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穿越人世间的少年 > 第二十八章 双水新变化

第二十八章 双水新变化



  孙少平呆呆的立在黑暗中,看着田润叶消失的方向,并没有立刻转身走开。



  天已经彻底的黑了下来,夜幕之中,一切都隐藏、蛰伏了起来。



  黑夜降临,人们开始了不同于白天的生活。吃饭、休息、娱乐等等,调整自己,
 积蓄力量,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各种机遇,或者挑战。



  黑夜里,光明也在悄悄的孕育着,强壮着,等到第二天,
 他将重新降临人世间。



  孙少平暗自思忖:思远哥有事离开前,曾特意嘱咐自己的事情……发生了。



  他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
 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里面厚厚的一卷,
 应该是钱或者什么东西,润叶姐心疼自己,又在给自己补充给养了……



  第二天是星期六,按惯例下午没课,每到这个时候,学校就会乱成一团。



  像少平一样从乡里来的学生们,纷纷收拾起空瘪的干粮袋,近的步行,远的骑车,纷纷涌出了校门口。



  他们要回家去度过一个舒服的夜晚。在家里,光景好些的人家,大人们总要给回家的孩子做两顿好吃的,然后再准备一口袋象样的干粮,以便下一个星期孩子在大灶饭外有个补充。



  这期间,偌大的学校里就象退了潮的海滩那般宁静。到了星期天下午,乡里的学生又都会纷纷返回来,这个世界才又恢复了它那闹哄哄的局面……



  润叶姐给的那个纸包里,
 有三十元钱和五十斤粮票,
 孙少平猜测,这是她平常节省下来的口粮,钱也应该是她结余的全部工资了。



  他其实并不缺钱。



  家里的光景早已好过许多,不但还完了欠账,就是白面,一星期里也能吃个一两回了。他自己也有一些秘密的存款,那是他用劳动从思远哥那里换来的,总数加起来,应该比润叶姐还富有一些。



  在学校里,他之所以那样吃饭,就是因为他并不觉得那些甲菜,或者白面馍更好吃,平常吃多了嘛,这不奇怪。再说,平时低调一些,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没什么不好。



  但是这些东西,
 是润叶姐的心意,他是不能退的。



  有时候,接受也是一种美德,思远哥说的。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再说,润叶姐也不紧缺这些。



  但他也没有马上就花这些钱,除了给祖母和娘买了一些点心,这次回家,他什么也没有带。做好润叶姐交代的事情,并更好的完成思远哥的嘱托,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孙少平和金波骑着车子出了县城,便沿着向西的一条公路,一个带着一个,往家里赶去。两个人共同骑过好几年车子,他们一路上换着蹬,轻松而愉快。



  从县城到他们村的路。连接着黄土高原上的两个地区,因此公路上的汽车还是比较多的。



  路走到一多半的时候,就到了一个分水岭。



  壁立的横断山脉陡然间堵住了南北通道。在以前,公路只好委屈地从这里盘山而上,才能伸到山那面。



  前几年,在一个山腰里捅开了一个豁口,才把公路从山顶降到了半山腰。不过,大山两面公路的坡度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很长很陡的。



  过了这道岭,也差不多到了石圪节公社,还是那座小桥横跨在东拉河上,连结着公路和镇子。



  镇子上,还是那条约摸五十米长的破烂街道,唯一的一座象样的建筑物,还是那个供销社的门市部。



  这个小镇,在周围十几个村庄的老百姓眼里,那就是一个大地方。到这里来赶一回集,值得乡里的婆姨女子们隆重地梳洗打扮一番。



  另外,这街上的南头,还有个小食堂。食堂里几个吃得胖乎乎的炊事员,在本公社和公社主任一样有名气——生活在这穷乡僻壤的人们,对天天能吃肉的人多么羡慕啊!



  有时候,孙少平会暗自揣测,食堂做饭,是做给别人吃的呀,厨师都不缺肉,肯定是经常做肉菜的缘故,那么,那些肉都给谁吃了呢?



  当他拿着这个问题去问思远哥的时候,他哈哈大笑一通之后,并没有马上回答,只是说:“小少平长大了,知道思考问题了,很好,这个事情就留给你自己解决吧,算是一个课题任务。”



  于是,一直跟在他身边的立雪姐,就立刻建了一个关于孙少平的新任务档案。他的小金库大多就是这样来的。



  思远哥不允许他拿小金库里的钱去补贴家里,只能自己花才行。所以,他除了买书什么的,也还能存一些钱下来。



  石圪节今天不遇集,因此街上没什么人。少平和金波也没打算过桥去逛一逛。



  前两年在这里上初中时,他们常到这条街道上来溜达。那时,这地方在他们眼里也是大地方。可是现在,他们已经逛过更大的世界,这条破败的街道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只是,到了公社前面的中学附近时,他两个都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车子。看着那两排石窑洞;看着窑洞下面,一个小土操场上安一副破烂的篮球架。



  多么可爱的地方啊!



