力还没有消灭,山东士族又开始不满,尤其财政吃紧,赋税锐减七成,令杨广焦头烂额,他也是因此而病倒。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再逼反杨元庆,无疑是在他的后背再猛插一刀,所以只要杨元庆做得不要太过份,他暂时也不会出兵攻打,这一次杨元庆将势力南扩,虽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但杨广也不想让他这样轻易得手,更重要是,要阻拦他继续向南扩张。
虞世基的方案不急不缓,正合他意,杨广便点了点头,“虞爱卿说得有道理,朕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个时辰后,杨广连下两道旨意,下旨封屈突通为关内道讨捕大使,率军五万入关内道剿匪,又下旨迁灵武郡太守韦嗣云为大理寺少卿,改任博陵郡太守丘和为灵武郡太守。
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底,寒潮开始从北方而来,西北风横扫漠北和河套平原,树木凋零,草地枯黄,寒冷的冬天来临了。
在九原县以西二十里外的一座堡城内,此时,上千名冶铁匠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堡城是五原郡特有的一种民防工事,当突厥入侵时,给民众们的临时避难之处,整个五原郡有数百座大大小小的堡城,大的堡城可以容纳上万人,小的堡城也至少能容纳数千人,九原县以西二十里外的这座堡城叫做陈仓堡,因紧靠陈仓村而得名,是一座大堡城,周长有八里,一直都闲置着,但此时,这座陈仓堡却成了丰州军的冶炼中心。
这里距离南黄河约二十里,有一条人工运河直通黄河,从赤岭矿山运来的数百万斤铁矿石和铜矿石便堆积在堡城南面的码头上,还有从榆林郡运来的石炭,也堆积在码头西面,黑色的石炭堆积如山,不断有民夫用牛车将一车车矿石和石炭运进堡城。
这天上午,杨元庆带着十几名官员在堡城内视察冶炼进度,自从杨师道离开五原郡后,杨元庆便兼任了五原郡太守之职,当然,他只是挂名,具体政务都交给了郡丞崔君肃。
今天他便是以太守的身份,带领官员们前来视察冶炼堡城,整个堡城内有五十座冶炼炉,一千二百名匠人,还有数百名负责搬运物品的民夫。
五原郡的冶炼和内地不同,不是用木头,而是用石炭做燃料,五原附近有大量储存,一般是使用榆林郡府谷镇的石炭,那里的石炭埋藏浅、储量大,品质好,发热量极高,可以用它炼出高品质的白口铁,然后再由铁匠进一步锻造成精钢,便可打造出上好的盔甲和兵器。
负责冶炼的官员名叫张谦,原是丰州总管府的兵曹参军事,早些年曾在朝廷少府寺做过几年底层小吏,对铸造冶炼极为熟悉,因此由他来负责堡城内的锻造。
今天杨元庆并不是来参观冶炼过程,他早已看过多次,他是来仓库查看铜锭。
仓库位于堡城北面,一排几十间巨大的石屋,众人从一间间石屋前走过,可以看见仓库里堆放着一块块码放整齐的生铁锭。
“总管,这座仓库就是!”
张谦带着杨元庆和其他官员走进了一间较小的仓库,仓库里光线明亮,同样整齐地码放着一块块粗铜锭,一块铜锭重约三十余斤,足有上千块之多。
杨元庆用匕首敲打铜锭,铜锭发出清脆的金属声,他对官员们笑道:“你们猜猜,我打算用这些铜锭做什么?”
(https://www.xbxxs.com/novel/9hkQ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