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农家子的荣华路
笔下文学小说推荐阅读:团宠八零年代小糖包、
废材重生逆袭之我有十个女徒弟、
踹掉绿茶夫郎,全皇朝为我拼夕夕砍一刀、
我家娘子不是妖、
直播养崽后我成了团宠、
我爸真是大明星、
日向家的大少爷、
蘑菇屋:我和虎鲸救了妹妹、
重生之商界大亨、
美女总裁的保镖、
小说网 www.,最快更新快穿之教你做人最新章节!
收割水稻比挖马铃薯更考验手上功夫, 衙门一早就从附近几个乡抽调了最有经验的农户,被选中这些人也是顶着压力来的,到收割之前几天他们就被通知提前赶来陈乡,而出发之前, 乡里训过话了。
说你家的田地你不必管,乡里会安排, 你去干活还有补贴可拿,是好事。
但别以为这个活就轻松, 知府县令都在边上看着, 衙差也等着,等着把你收割下来的水稻送去脱粒, 你干了多少活别人瞧在眼里, 平日在乡里偷点懒不妨事, 要是这种时候你敢偷懒又或者把活做坏了连累本乡, 就算官老爷们大人大量,乡里也要惩治你的!
做不下来现在就说, 来得及换人,别等出了岔子再找借口, 到时候没有借口。
类似这样的训话各乡都有, 老农们是憋着劲儿来的,都争着想在父母大人面前露脸, 到收割前一日, 汇总一看, 各乡还是靠谱, 选派来的都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人,不说十分结实,看着也硬朗精干。
他们拿镰刀那架势就是老庄稼把式,金县令心中满意,回身给周知府保证说没问题,定没问题。
第二日清晨吃了个饱,抢收就开始了,郁夏感觉了一下外头骄阳烈烈,立刻带着人熬煮解暑汤药,熬好放凉之后抬去田边,先给不经常顶着烈日出门的大人们送了两碗才招呼老农歇会儿,都来喝一碗。
郁夏熬的这个解暑汤入口还有点清凉,好像加过薄荷,滋味挺爽,灌下去感觉凉悠悠,一大锅解暑汤抬出去几下就分干净了,负责收割的老农还在舔唇,意犹未尽呢。
“这日头烈得!刚才差点给我晒蔫,一碗汤下去精神头又来了,不歇了,走!干活去!”
本来还有人想多喘口气,看别人又往田里去,他们抄起镰刀赶紧跟上,生怕自己慢了一点让父母大人记住使得本乡挨说。
一个个都抢着想比别人多做一点,干起活来不计力气,动作别提多麻溜了,他们把收割下来的稻子整整齐齐码好,由衙差送去稻桶边摔打脱粒,都脱干净了谷草被一捆捆抬走,谷子则一挑挑运去称重。
农户算亩产一般是实打实的,他们收割回来就忙着晾晒,晒干之后才有闲心称重,干谷肯定比湿谷轻。
周大人就厉害了,他给皇上的奏折都起草完毕了,只等重量出来把数字加上誊抄一遍就能快马加鞭送上京城。
最后出来的数字是多少呢?平均亩产九百多公斤,周大人指着散落在地上的谷粒表示收割以及摔打过程中有损耗,把这部分折算上去,将将好亩产湿谷两千斤。
负责收割的老农正在边上大喘气,他们顺着周大人手指的方向看了看,田里真没散落什么。这谷子吧要脱粒都得摔打,收割的时候能有几多损耗?就有老实人想说称出来要是一千九,那加上损耗也不会有两千,那汉子正要开口,就挨了同乡一拐子,让他闭嘴。
老实汉子噎了一下,小声说:“你看散落的能有百十斤?我怎么看都没有。”
同乡一个眼刀飞来:“就你眼神好?别人都瞎?谁不知道没有?你倒是想想是两千斤报给朝廷好听还是一千九好听?”
“……那要是朝廷派人来撑,撑着没那么重呢?”
“都说是湿谷两千斤,晒干了还不让有损耗?再说,大人们不会添点?哎哟你可别问了,你闭嘴吧!”
