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天子 > 第九十八章 封建已成定局

第九十八章 封建已成定局



  第九十八章

  封建已成定局



  商税虽然还没有完全铺陈开来。



  但是这个潜力就足够支撑自己能做很多事情。



  而且对将大明二十二个亲王迁徙到南洋去,这固然是一个很沉重的财政负担,但是这一件事情一旦做了,不仅仅是为大明财政上永久性填平一个窟窿。



  今后,各地藩王不仅仅没有俸禄,还要向朝廷上贡,比如麓川襄王。他每年正旦之前,他就会送上一些象牙,翡翠,玉石,犀牛皮,还有珍奇的动物。以及一些金银,折合每年有一两万两之多。



  这固然是而今这位襄王对大明朝廷讨好,也是封建关系的义务之一。



  甚至朱祁镇在外的几个成年儿子,伊王,郕王,藏王,越王,都会这样做。不过朱祁镇以他们立功太浅,都免去了。



  朱祁镇毕竟是他们亲爹,也知道这些儿子们有了封地过得并不是太好。



  伊王带兵与瓦刺多少次交手,但是而今伊王手中的兵马只有两万多。这并不是朝廷的限制,而是伊犁经济基础的限制。



  伊犁固然是西北重镇,可耕可牧。但是汉民不多,根基浅薄。民风虽然彪悍,是好兵源,但是伊犁财政收入却不多。



  藏王也是如此。



  西藏在这个时代,真是穷地方。又是高原。藏王要面对的局面也是很复杂的。藏王手中有一万五千精兵。但是他自己养起来都很吃力。



  郕王稍好一点,他有朱祁钰的底子,又参与进入中日贸易之中,但是他有心占据整个九州,花钱的地方也多。



  至于越王倒是好一点。



  清化乃安南原来的西都,也是黎氏反抗朝廷起兵的地方。也是安南复国组织最活跃的地方。越王到了清化,虽然么有大战,但是各种阴谋诡计,却从来没有少过。



  说起来,朱祁镇这个几个儿子在大明所有王爷之中,能力相当不错。



  不是,朱祁镇的这几个儿子就是天资聪颖。朱祁镇血脉非凡,而是朱祁镇对他们一开始都寄托着期望,要将他们培养出方面之才。



  而今不能说全部合格,但是比其他宗室藩王,要强太多了。



  不过,而今是父亲当皇帝,这些贡品是可以免除的。



  但是将来太子上位,却是一切回归原来。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明这三十个属国(原来的二十二藩王,加上朱祁镇八个儿子)每年贡品都要有几十万两之多。



  同时还能巩固大明对南洋的统治。



  而今财政虽然难了一点,但是朱祁镇也没有想过而今将这些藩王全部放到南洋,即便是朱祁镇想,南洋还没有这么多地方。



  而今朝廷控制,可以分封藩王的地方,不过是吕宋一部,婆罗洲一部,还有湄公河三角洲一部,能封几个就不错了。



  封多了,这些藩国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发展潜力,不过一城之地而已。



  这对大明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反正朱祁镇也没有想过,让那一个藩王有能力一统南洋,反攻北方。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是藩王对大明百姓的摧残。



  明代藩王之害民,简直是罄竹难书。可以说大明百姓起来造反,很大程度都是藩王给压迫的,李自成抓住福王之后,将福王杀了,与鹿同煮,号称福禄宴。



  这固然残忍。但也看出来大明百姓对藩王恨意之深。



  别的事情不说,单单说一件事情。



  就是朱祁镇将藩王与勋贵除却皇帝赐田或勋田之外的土地都纳税。



  但是你以为这些钱是从藩王或者勋贵手中收上来的?那就是太天真了。他们只会对佃户加码,将朝廷的赋税转嫁给他们而已。



  朱祁镇对这种做法也是无可奈何的。



  让这些藩王去南洋剥削当地土著,朱祁镇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如果他们能镇得住场子,那最好不过,如果镇不住场子,放心朝廷会给你们收尸的。



  正如黄通对张懋所言,渤泥易破难定。



  南洋很多国家都是这样,也是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已经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军事力量薄弱,是容易灭国,但是之后怎么办?



  朱祁镇可不想想大明在东南亚待了数百年,然后灰溜溜的回来。有了藩王这一阶层,大明对南洋变成了间接统治。



  很难造成南洋皆反的局面,即便有那一家藩王镇不住场子,也是疥癣之疾。



  很多大事,真正要的不是种种条件上的问题,而是决心。朱祁镇从一开始都有。



  他并不是不知道这一件事情的眼中后果。而是他有意为之。



  韩雍当太久的首辅了。



  朱祁镇是有心要换掉他。



  但是总不能无故而换首辅吧?



  这如何能服天下人心。



  而且朱祁镇也不想对韩雍怎么样?



  汉代就有将相不辱的传统,朱祁镇也不想给后世的人开一个人坏榜样。毕竟张居正的下场,让每一个大臣都知道了明哲保身。



  韩雍下台,需要一个不轻不重的罪名。



  将这一件事情定为国策。自然是有功于国,但是会承受天下各路藩王的反对。



  虽然朱祁镇常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但在实际操作之中,却很少有皇帝犯错,即便是皇帝犯错了,大臣们都应该主动出来,为皇帝分担。



  此所谓英明不过陛下也。



  不过这些话,朱祁镇不好直接给韩雍说。



  朱祁镇说道:“这些朕都知道,计南洋战事,不出一二年间,孩子们在前线做事,朕总要先安排好。”



  “而且这一件事情,乃是朕登基以来第一个主张,朕当年没有落实,而今也是到了该落实的时候了。”



  “在京师的四王,也等待很久了。”



  前文已经说过,朱祁镇将河西四方安置在京师。是以韩王主动要求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河西之地,也就是甘肃宁夏之地,太过清苦了。



  河西四王乃是韩王,庆王,肃王,岷王。



  这其中也有不同,韩王,庆王,肃王,是真在河西,也就是甘肃。



  韩王在平凉,肃王在兰州,庆王在宁夏,都不是什么富裕地方,对藩王的待遇更是比其他各省等而下之了。



  而岷王就要特别说明了。



  他是先封在西北,后来西北苦寒,他向太祖皇帝哭诉,太祖皇帝封他到云南,但是到来了云南与沐英冲突,被沐英告了一状,被太祖皇帝下狱。贬为庶人。后来太宗皇帝上位,为了表亲亲之谊,才被再次封为王了。



  只是他的封地在湖广武冈。



  武冈三面环山。岷王连王府都没有。住在当地官府里面。可以说是所有藩王之中过的最苦的一个。



  所以才忙不迭的想回京师。



  另外说一下,朱总理就是岷王一脉之后。



  这里说一点,大明财政体系之中,藩王的俸禄是由各省直接拨付的。这就造成了后来西北几省所有税收,都不够养几个藩王。



  当时朱祁镇就存了这个想法了。



  只是当时没有那么地方封。而今有了就从这四个王爷下手。至于他们想不想愿意不愿意,就不是朱祁镇所考虑的事情了。



  韩雍说道:“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臣恐四方怨气沸腾,不利于陛下的名声,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之。”



  朱祁镇说道:“请先生放心,朕自有办法。还劳烦先生下去准备吧。该怎么做,先生给我上一个折子。”



  朱祁镇的语气之中,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意味。



  韩雍虽然不知道朱祁镇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但也只能答应一声。毕竟,他虽然算的上是一个强势的首辅,但也不能与皇帝对着做。



  

 

(https://www.xbxxs.com/novel/BC9C2KIc3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