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天子 > 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

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



  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



  大明粮食最低的时候,乃是二百五十文一石。



  却是在宣德年间,正统初年太皇太后执政时期才有的气象。



  朱祁镇也有一些惭愧。



  在他亲政之后,堪称天下多事,故而粮食价格一直没有下落过,当然了朱祁镇也是很注意名声的,民间粮价,一直在朱祁镇案头放着。



  不管那一个府城粮价,朱祁镇都能从案头查到了。



  一旦粮价增高,朱祁镇总是要过问的。



  一般来说,正统七年之后,大明各地的粮价维持在二百五十文到五百文这个区间的,如果是丰年,就低一点,但是再低也没有低过二百五十文。如果说平年,或者是灾年,很可能一跃更高。甚至超过五百文,到六百文,七百文,甚至更高。



  特别是正统十四年之后的几年,各地粮价长期在四百文上下徘徊。



  而今这一场大灾,不管朱祁镇如何把控,粮价腾高,已经是必然了。



  别的地方,或许朱祁镇可以放宽一些,但是北京并不能,北京是一个粮食全靠外部输入的城市,粮价腾高的话,会有很多小民吃不起饭的。



  要知道少府在城南有很多工匠,他们已经与工人差不多了,粮食价格翻上好几倍,是要出问题的。



  李贤也是明白这一点的说道:“请陛下放心,无论如何,在明年五月之前,北京的粮价决计不会超出五百文的。”



  李贤的言语之中有一股决绝之意。



  如此朱祁镇就有一些放心了。



  不要看李贤平日里面一副慈悲心肠,但是朱祁镇知道,李贤也是有辣手的一面的,如果李贤单单是一个老好人,他决计不可能走到而今的位置上的。



  李贤做过的一些事情,真是手段了得,杀人不脏手,到死都不知道是谁下的手,如果不是朱祁镇对北京掌控力度非比寻常,也会被李贤给骗过了。



  当然了,这对一个首辅来说,并不是一个减分项,而是加法项。



  说不好听,叫做排出异己。但是不排斥异己,一个首辅如此施政,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都做不好,如何掌控一国?



  所以,既然李贤说了这个话,朱祁镇对北京的粮商感到悲哀。如果他们囤货居奇,甚至不用囤货居奇,只要用需要李贤就不惮于借人头一用。



  有时候文官杀人,比朱祁镇更阴狠毒辣。



  李贤继续说道:“亡羊补牢,于时未晚,这是王永和出巡刚刚上来的奏疏,请陛下过目。”



  朱祁镇说道:“不用,朕已经看过了。”



  毕竟政务的处理流程,从来是先到司礼监转送朱祁镇这里,再送到内阁。



  如果一个不勤政的皇帝,朱祁镇或许就错过了,但是朱祁镇对巡抚一下的奏折从来不看,也是内阁看过之后,连同内阁的票拟一起看。



  但是内阁,六部,各地巡抚总督,乃至各地总兵官的奏疏,朱祁镇必先过目,才转送内阁票拟的。



  王永和在奏疏之中,提出了三大水利工程。



  第一乃是荆州长提。



  长江出三峡之后,于荆州这里最险。而这一次水灾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王永和提议,从在长江上游荆州段,修建长里石堤,如此可以加固江防,将来即便有大水,也不至于出这么大的事情。



  要知道长江荆州段,即便是放在现在每年防汛的时候,也是一个大问题。



  其次,就是开启淮河入海工程。



  淮河沿岸这一次又是一个重点灾区,不仅仅是下游,还有上游,上游很多洪水,都是因为上游排水不利,而淮河横溢的。



  这又是一个大工程。



  第三个大工程,就是疏通太湖入海工程。



  这个是三个工程之中最小的一个,但又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大明的经济重心一直在江南。



  即便是朱祁镇一直想振奋北方经济,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北方经济是比不上江南的,而太湖所在的位置,又是江南一带的中心所在。



  太湖出问题,影响周围的府县有很大经济损失。



  如果这个工程成功之后,保住江南的经济,将来即便有大灾,朝廷回旋的余地就多了几分。



  这个工程其实在后世由海瑞完成的,也就是吴淞江从黄浦江出海,奠定了而今上海水系的格局。



  朱祁镇看着头疼。



  多少年皇帝当下来,他也有几分闻弦音而知雅意了。



  李贤本来不是那一种好大喜功,喜欢大兴水利的人。但是而今越发偏向于水利派了,也就是从河北水利工程之中兴起的官员。



  与水利学院一般,每到一处,必修水利。



  当然了,这也是有朱祁镇的影响。



  但是李贤是与他们一样,抱定修建水利,能兴民之利,灭民之害吗?不是,李贤是想反对对安南开战。



  正如李贤一开口,有些心思都瞒不过朱祁镇,而朱祁镇所做所为,即便是绕过内阁一些事情,也并不妨碍李贤对朱祁镇的某些判断。



  那就是朱祁镇有灭安南之心。



  一想起永乐年间在安南打了三十年,打得劳民伤财,天下鼎沸。李贤就有一种使命感。那就是一定要阻止皇帝的所做所为?



  甚至李贤出面召见过吴士涟,虽然没有承诺过什么,但是内阁首辅肯见吴士涟,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了。



  李贤这样的举动,似乎有几分自暴自弃了。



  既然当今皇帝的性子,好动恶静,不搞出一些大动静,是不甘心的,那就在国内搞事吧,不是喜欢修建水利吗?



  李贤主动搜寻各地需要修建的水利工程,荆州长堤,淮河入海,太湖入海,还有微山湖计划,以及浙江千里海塘,乃至于鄱阳湖与洞庭湖湖堤等等。



  这些工程,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几年,而且也不能同时修建。否则决定让朱祁镇一举追随隋炀帝而去。



  还有朱祁镇一直坚持要修建的驰道网络。



  李贤就不相信了,这样的情况之下,朱祁镇还有钱粮去打千里之外的安南。



  只是李贤却是动摇不了朱祁镇南扩之心,甚至不为别的,仅仅为了粮食。从后世过来谁不知道,东南亚粮食生产之便利。



  全世界大米产出国之中,第一是中国占据了百分之三十,而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都排在前十,而且这五个国家总和,应该能占全世界大米产量百分之二十左右。



  这还是除却越南之外,很多国家农田开发未必充分的缘故。



  这还仅仅是大米。



  东南亚是一座粮仓,虽然而今粮食生产还是很低效的,但是朱祁镇相信,他占领这些地方之后,大量移民,今后决计不是湖广熟天下足,而是南海熟天下足。



  在这个时代,粮食生产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事情。



  即便不说什么,航海上,商业上的好处,单单是这一点,安南就灭定了,无非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已。



  但是朱祁镇还不想与李贤撕破脸,毕竟治国理政还是要仰仗李贤的,故而他打了一个哈哈说道:“朝廷而今捉襟见肘,太湖的工程是可以做的,我做主,从内库拨银五十万两,再有地方募资一点,就差不多了,其他的事情就先放一放的。”



  虽然朱祁镇打定注意要灭安南,但是并不是说朱祁镇对大明水利工程的推进就没有一点点想法了。



  只是在前后顺序安排之下,有所不同而已。



  不是朱祁镇不同情百姓苦难,而是有些事情朱祁镇能做,别人也能做,有些事情却是朱祁镇能做,别人未必能做了。

 

(https://www.xbxxs.com/novel/BC9C2KIc3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