老实汉子这才闭上嘴,跟着大家去吃了顿好的,又领了衙门一份补贴,都按耐不住各回各乡准备好好吹一把,乔福来提着钱袋子一脸喜色出来,说什么地里收成好,他高兴,给来帮忙的乡亲们发个喜钱,让大家拿回去打二两酒喝。
乔福来给的碎银,一人一颗,被选来帮忙收割的好不高兴,嘴再笨的都能说几句奉承话,夸侯爷本事大,别家种稻亩产顶多三百几,他能多收六倍!足足六倍!
“要不是我亲自收的我都不敢相信!不敢相信!”
“早先还说这亩产得有千斤以上,没想到是两千斤!”
“一亩田收两千斤,哪怕交了税全家还能顿顿白米饭敞开肚皮吃,撑死也吃不完!”
“乔小侯爷可真是活神仙活菩萨!要不是亲眼见着,听谁说我都不会信,怎么能收这么多?一亩田里怎么能收这么多?”
“幸好我没把家里的水田卖了!”
家里穷的说着眼眶泛红,都要跪下给乔家人磕头,说他们这是在做大好事,行善积德!说乔越能让农户都吃饱饭这是天大的功德老天爷肯定会降福报!说他比庙里的菩萨本事大,年年去磕头也不见得能求回风调雨顺,他随便搞搞就让一亩田收两千斤。
等到大家都学会了怎么种稻,务农真是天底下最好的活!不比做行商强?
乔家人心里早有准备,还是吓得不轻,乔福来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乐颠颠听老农们夸乔越,人家夸完乔越还夸他这个当爹的教得好,教出这么能干的儿子来!
都说呢,有这么个儿子比啥都强,比状元强!比尚书大人宰相大人都强!
乔氏宗族有人来凑热闹了,看过也是连连点头,准备跟着就开祠堂,把乔福来这一支的功绩告诉祖宗。陈乡的农户已经七嘴八舌打听起来,问到底咋样才能让稻子从三百多斤变成两千斤?是种法不同?还是什么?
这时候乔越在和周知府说话,他没时间应答,郁夏牵着阿荣站在旁边,看乡亲们实在好奇,就为大家解了惑,说这还只是一方面,最根本在于稻种,这几亩地用的稻种是乔越杂交培育的。
“啥叫杂交?”
郁夏是能说清楚,但这个概念会颠覆传统,完全否定亲上加亲。别人说表哥表妹天生一对,引入这个概念就变成表哥表妹生残废……这不适合她来点破,郁夏笑了笑说妇道人家知道得不多,讲不清楚,她只知道最大的不同在稻种。
“那你说这个稻种怎么卖?”
“对啊!稻种怎么卖?”
“这几亩田收了得有上万斤吧,称点给我们行不?”
在郁夏的认知里,杂交水稻是要年年制种的,种子怎么卖恐怕要等上面商议得出一个结论,然后由衙门张榜公示。
她虽然给不出确切说法,还是安慰了乡亲们,这次制的种子就是针对本地气候,最适宜在临州附近种植,假如要推广临州肯定是第一个试点。至于其他地区,还要了解过寒暑天数日照降雨等等再选择合适的亲本。所以说,外面人着急就算了,本地农户不必急,只需要照顾好自家的农田,等朝廷通知。
郁夏说什么别人一贯肯听,她耐心讲完,本地农户便将悬着的心放下,专心吹起牛逼来。
都说这种事想也不敢想,劣田里能收二百多斤就不少了,乔越他一亩地收了两千斤!
生出这么大出息的子孙,真是祖宗记得啊!
就有人煞有其事吹嘘,说乔越生下来就不同,他看着和别家孩儿很不一样!
“他病得厉害,生下来大夫还以为是个死的,当然跟别家不一样。”
“胡说八道什么!我告诉你!就算他病得厉害,我第一回看他就知道这孩子长大之后铁定有大造化,他一看就有出息!”
“这回还不知道皇上要怎么嘉奖他!”
“可不是?亩产三百多的水稻都能翻出六倍去了,从开收割我就没舍得眨眼,收玩我看着他们称的,没错啊,不会错,就是两千斤!”
