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天子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



  第一百三十四章施礼生死



  只是很多东西,一放松,就是一日千里。



  根本回不到从前了。



  特别是军中情弊增多,很多军令都执行不下去,这军纪也就更不好了。



  所以,如果朱祁镇督促柳溥速战,柳溥为了激励将士,能取的办法,本来就不多,纵容劫掠,恐怕是最容易的。



  而造反的,大多是苗人,汉人不将苗人的性命当一回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是这毕竟是国内征战,不管是杨溥还是朱祁镇,都想着是广西长治久安。朱祁镇是想广西当成大明的基本盘,上面的百姓,即便是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自然不能横加杀戮。



  这与境外打仗不一样的。



  但是杨溥或许没有这个想法,毕竟明朝的中国,与后世中国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明朝的中国就是古代汉人活动范围之内,在云贵很多地方,大明人其实并不将他们当做中国范围之内。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反对征麓川的原因。



  从本质上,他们都觉得这些不是中国之土,是无关紧要的。



  杨溥与这些士大夫想法差不多,他当然不会将大明的版图分割出去,但是却不想在这上面投入过多的资源。



  种下杀戮,必将收获杀戮。两边仇深似海,恐怕广西会屡平屡乱,到时候就不大好办了。



  朱祁镇说道:“就以先生之意,派人宽慰柳溥,让他步步为营,不得浪战即可。”



  杨溥说道:“老臣明白。”



  朱祁镇话音一转,说道:“两淮盐案,而今查得差不多了,先生觉得该如何处置?”



  杨溥对此,心中早有准备。说道:“陛下,臣以为何文渊这一次差事做得极好,正可以调任两淮,授御史衔掌管盐政。当务之急,就是速速建立重建盐政体系,不能误了天下百姓吃盐的大事。”



  朱祁镇说道:“何文渊,不错,就他了。”



  何文渊这个人,虽然在很多事情上,与朱祁镇的意见不合,但是大体上还算是一个好官,也是从地方官之中做起来的,在温州知府任上,被温州百姓怀念不已。



  而且论事从来以百姓为重,也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那种。



  虽然朱祁镇未必不知道杨溥是不想将何文渊调入京师,毕竟何文渊这一次在山东灭蝗,功劳最显赫,是外派所有大臣之中,办得最好的。



  这种小九九,朱祁镇就当做不知道,只要这个人合适就行了,说道:“传令让何文渊立即南下,不必来京了。先处理盐政事务,恢复食盐生产,暂且一切如旧。”



  新盐法已经磨了好几遍了,但是依旧是草稿。朱祁镇依旧觉得想缓一缓。反正而今盐政体系之中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被一扫而空了。



  一两年之内,是恢复不过来的。



  稍稍迟一点,不会错过最好的时机。



  朱祁镇说道:“施礼怎么处置?”



  杨溥说道:“陛下,施礼乃是靖难功臣,社稷老臣,而今经过太医会诊,已经完全失智,不过浑浑噩噩而已。”



  “此事,都是他儿子做下的。陛下总要给士林一个体面。”



  朱祁镇对于这一件事情,朱祁镇其实很不满意。



  只是大明文官颇有兔死狐悲之感。



  本来施礼是死定了。但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走漏的风声,施礼的现状被传了出来。



  一时间,到处都是为施礼所情的人。



  说施礼已经都是这样,朝廷再杀一个浑浑噩噩的老人,未必有些太残忍了。



  只是朱祁镇却一定要杀施礼。



  因为朱祁镇明白,这一场争论,重点完全不在施礼身上。



  毕竟谁都看出来,纵然施礼不死,又能活几年?



  他在南京毕竟是养尊处优,不知道有多少仆役伺候,但是而今施礼或许免去一死,但是施礼的儿子,施家与这一件事情有关系的人,估计是一个人也活不了。



  到时候,一个失智老人。又怎么能活下去。



  他们在乎的是,施礼的身份。



  施礼乃是正统进士出身。也是士林之中的老前辈。今日朝廷的刀斩在施礼身上,明日这刀也能斩在他们身上。



  所以,能缓上一分,就缓上一分便是了。



  朱祁镇说道:“施礼之事,其情可悯,这样吧,朝廷指定致仕章程,如施礼这般大臣,就不应该在朝中。也算是两全之策了。”



  杨溥一听,立即说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先生,为何如此?”朱祁镇说道,他声音似乎带着一丝阴阳怪气,说道:“哦,先生是担心自己的年龄,请先生放心,朕一刻也离不开先生,自然不会让先生离京。”



  杨溥说道:“老臣不是贪恋权位之人,只是满朝文臣之中,有不少年纪如施礼的大臣,臣恐怕,陛下之言一传出,朝野就一片大乱。而今陛下欲治河北水利,又要办两淮盐政,不是朝廷之上大起波澜的时候。”



  朱祁镇自然明白,这事情不能这样做。



  这就是大明文臣从洪熙年间一直稳定到杨士奇致仕的后遗症。那就是朝中有大量的老臣。即便内阁之中,杨士奇有意挑选了一些年轻的阁臣,但是杨溥本身就是这个政策的获益者,至于在其他位置上,六十七十大臣,大有人在。



  即便朱祁镇调整六部,将周忱调入,但是周忱也将近六十了,放在满朝文武之中,居然还能算得上比较年轻的。



  这些重要位置上,比较需要充沛的精力。没有充沛的精力是坐不住的。但是其他地方一些清闲的位置上,就不一样了。



  很多官员都七老八十了。



  这一点,也是朱祁镇在施礼之事爆发出来,才做得年龄调查,他没有想到。大明官员平均年龄如此之高。



  总体来说,这是因为朝廷并没有完善的退休制度原因。也没有完善的退休后待遇。



  杨士奇能潇潇洒洒的走,乃是太皇太后加恩,朱祁镇准他食原俸。还有一堆赏赐,再加上杨家本来就是江西大族,家里也是有钱的。



  但是对一下小官就不好说了。



  他们俸禄本来就少,一退休,运气好的能得一笔钱,运气不好的,只能孤身还乡,依附子女了。



  虽然大部分官员晚年并不凄凉,但并非没有过得凄凉的大臣。



  所以一般来说,官员都愿意死于任上。毕竟死于任上,朝廷会给抚恤的,丧事也会派人主持。



  一般来说,衙门会管的。



  该给的规格都有。而回到家中,这都要靠自己家底了。



  如果家底厚实,儿子有能力,回去做老封君,自然不在乎。但是而今的大明,并不是晚明,晚明的时候,你家里没有钱,就不要想考进士这一回事。只需看各级官员,几乎考上进士都是官家子弟。



  或许是教育资源的问题,或许是人脉的原因,是科举舞弊,或者是老论调,寒门难出贵子。



  但是这个时候大明朝廷之中,却有很多官员家中都相当清贫的。



  如吏部尚书魏骥就是其一。魏骥告老还乡之后,虽然为家乡做了很多事情,也不过是粗衣布食而已。



  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改善的,但正如杨溥所言,现在并不合适。



  朱祁镇只是想进二退一而已。他淡淡说道:“施礼之事,是朝廷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那么处罚施礼自然是不妥的,朕之意,就派中官伺候施礼终老,但是朝中的情况却好好处置一下了,如果是个别现象,却是施礼欺君枉上,治家不严,他难辞其咎。”

 

(https://www.xbxxs.com/novel/BC9C2KIc3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