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杨志路遇戴宗
笔下文学小说推荐阅读:
二人一口气跑了二十余里,见追兵都被甩下,路上车辙和马蹄印也多了起来,杨志找了一处隐蔽树林停下。
朱武下马先唱个肥诺:“多谢仁兄救命之恩,恕朱武愚笨,想不起来在何处认识的仁兄,。”
杨志下马回了礼:“我姓木名心,有事去汴京路过此地。之前并不认识。刚才是那段六叫你名姓,我才晓得。”
二人叙了话,那朱武是定远县本地人氏,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却喜欢精研阵法谋略,人送外号神机军师。
杨志不由心中暗自嘀咕道:“先是遇到神算子,接着是神医,现在又遇到神机军师,倒真是巧。”
“小可见识不多,没听说过钟山三杰的大名,仁兄是在那里歇马?”
“钟山三杰是在下随口胡诌的,想要吓唬那几个人,让他们以为我们后面还有帮手。”
“原来如此。兵法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受教了。”
“不知朱兄下一步是何打算?”
“如今犯了人命,定远县是不能呆了。刚才路上我已有思量在心了。阵法与道术颇有相通之处,是以我一直有学道之心。听人说华山有许多得道的高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现在既然要远走高飞,索性去那里看有无缘法。”
“我听人说过,华山有陈抟老祖的传人,陈抟老祖又号扶摇子,乃数百年来易经第一人。此去华山,你我二人可先同路到濠州城。”
朱武摇摇头道:“段六是被我砍死,蒙仁兄出手相救,已是感恩不尽,再不敢连累仁兄,我自从此地向西走小路,也能到华山。”
杨志又劝了几句,朱武只是不肯,杨志欲分几锭银子给朱武,朱武也不要,拜了一拜道:“日后有缘再会。”便往西走了。
杨志怅然若失,牵马复归官道,继续北上。
虽不是正主,但毕竟是参与了人命案,杨志生怕再出什么意外,一路快马加鞭,一直行到日头落尽,估摸离定远县有百余里才放慢了脚步。
见路边有个客店,杨志便来投店,不料那店用锁闭了门,门前落了好大一片树叶,许久没有打扫的样子。杨志只得再往前走,又有两三个客店,也都无人。眼看天要黑尽,依稀看见前路转弯处好似有灯光,杨志打马前来,却是一处鸡毛小店。
听见马蹄声,店里伙计前来牵马道:“今日店里恰好有上好的杂面榆树皮窝头,客官真是好口福。”
杨志有些奇怪,问道:“这杂面榆树皮窝头可是贵乡特产?”
“不是特产,只是再没有别的吃食。”
“为何没有别的吃食?”
“整个濠州都遭了灾,庄稼颗粒无收,官府却迟迟不发放赈灾粮食,也就是我家主人有些存粮,才有榆树皮窝头卖,别的人家早就逃荒去了。客官要是不信,只管往前走。”
“罢了,不折腾了,就住你家。”
“榆树皮窝头刚下锅,客官先请进客房歇息,一会就熟。”
杨志到掌柜处报了姓名,进到客房放了行李,洗漱完毕,便到客店前头大厅找个角落坐了。店伙计问道:“客官来几个窝头?”
“你这窝头多少钱一个?”杨志多了个心眼,问道。
“二十文一个。”
“什么?你家窝头可是镶了金的?”
“不曾镶金。”
“可是戴了玉的?”
“不曾戴玉。”
“可是银子磨了面?”……
“可是银子磨了面?”
“客官真好玩笑,不是银子,就是榆树皮掺了杂面。”
“可是仙女蒸的?吃了能长生不老?”
“若是能长生不老,我还当什么伙计,就是店里厨子蒸的。”
“既不镶金,又不戴玉,也不是银子磨面,也不是仙女蒸的,那如此贵死人?”杨志一怕桌子,“汴京一石粗米也不过七百文,就算此地遭了灾,也不至于如此贵!”
那店伙计抱了膀子:“客官你这是以前的价了,放在两三个月前,便是六百文也能买的。前几日有过路客商说,汴京一石糠都要三贯,还要求了人才能买到。”
“三贯?江南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也不过三贯!就算这样,这窝头也不值二十文一个吧?”
“我们这濠州,十年倒有九年荒,原本粮食就贵。往年遭灾,全靠朝廷赈济。今年遭灾,朝廷却无力赈济,便连这杂面也是我家店主人求了临淮州柳大郎才买到。客官你要吃便吃,不吃我也不强卖与你,怎如此不爽利。”
“那……那给我来两个,权且吃个乡野新鲜。”杨志虽然觉得那窝头贵,但还是买了两个。
杂面榆树皮窝头闻起来带股榆树的清香,吃起来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又苦又涩,咬到嘴里干巴巴的,口水一下子就没了,嚼着扎嘴,往下咽还拉嗓子。杨志在军中也没吃过这等粗劣之食。他就了好几壶水,才吃了一个。吃完之后一点饱的感觉没有,只觉得肚子里沉甸甸的。另一个却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去,好歹也是二十文一个,他想了想没有扔,装到了袖中。
杨志回客房打热水净了手脚,便上床歇息。睡了一会,却觉腹内翻腾。杨志来到后院茅房大解,那榆树皮不好消化,虽然是腹鸣如雷,可就是不通。
就在这时,有火光从茅房缝隙传来,杨志无聊之下往外看,只见一人举个火把进了后院。那人四下里看了一圈,见没人,低低招呼一声,有十几个白衣黑帽的人进来,在院中地上坐了。那十几人都不说话,院内只听到虫子鸣叫声和远远传来的蛙鸣。过来一会,有个头领打扮的人进来,那十几人齐齐行礼,极为整齐。
那头领清了一下嗓子,道:“今日韩某叫各位兄弟来,是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我们摩尼教从即日起改名做明教,当今天子崇道抑佛,为方便传教,外人面前以前和尚那一套行不得了,只可用道家。为避人耳目,免遭官府查禁,我们在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福建称“揭谛斋”。各位兄弟日后行走江湖公干需记得,若是记不住的,出门前专门找我来问。”
“第二件事,濠州遭灾,官府赈济不利,不能眼看百姓饿死。临淮州有个名叫柳世权的,仗了太尉府高俅的势,囤积居奇。总坛令我濠州分坛和临淮分坛一起去他那借粮赈灾。这几日便要行事,各位兄弟备好行李军器,安顿好家眷,随时等候号令。”
这柳世权杨志曾听说过,他以前是开赌坊的,别人都叫他柳大郎。他平生专好养闲人,招纳四方汉子。高俅以前曾投靠过柳大郎,一住三年。后来高俅发迹,柳世权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这些摩尼教的人去找他借粮,应是有借无还的打算。
“第三件事,江宁分坛有个总坛的圣女飞鸽传书本坛,若是见到一个脸上有青色胎记,姓木名心的汉子,就暗中照拂他,莫要让他受什么伤害。”
杨志颇为感动,应是庞春霞放心不下,暗中助他。想来在定远县阻挡追兵的那几个人也不是巧合,而是摩尼教的安排。但庞春霞明明是姑婆宫的宫使,这人为何称她为圣女,杨志只道庞春霞还有所隐瞒,也不知从哪就生了一股闷气间杂着疑惑,好不难受。……
(https://www.xbxxs.com/novel/C8K9cHb-GA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