这时候乔越已经把杂交水稻不好直接留种的信息告诉周知府,让他记得在呈给皇上的奏折里写明,说这个每年都要制种,直接用二代留种会退化减收。他同时也把这一款种子适宜种植的区域条件说明白了,主要就是临州这一片,不合适盲目推广到其他地区。
乔越也提到他在制种的时候追求的是产量,并非口感,这个稻米吃起来应该没有皇家御米滋味好,这点也要了解一下。
看周知府把他说的都记下了,乔越才摆摆手准备回去,收割回来的稻子有两捆没进行脱粒,这是要跟奏折一起送往京城呈给皇上过目的。光说陈乡候种稻亩产两千斤朝廷官员恐怕没几人信,给他们看过试验田里收起来的稻穗,对比没脱粒的皇家御稻其实就很明显。
稻穗的丰硕程度完全不同,谷粒大小和数目也不同,田间密度差别很大……这么想想,差六倍真不稀奇。
包括负责脱粒的衙差、包括负责收割的老农、包括远远站着旁观的乡里乡亲,他们都各回各家准备吹牛逼了。金县令还活在梦里,陈乡啊,这里可是陈乡,属于康平县管辖的陈乡,他作为县令亲自见证了水稻亩产两千斤,咋说都能分个百之一二的功劳。
至于说周知府,他觉得自己本来写的稿子还不够出色,坐镇指挥完一场收割,他觉得还能回去润色一下,他有感而发还要附两首小诗!
又想着要加点篇幅,吹朝廷,吹皇上,吹陈乡候乔越。再展望展望未来,虽然说这批稻种只适合在临州这一片栽种,但是没关系,临州田多地多本来就是产粮重地,从来年起得是天下粮仓了。
按照陈乡候所说,他这里亩产两千,同样的种子拿给农户去种,因为伺候得不够精细收成应该会有折损,但应该能保证是原来的三倍或四倍。
他说的这个周知府能理解,普通人种的地怎么可能比陈乡候还好?
三四倍就够了!这样的话,在整个临州府种上杂交稻,本府稻米收成能比他府多几倍,不仅交得起地税地租,自家也能吃得饱饭,只要勤劳就不会饿肚子。
稻谷还在晾晒,整个临州就炸锅了,郁子孝在官学里头被人恭喜了个遍,他才知道女婿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两千斤。
郁子孝初时不信,让老友别轻信谣传。
人家连连摆手,说不是谣传,绝对不是谣传。
“这是衙门的人说的,收割那天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在,都看着呢!说有两千就有,假不了!”
“陈乡候这次又立下天大功劳,周知府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奏折入京,为他请功去了!郁兄得此佳婿,恭喜恭喜!”
看大家信誓旦旦都说假不了,郁子孝便信了,他心里高兴,但没敢得意忘形,还说呢,陈乡水稻亩产两千斤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农户们都跟着种起来,往后就不怕没粮吃。
“是啊,国库充盈,老百姓家中有粮,军队不缺粮来不缺饷,这样的好日子就要实现了!这都是陈乡候的功劳!”
郁子孝摆手,说不不不!
是天降福祉!是皇上的功劳!是朝廷的功劳!
水稻亩产翻六倍,这个事甭管普通农户或者地主都笑死了,要说笑不出来的大概就只有之前为了多买旱地卖了水田那些。
就从七月份,之前跌下去的水田价格回升,并在圣旨下来之后升到最高,现在一亩良田要出手,你喊二十两也有人要。
却说京城里头也让临州府传来的消息吓坏了,皇上是知道的,知道今年乔越在折腾水稻,到水稻收割这段时间,皇上天天问近身伺候的太监水稻收割了没有?问他觉得还有多久能有好消息传来?
