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新主 > 第443章 扶幼院

第443章 扶幼院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城外,有人唱起了《击鼓》之歌,悲怆的气息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顶。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王匡也轻哼起来。

他的战马之后,共计二十辆马车。

二十辆马车之内,皆是今次阵亡将士们的骨灰。此番为国作战,阵亡的西海人共计四千之众。可以说,有将近七分之一的人,折损在了战场上。

算下来,就是有四千个家庭,要遭受失亲之痛。

战争的残酷性,一时间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看到我家大郎了!”距离人群越近,听见了第一声欢呼。

到了后面,越来越多的亲属,从军伍中找到了自家的亲人。

三个时辰的时间,只要是活着的将士,带着赏赐悉数回家。这些于前线参军的将士,家中的户籍和田亩,西海郡大尹早已亲自过问,操办妥当。

剩余的二十辆马车,还有旁边肃穆而立的士卒,让那些未找寻到亲人的男男女女,突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在西海郡郡寺,还有各乡邑的配合下,这四千将士的尸骨,皆被妥善的送到了家中。而这生活于西海郡的阵亡将士的姓名,则是被雕刻在远在兴武的石碑上。

他们的名字,将一直被西海人记住。

公孙大娘和许家娘子的运气很好,揪着的心同时放下。只不过公孙大娘男人的腿没了,好在手还在,吃喝也不成问题。胖胖的公孙大娘没有嫌弃他,当日即租了一辆马车,将男人拉了回去。

至于说朝廷赐下的赏赐,在见了那些失去男人的女人们的痛苦之色后,公孙大娘发现一切都不重要了,只有男人或者才是最重要。

孩子会有的,钱财会有,一切都会有的……

许家娘子的男人,相对就要顺利多了。此番大漠之战,不过成为一小队的副队率,有了军功,得了赏赐,还在前日通过大将军府的考核后,被委派到一地担任县尉。

正是这小小的一步,许家从此就翻身了。

能通过战争,赢得良好结局的,终究是极少数。

兴武县瓦岗村,张妇人一早为了儿子做了早饭,并亲眼看着儿子去了乡序上学,正准备背着比她自己还要高大的背篓,上山去打猪草,忽的听见门畔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谁啊?”张妇人一边问道,一边麻利的开了门。

开门后,她有些傻眼了,这群人,她根本就不认识。当然,除了旁边正面色拘谨的乡老。

但见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乡老,此时恭敬的模样,张妇人即知道这群人不简单。

“张家娘子,这是朝廷来的将军,有事找你!”乡老道。

张妇人还知些礼数,连忙让开了道路,将之迎了出来。望向身后一个壮汉怀里的坛子时,张妇人的心不知为何突然变得有些慌乱。

“快请进,家里有些脏乱,还请不要嫌弃!”张妇人正准备给几位客人倒水时,才发现家里仅有四个黑碗,一个为儿子装了饭食,还剩三个。

可来的是四个人,明显有些不够。

打量一眼破旧的房屋,王匡叹了口气,这已是他亲自走访的第十五家将士家庭了。可谓一个比一个过得清苦。

因为刚下过雨,还能看到面前的茅草屋,依旧在滴着水。水向下而去,居住的屋内自是潮湿阴暗。

看出张妇人的局促,还有手边的三个黑碗,王匡顿时明白对方所想,故而摆手道:“我们不喝水,只是有些事情与你说说。”

“可是我家那个男人的消息?”张妇人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头问道。

王匡的嗓子有些发涩:“嗯,张留于大漠之战中,作战勇猛,不行阵亡……”

一听此消息,张妇人如同发疯的野兽:“你们说笑的是吧?我家夫君怎会死去?还有个儿子等他养大呢!他死了,我们母子怎么办,谁来养活啊!”

在旁边乡老,还有闻讯赶来的邻人的规劝下,张妇人终究是稳定下了情绪。

接过了程金送来的骨灰,且死死的保住。

之后,旁边的李信又将一个存据递到了张妇人的手中,上面有两万钱,顺带还有王家庄子专门制作的参战纪念品,一个刻着将士性命的纯铜小头盔。

数天的时间过去,阵亡将士的骨灰多数送回了家。

各家各户的情况,王匡也有大致的了解。

多数人家中,皆是孤儿寡母,或是上有老下有小。相比于义务兵,募兵的补偿稍微低了些,尽管有了他捐献的十万两黄金,换算成真正的新币,实际上并没有多少。

离开西海城,待他返回处于兴武县的王宫后,王匡才开始认真思索怎么解决这些阵亡将士家眷的后顾之忧。

“重点还是在于家中的年迈者,即年少者!”

年迈者,无法行动,或是无法下地干活,自会承受饥饿之苦,依靠朝廷下发的那点补助,又能坚持多久?

年少者,尚未成年,同样如此。且对于这样的失亲孩子来说,自小受的苦,可能要比普通孩子多的多。

阵亡将士之家庭,当老有所依,幼有所长。

王匡不由得想到了《礼记·礼运》中的名篇《大道之行也》中的一句话,可谓是当前对于阵亡将士家庭的安排重点。

心中默默琢磨了一会,王匡叫来了程金,让之备马,去了趟县寺,与县令商议后,准备在兴武县试着筹备建立一座扶幼院,以养老幼。

现任兴武县令,姓张名政,乃是出太学后,参加了居摄年间的大春试,由小吏慢慢提升上来的。

对于王匡所提的建议,张政自是接受。

很快,他又问出了心中的担忧。

“由县寺出面,建议‘扶幼院’,是为可行之举。只是这钱财,由谁承担比较好?还请大王明示之。”

是啊,身处大新,做任何事,也离不开钱。

王匡早有想法,他点头道:“钱物确实是一个问题,我打算令县寺的赋税承担一部分,再以各地募捐。”

募捐?

张政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新鲜的词语,在王匡解释后,他渐渐领悟过来。

很快,于兴武县内,将要筹备扶幼院的消息传开了,“募捐”这个词语,也顺道传入了各家各户的耳中。

 

(https://www.xbxxs.com/novel/H5970bB7bB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