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新主 > 第531章 新交州模式

第531章 新交州模式

进入六月后,天下的形势每日都在发生着变化,不仅是扬州,附近的荆州徐州,更远的幽州,一些起兵者,如绿林军、赤眉军也在不断的扩充着自己的势力范围。

兴起的起义军中,一如之前的绿林军,多是打着刘汉的旗号,当然也不乏自己占山为王。

常安朝廷的应对显得有些吃力,各州郡的官吏只能尽全力守住已有的乡邑。

以此使得大将军赵畅向天下各郡兵边军下发了“征讨令”,终究是变成了一张空纸。原因很简单,主要还是在于天时,两年来的天灾导致粮草不足,使之平叛不顺,再加上新军内部更因自前汉就积累下的未除之贪腐问题,导致军队作战和应对能力大幅度降低。

而所谓的百万新军,实际能参战者不过四五十万。

六月十日,寿春邑攻破,州牧袁甫以身殉城,兴武王令人葬之尸骨,言之“愚忠之辈”。主将汪德则是被俘,再三劝其归降后,汪德皆是不从,即被压往广信。

由此,扬州全境终于是处于交州军的控制下。当地官寺均重新组建,按照命令,扬州和交州两地的官寺主吏以互相协调,当以恢复民生为主。

拿下扬州,和冯异铫期等人商议后,王匡把目光放在了益州和荆州。

只是,当前还另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眼前正在举行的“招贤考试”。

考试时间定在六月十五日,这是广信官寺于六月初宣布的日期。

内容以前几年的考试内容相似,以六经为主,辅之以治理之说,后面增加的相当于附加题,考验的是考生的处置能力。毕竟这一次招贤考试的录取士子,是会被直接编入扬州和交州的吏治系统中的。

夏日里,广信城内人来人往,多是各地赶来的士子,为了给这些士子提供方便,只要持有传信的家境贫苦者,每日可去官寺旁的食棚领取免费的食物。

食物于很多人而言,是为丰盛的,每日多以交州特产的海鱼汤和玉米饭为主,这是大新举国内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吃得到的“豪华套餐”。

但在交州不是,交州通过数年的发展,发展到现在,已是人人有田种,人人有饭吃。亲眼所见后,从各地赶来的士子,才真正明白了交州变化的巨大。

书中常言的“贫瘠”之地,早就成为了历史。

“这都是兴武王给我们带来的生活!”

走在交州的街头,很多时候,都能听到这样的答案。

无论赶考的士子能不能留下来,交州的真实情况总算是通过他们能传出去了。这也是为何扬州的普通百姓,并不排斥交州军进入,且给予了很多帮助,使之更快的大败扬州守军的重要原因。

扬州在新的官寺组建后,也将实行“交州模式”。

只不过这里的“交州模式”,按照广信县传出的消息,不完全照搬以前的两令,有了创新的之举,又言之“新交州模式”。

新交州模式,延续了始建国年间即开始推行的两令的部分条款,又放开了显着。

比如在王田令方面,常规下依旧限制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土地亩数,且以家中人口作为主要统计对象,老死还田。但若是现有者,家中的田地多于人数持有的部分,不会强制没收,会多征收一倍的赋税。这多出的一倍赋税收入会补充给那些无地或少地的百姓。

另一方面,若是强买强卖、恶意囤地不加耕种的举动,一经举报核实,将先警告,死不悔改者,会由没收所有者的土地,所有者或将依律受律法处置。

其次,放开了土地的私人买卖行为,允许土地持有者以官寺规定的平价进行买卖……

限奴令方面,放开了奴婢仆从的数量。但却增加了仆从的“工龄”限制,每隔十二年需往官寺上报一次,若是主仆均同意,则可增加仆从于主家停留的年限。反之,仆从可恢复自由身,并于居住地重新拥有户籍。

相比于始建国元年开始于天下实行,实际上只在关中和交州勉强实行下的两令,“新两令”更具有灵活性,且更容易为更广泛的人群共同接受。

于广大的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占据着有利的。

于豪族而言,比之前的诏令要柔和了很多。这就如同一个人本向问你借一千钱,见你犹豫,只借了一百钱,而你觉得赚了一样。

……

谈到新诏令的定策,是王匡于扬州战事结束后,回到广信与田仁等人一同商议,并得到了余氏等扬州豪族的参与和支持。

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一点……

旁人若是细细琢磨,会发现新交州模式,或应称之为“扬州模式”,重点在于“现有者”三个字,意思是只要还居住在扬州这片地区的豪强富田者,只要按时向当地报备,就不会被平白无故的收取,只要上缴一定的税收,可以继续保留手中的土地。

反之,那些逃离扬州,处于“无主”状态的田地,即使以前有人,现在也会被收归官寺所有,而后分发给当地的无田百姓。

这可把那些带着家眷逃离扬州的豪强权贵们气的半死,有这样的先例在,于交州扬州交界的州郡,不少当地豪强的心思就动了起来。

“兴武王大势不可挡,拿下了扬州,只怕接下来会面向我们徐州了,何不率先投诚,以确保我们家的土地不被收缴,且像那余氏一样,做从龙之臣,谋个一官半职也说不准!”有徐州豪强这么想到。

……

在新两令颁布,临近州郡的不少人陷入深思之际,广信县的招贤考试终于是开始了。

考试持续两日,第一日是普通的六经考核,第二日便是处理政务能力的笔试考核。

报名者有三千之众,官寺并没有说明录取的具体人数,这样导致那些身在广信县县寺和广信园外凉棚内的考生多有些惴惴不安。

五日后,经考核后取之前百的士子名单终于是送到了王匡手里,上除了成绩外,还贴着个人的籍贯信息。

这份长长的名单上,从上往下扫过两眼,还真让他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南阳宛县人吴汉。

 

(https://www.xbxxs.com/novel/H5970bB7bB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