那太监变着法糊弄,都快糊弄不过去了,临州八百里加急奏折抵京,一起送到的还有装在敞开箱子里的两捆稻穗。
其实在运送途中都已经晾干了,虽然重量轻了点,看起来冲击力还是强。皇帝当真使人寻了普通的稻穗来作对比,两捆放一起,高下立现。
再读一遍周崇廉写的奏折,上面说做试验的有几亩田,收成差不多,平均在两千斤,收割的时候并没有让衙门封锁周围,当时有许多农户看着,现在这个好消息已经传遍了临州,整个临州府都在夸皇上是盛世明君治理下的官场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有天降福祉……
周崇廉是从京城出来的,他最知道皇帝想听什么,提笔就是一通好吹,吹完又提到陈乡候为这几亩田付出了多少辛劳,说这年临州特别热,种地十分不易,说他作为知府只是亲自坐镇收割都晒脱了一层皮,更别说侯爷日日要到田边去看,地里的事样样离不开他。
有稻穗作为佐证,周崇廉不怕吹过头京城不信,皇帝也确实没有不信,他信了他完全信了,哪怕奏折里说到这几亩田是精心料理的,普通百姓达不到这个收成,说一般来讲亩产应该在一千到一千四,皇帝也笑死了。
他把奏折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还让太监总管当朝诵读,让朝臣们都高兴高兴。
高兴完下了旨意说怎么推行主要看陈乡候的说法,又给他大堆赏赐,还派了匠人远去临州兴土木给乔越建侯府,鼓励他说继续努力争取搞出更多高产作物来。
命令给到了,赏赐发完,皇帝又派了精兵前去临州任乔越使唤外加保护他安全。皇后也不甘寂寞,横插一脚给乔越的母亲和他妻子加超品诰命。
一时之间,乔家喜事连连。
听说外甥女超品诰命加身,房氏脸色铁青,就连儿子从岑州传来的喜事都没法让他感到高兴。同乔越立下的功劳相比,耀祖的进展太慢了。
房氏气愤,怨天道不公让个病秧子阴差阳错立下大功,反而辜负了她儿子这样勤勤勉勉的读书人!
怀疑人生的当然不止曹家人,还有乔越的便宜儿子阿荣。
他让继爹那句“表哥表妹生残废”给镇住了!
仔细回想最近一年学的作物杂交原理,还真是!想他上辈子生来没病没痛真该庆幸,他运气怪好的!
照继爹的说法,亲戚凑一对儿生个孩儿体弱多病还是好的,天生残疾也不是没可能。
想想这个,再想想渣爹非要跟他娘死磕,变着法哄她骗她把她娶回家去……
什么仇什么怨啊?
非要娶也就算了,娶回家还不珍重,他简直不是人!
收割水稻比挖马铃薯更考验手上功夫, 衙门一早就从附近几个乡抽调了最有经验的农户,被选中这些人也是顶着压力来的,到收割之前几天他们就被通知提前赶来陈乡,而出发之前, 乡里训过话了。
说你家的田地你不必管,乡里会安排, 你去干活还有补贴可拿,是好事。
但别以为这个活就轻松, 知府县令都在边上看着, 衙差也等着,等着把你收割下来的水稻送去脱粒, 你干了多少活别人瞧在眼里, 平日在乡里偷点懒不妨事, 要是这种时候你敢偷懒又或者把活做坏了连累本乡, 就算官老爷们大人大量,乡里也要惩治你的!
做不下来现在就说, 来得及换人,别等出了岔子再找借口, 到时候没有借口。
类似这样的训话各乡都有, 老农们是憋着劲儿来的,都争着想在父母大人面前露脸, 到收割前一日, 汇总一看, 各乡还是靠谱, 选派来的都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人,不说十分结实,看着也硬朗精干。
他们拿镰刀那架势就是老庄稼把式,金县令心中满意,回身给周知府保证说没问题,定没问题。
第二日清晨吃了个饱,抢收就开始了,郁夏感觉了一下外头骄阳烈烈,立刻带着人熬煮解暑汤药,熬好放凉之后抬去田边,先给不经常顶着烈日出门的大人们送了两碗才招呼老农歇会儿,都来喝一碗。
郁夏熬的这个解暑汤入口还有点清凉,好像加过薄荷,滋味挺爽,灌下去感觉凉悠悠,一大锅解暑汤抬出去几下就分干净了,负责收割的老农还在舔唇,意犹未尽呢。
“这日头烈得!刚才差点给我晒蔫,一碗汤下去精神头又来了,不歇了,走!干活去!”