  他们在此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对这地方熟悉得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现在他们虽然到了一个大学校,但这里的一切都常常出现在他们的睡梦中。



  现在是星期六下午,他们知道,除过几个公派老师外,学生和挣工分的老师都回家去了。他们的妹妹兰香和金秀大概也走了。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沟道里暗了下来,风也有些凉森森的。他俩立了一会,谁也没说什么话,就骑着车子又上路了。



  少平蹬车,金波坐在车后,用一只手亲热地搂着他的腰,一口好嗓音唱起了信天游:“提起我的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州三十里铺村……”



  从六七年文昊来到双水村开始算起,已经差不多过了八年。



  八年里,虽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顾忌和阻碍,双水村还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村里的拖拉机多了两辆。如今,双水村种粮食的大田,已经全部收缩到了塬上和谷里平地,耕地已经用不着耕牛了,四辆手扶一起,进度还比以前提高一半还多。



  虽然种粮食的地少了,但产量并没有减少。而且,交完公粮,村里还会剩下不少。所以,近一些年,村里家家也能吃一些白面了。



  在黄原上,像双水村这样的高原地区,其实并不合适用来种粮的,即使种粮食,产量也是极低。



  这里的庄稼人,生活主要靠吃秋。秋庄稼的好坏,才真正关系到农民们的肚子。而且,夏粮本来产量就低,交完公粮之后,往往也就不剩什么了。



  麦子是大量消耗水和肥的庄稼,在黄原的山区,并不合适。但退到塬上和谷底,还是增产了。



  双水村之所以粮食,尤其是夏粮增产,主要原因在于另一个变化——养殖!



  从文昊那十口青贮窖开始,从那两百多只羊开始,双水村的绵羊养殖量逐年翻倍提高。后来又加入了山羊,到如今,最大量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接近八千只的存栏规模。



  双水村每年只是羊的出栏量,就突破了一万只,接近一万五千只的规模。村里一多半的人力,包括妇女和老人,都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上去了。



  之所以增加这么快,靠繁殖肯定不行,有了全村和附近村里青贮料的充足供应,加上北面就是蒙省,有充足的幼羊供应。文昊大胆的采用了育肥养殖,做起了二传手生意。



  大批资金,大量购买半大的幼羊,经过五六个月的育肥之后,就宰杀出售。是的,在冬季大量出栏的时候,文昊很鸡贼的,一般不卖活羊。



  这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但好处也很明显,一是挣钱多,比较多的利润留在了双水村手里;二是全村人都不缺肉吃的了。



  虽然正经的肉都用去换钱了,但是羊头、羊蹄、羊脑、羊杂可以放开吃,有这些吃的,高粱做的黑馍馍都变得可口起来。



  之所以选择冬季出栏,有多方面考虑,文昊并没有一一给田福堂解释。每年冬季大规模出栏的时候,全村人齐上,甚至周围村子的人都来帮忙。



  就这样,连续几个月下来,全村人都累的像少了半条命。但他们不怕,而且乐此不疲。庄稼人缺的就是钱,不缺力气,何况天天肉汤随便喝,羊肉随便吃呢!



  大规模连续养殖的羊,就有了充足的肥源,积肥工作也顺势而起。充足的肥料,为粮食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增产的不只是夏粮,秋粮也一样,甚至开始有了结余。有了粮食,生猪的集中饲养也就提上了日程。



  猪要想快速长大长好,没有粮食是不可能的。



  生猪的养殖,又有了大量的肥源。反过来促进了粮食增产。



  到如今,猪、羊的养殖,已经成了双水村的两大收入支柱之一。



  猪和羊的饲料从哪里来?



  这就不能不提双水村的另一支柱——枣林了。



  自从跟文昊打赌,双水村有了一笔大钱之后,种枣树的热情就没有停过。



  八年下来,凡是不能种粮食的沟沟坎坎,几乎都已经被枣树占据,大量的枣树,每年收获的大枣让双水村人赚的盆盈钵满。



  只要成片的枣林里,下面必然有猪草和各种豆类植物,很多不等完全成熟,就被做成了青贮,青贮料的营养价值大幅度提升,育肥效果更快。



  现在的双水村,已经是附近村子的学习榜样,成了石圪节公社的样板了!

 

(https://www.xbxxs.com/novel/ECcc5F92CH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