本来还有人想多喘口气,看别人又往田里去,他们抄起镰刀赶紧跟上,生怕自己慢了一点让父母大人记住使得本乡挨说。
一个个都抢着想比别人多做一点,干起活来不计力气,动作别提多麻溜了,他们把收割下来的稻子整整齐齐码好,由衙差送去稻桶边摔打脱粒,都脱干净了谷草被一捆捆抬走,谷子则一挑挑运去称重。
农户算亩产一般是实打实的,他们收割回来就忙着晾晒,晒干之后才有闲心称重,干谷肯定比湿谷轻。
周大人就厉害了,他给皇上的奏折都起草完毕了,只等重量出来把数字加上誊抄一遍就能快马加鞭送上京城。
最后出来的数字是多少呢?平均亩产九百多公斤,周大人指着散落在地上的谷粒表示收割以及摔打过程中有损耗,把这部分折算上去,将将好亩产湿谷两千斤。
负责收割的老农正在边上大喘气,他们顺着周大人手指的方向看了看,田里真没散落什么。这谷子吧要脱粒都得摔打,收割的时候能有几多损耗?就有老实人想说称出来要是一千九,那加上损耗也不会有两千,那汉子正要开口,就挨了同乡一拐子,让他闭嘴。
老实汉子噎了一下,小声说:“你看散落的能有百十斤?我怎么看都没有。”
同乡一个眼刀飞来:“就你眼神好?别人都瞎?谁不知道没有?你倒是想想是两千斤报给朝廷好听还是一千九好听?”
“……那要是朝廷派人来撑,撑着没那么重呢?”
“都说是湿谷两千斤,晒干了还不让有损耗?再说,大人们不会添点?哎哟你可别问了,你闭嘴吧!”
老实汉子这才闭上嘴,跟着大家去吃了顿好的,又领了衙门一份补贴,都按耐不住各回各乡准备好好吹一把,乔福来提着钱袋子一脸喜色出来,说什么地里收成好,他高兴,给来帮忙的乡亲们发个喜钱,让大家拿回去打二两酒喝。
乔福来给的碎银,一人一颗,被选来帮忙收割的好不高兴,嘴再笨的都能说几句奉承话,夸侯爷本事大,别家种稻亩产顶多三百几,他能多收六倍!足足六倍!
“要不是我亲自收的我都不敢相信!不敢相信!”
“早先还说这亩产得有千斤以上,没想到是两千斤!”
“一亩田收两千斤,哪怕交了税全家还能顿顿白米饭敞开肚皮吃,撑死也吃不完!”
“乔小侯爷可真是活神仙活菩萨!要不是亲眼见着,听谁说我都不会信,怎么能收这么多?一亩田里怎么能收这么多?”
“幸好我没把家里的水田卖了!”
家里穷的说着眼眶泛红,都要跪下给乔家人磕头,说他们这是在做大好事,行善积德!说乔越能让农户都吃饱饭这是天大的功德老天爷肯定会降福报!说他比庙里的菩萨本事大,年年去磕头也不见得能求回风调雨顺,他随便搞搞就让一亩田收两千斤。
等到大家都学会了怎么种稻,务农真是天底下最好的活!不比做行商强?
乔家人心里早有准备,还是吓得不轻,乔福来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乐颠颠听老农们夸乔越,人家夸完乔越还夸他这个当爹的教得好,教出这么能干的儿子来!
都说呢,有这么个儿子比啥都强,比状元强!比尚书大人宰相大人都强!
乔氏宗族有人来凑热闹了,看过也是连连点头,准备跟着就开祠堂,把乔福来这一支的功绩告诉祖宗。陈乡的农户已经七嘴八舌打听起来,问到底咋样才能让稻子从三百多斤变成两千斤?是种法不同?还是什么?
这时候乔越在和周知府说话,他没时间应答,郁夏牵着阿荣站在旁边,看乡亲们实在好奇,就为大家解了惑,说这还只是一方面,最根本在于稻种,这几亩地用的稻种是乔越杂交培育的。
“啥叫杂交?”
郁夏是能说清楚,但这个概念会颠覆传统,完全否定亲上加亲。别人说表哥表妹天生一对,引入这个概念就变成表哥表妹生残废……这不适合她来点破,郁夏笑了笑说妇道人家知道得不多,讲不清楚,她只知道最大的不同在稻种。
“那你说这个稻种怎么卖?”
“对啊!稻种怎么卖?”
“这几亩田收了得有上万斤吧,称点给我们行不?”
在郁夏的认知里,杂交水稻是要年年制种的,种子怎么卖恐怕要等上面商议得出一个结论,然后由衙门张榜公示。
她虽然给不出确切说法,还是安慰了乡亲们,这次制的种子就是针对本地气候,最适宜在临州附近种植,假如要推广临州肯定是第一个试点。至于其他地区,还要了解过寒暑天数日照降雨等等再选择合适的亲本。所以说,外面人着急就算了,本地农户不必急,只需要照顾好自家的农田,等朝廷通知。
郁夏说什么别人一贯肯听,她耐心讲完,本地农户便将悬着的心放下,专心吹起牛逼来。
都说这种事想也不敢想,劣田里能收二百多斤就不少了,乔越他一亩地收了两千斤!
生出这么大出息的子孙,真是祖宗记得啊!
就有人煞有其事吹嘘,说乔越生下来就不同,他看着和别家孩儿很不一样!
“他病得厉害,生下来大夫还以为是个死的,当然跟别家不一样。”
“胡说八道什么!我告诉你!就算他病得厉害,我第一回看他就知道这孩子长大之后铁定有大造化,他一看就有出息!”
“这回还不知道皇上要怎么嘉奖他!”
“可不是?亩产三百多的水稻都能翻出六倍去了,从开收割我就没舍得眨眼,收玩我看着他们称的,没错啊,不会错,就是两千斤!”
这时候乔越已经把杂交水稻不好直接留种的信息告诉周知府,让他记得在呈给皇上的奏折里写明,说这个每年都要制种,直接用二代留种会退化减收。他同时也把这一款种子适宜种植的区域条件说明白了,主要就是临州这一片,不合适盲目推广到其他地区。
乔越也提到他在制种的时候追求的是产量,并非口感,这个稻米吃起来应该没有皇家御米滋味好,这点也要了解一下。
看周知府把他说的都记下了,乔越才摆摆手准备回去,收割回来的稻子有两捆没进行脱粒,这是要跟奏折一起送往京城呈给皇上过目的。光说陈乡候种稻亩产两千斤朝廷官员恐怕没几人信,给他们看过试验田里收起来的稻穗,对比没脱粒的皇家御稻其实就很明显。
稻穗的丰硕程度完全不同,谷粒大小和数目也不同,田间密度差别很大……这么想想,差六倍真不稀奇。
包括负责脱粒的衙差、包括负责收割的老农、包括远远站着旁观的乡里乡亲,他们都各回各家准备吹牛逼了。金县令还活在梦里,陈乡啊,这里可是陈乡,属于康平县管辖的陈乡,他作为县令亲自见证了水稻亩产两千斤,咋说都能分个百之一二的功劳。
至于说周知府,他觉得自己本来写的稿子还不够出色,坐镇指挥完一场收割,他觉得还能回去润色一下,他有感而发还要附两首小诗!
又想着要加点篇幅,吹朝廷,吹皇上,吹陈乡候乔越。再展望展望未来,虽然说这批稻种只适合在临州这一片栽种,但是没关系,临州田多地多本来就是产粮重地,从来年起得是天下粮仓了。
按照陈乡候所说,他这里亩产两千,同样的种子拿给农户去种,因为伺候得不够精细收成应该会有折损,但应该能保证是原来的三倍或四倍。
他说的这个周知府能理解,普通人种的地怎么可能比陈乡候还好?
三四倍就够了!这样的话,在整个临州府种上杂交稻,本府稻米收成能比他府多几倍,不仅交得起地税地租,自家也能吃得饱饭,只要勤劳就不会饿肚子。
稻谷还在晾晒,整个临州就炸锅了,郁子孝在官学里头被人恭喜了个遍,他才知道女婿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两千斤。
郁子孝初时不信,让老友别轻信谣传。
人家连连摆手,说不是谣传,绝对不是谣传。
“这是衙门的人说的,收割那天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在,都看着呢!说有两千就有,假不了!”
“陈乡候这次又立下天大功劳,周知府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奏折入京,为他请功去了!郁兄得此佳婿,恭喜恭喜!”
看大家信誓旦旦都说假不了,郁子孝便信了,他心里高兴,但没敢得意忘形,还说呢,陈乡水稻亩产两千斤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农户们都跟着种起来,往后就不怕没粮吃。
“是啊,国库充盈,老百姓家中有粮,军队不缺粮来不缺饷,这样的好日子就要实现了!这都是陈乡候的功劳!”
郁子孝摆手,说不不不!
是天降福祉!是皇上的功劳!是朝廷的功劳!
水稻亩产翻六倍,这个事甭管普通农户或者地主都笑死了,要说笑不出来的大概就只有之前为了多买旱地卖了水田那些。
就从七月份,之前跌下去的水田价格回升,并在圣旨下来之后升到最高,现在一亩良田要出手,你喊二十两也有人要。
却说京城里头也让临州府传来的消息吓坏了,皇上是知道的,知道今年乔越在折腾水稻,到水稻收割这段时间,皇上天天问近身伺候的太监水稻收割了没有?问他觉得还有多久能有好消息传来?
那太监变着法糊弄,都快糊弄不过去了,临州八百里加急奏折抵京,一起送到的还有装在敞开箱子里的两捆稻穗。
其实在运送途中都已经晾干了,虽然重量轻了点,看起来冲击力还是强。皇帝当真使人寻了普通的稻穗来作对比,两捆放一起,高下立现。
再读一遍周崇廉写的奏折,上面说做试验的有几亩田,收成差不多,平均在两千斤,收割的时候并没有让衙门封锁周围,当时有许多农户看着,现在这个好消息已经传遍了临州,整个临州府都在夸皇上是盛世明君治理下的官场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有天降福祉……
周崇廉是从京城出来的,他最知道皇帝想听什么,提笔就是一通好吹,吹完又提到陈乡候为这几亩田付出了多少辛劳,说这年临州特别热,种地十分不易,说他作为知府只是亲自坐镇收割都晒脱了一层皮,更别说侯爷日日要到田边去看,地里的事样样离不开他。
有稻穗作为佐证,周崇廉不怕吹过头京城不信,皇帝也确实没有不信,他信了他完全信了,哪怕奏折里说到这几亩田是精心料理的,普通百姓达不到这个收成,说一般来讲亩产应该在一千到一千四,皇帝也笑死了。
他把奏折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还让太监总管当朝诵读,让朝臣们都高兴高兴。
高兴完下了旨意说怎么推行主要看陈乡候的说法,又给他大堆赏赐,还派了匠人远去临州兴土木给乔越建侯府,鼓励他说继续努力争取搞出更多高产作物来。
命令给到了,赏赐发完,皇帝又派了精兵前去临州任乔越使唤外加保护他安全。皇后也不甘寂寞,横插一脚给乔越的母亲和他妻子加超品诰命。
一时之间,乔家喜事连连。
听说外甥女超品诰命加身,房氏脸色铁青,就连儿子从岑州传来的喜事都没法让他感到高兴。同乔越立下的功劳相比,耀祖的进展太慢了。
房氏气愤,怨天道不公让个病秧子阴差阳错立下大功,反而辜负了她儿子这样勤勤勉勉的读书人!
怀疑人生的当然不止曹家人,还有乔越的便宜儿子阿荣。
他让继爹那句“表哥表妹生残废”给镇住了!
仔细回想最近一年学的作物杂交原理,还真是!想他上辈子生来没病没痛真该庆幸,他运气怪好的!
照继爹的说法,亲戚凑一对儿生个孩儿体弱多病还是好的,天生残疾也不是没可能。
想想这个,再想想渣爹非要跟他娘死磕,变着法哄她骗她把她娶回家去……
什么仇什么怨啊?
非要娶也就算了,娶回家还不珍重,他简直不是人!
(https://www.xbxxs.com/novel/GrAk5LJaDV0x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