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满唐红 > 第0877章 谋交

第0877章 谋交



  在李秀宁收下了冯盎的礼以后,冯盎在长安城内送礼的过程就圆满了。



  所有他得罪不起的,又或者他不好得罪的,都收了他的礼,那自然就不能说他坏话了,他腰杆子终于直起来了,一改最初时候的唯唯诺诺,变得从容了不少。



  昭德殿,李元吉第三次宴请冯盎,终于说起了正事。



  “冯爱卿,你觉得今日之交州,该如何经略才能繁荣兴盛?”李元吉端着酒盏,在陪着冯盎说了许多场面话以后,问出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席间还有陈叔达、任瑰作陪,二人听到此话,齐齐看向冯盎,想知道冯盎会如何作答。



  冯盎似乎早就料到了李元吉会有此一问,从容的笑道:“回殿下,似长孙刺史那般,恐怕永远也没办法让交州繁荣兴盛。”李元吉点头表示赞同。



  他派长孙无忌去交州,就没指望长孙无忌将交州经略起来,只是让长孙无忌在交州开垦荒田,在交州大力的推广农业,然后借此将长孙无忌给圈起来。



  所以长孙无忌成不了事,他心里有数。陈叔达顺势问道:“那以耿公之见,该如何经略交州呢?”冯盎心中早有腹稿,当即毫不犹豫的笑道:“自然是大兴教化,化蛮为汉,待到交州上下皆着汉衣、皆习汉字、皆尊汉礼之时,交州必然兴盛。”这话看似给出了个主意,实际上说了等于没说。



  如果在交州推广汉化容易的话,这种问题根本就不可能留到大唐,早在前隋,乃至前汉时期就被人解决了。



  就是因为在交州推广汉化不容易,所以交州的问题才留到现在。一直到了南宋时期,汉人被迫再次南渡,才勉勉强强在交州完成了初步汉化。



  又经明清两朝的努力,最终彻底让交州的大部分地方彻底的实行了汉化。



  之所以说是大部分地方,是因为一些地方还没传承到后世就丢了,最终被诸猴所占据了。



  不过眼下是大唐,不是南宋,也不是明清,大唐也不可能等继任者去经略交州,所以必须想出一个适合大唐,并且现在就能经略交州的方式来。



  任瑰听出了冯盎言语中的应付之意,毫不客气的就道:“耿公不觉得这话说了跟没说没区别吗?”冯盎也不生气,更没有因此诚惶诚恐,反而哭笑不得的道:“下官虽然久居交州,可说到经略交州,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些,下官不说这些说什么?总不能面对殿下问策,一言不发吧?”任瑰自讨了个没趣,重重的哼了一声后就不想说话了。



  陈叔达接过冯盎的话茬道:“耿公久居交州,总不能拿这种老掉牙的东西搪塞殿下吧?”李元吉很给面子的附和了一句,



  “说的也是……”冯盎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有点僵,知道不倒出点干货来恐怕不行了,当即道:“除此之外,倒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陈叔达立马换上了一副请指教的架势,等待起了冯盎的下文。



  冯盎迟疑了一下,有些羞于启齿的道:“事实上交州百蛮当中,许多部族都是以女子为首领,若是我们能扶持她们,并且跟她们缔结姻亲,短时间内应该能让她们心向汉室,并且借此收拢一批蛮人。然后在这些蛮人中间施行教化,应该会略有所成。”冯盎的话一出口,在座的几个人就明白了冯盎为何会做羞于启齿状了。



  因为他祖父冯宝当年被派到交州任职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而且效果还非常不错。



  在他祖父、他祖母,以及他父亲、他,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已经有一部分俚人被彻底的汉化了,剩下的俚人要么投入到他们冯氏门下,跟着冼夫人部族的脚步继续汉化,要么就转投了其他蛮族,变成了其他蛮族的人了。



  可以说如今在交州,冯氏所掌控的俚人部族就是交州最大的俚人部族,再继续‘深耕细作’下去的话,恐怕要不了多久,也会成为唯一的俚人部。



  若是大唐能再进一步的经略交州,在交州彻底的推行汉化,那么数十年以后,可能就没有什么俚人之说了,有的只会是汉人的一个分支。



  如果大唐效法冯氏在交州的做法,广纳豪酋,与其通婚,再借此对其进行汉化,那么过个两三代人,应该会有所成效。



  只可惜,这个时间太长了。陈叔达和任瑰或许不会在乎,甚至还会为子孙后代能借此找到一份能奋斗两三代人的功业而感到高兴。



  但李元吉不能不在乎。他等不了两三代人,也不想等两三代人。所以在陈叔达要开口认可冯盎这个说法的时候,李元吉毫不犹豫的道:“此法虽好,但用时太长。还有没有更加便捷的办法?”冯盎愣了一下,满脸错愕。



  李元吉这么说,不就是否定了他们三代人的努力吗?如果还有其他便捷的办法,那他们三代人在这件事上所展现出的毅力岂不是显得很蠢?



  陈叔达和任瑰都觉得雍王殿下似乎是有点急了,对视了一眼后,准备劝戒。



  大唐要在交州推广汉化,将交州百蛮由蛮转汉的事,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功业,不能一蹴而就。



  毕竟,大唐等于是要通过不那么血腥的手段去同化一个拥有着数十万户、上百万族人的民族。



  会遇到的困难必然是数以百千计算,不是三言两句就能解决的,得下苦功才行。



  所以太急了肯定不会成事。



  “殿下……”陈叔达拱手准备劝戒。只是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李元吉给挡回去了。



  李元吉摆着手道:“我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但我大唐没有那么多时间一直盯着交州。”大唐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比交州重要的不在少数。



  大唐不可能分出太多的精力去盯着交州。大唐要经略的地方也远远不止有一个交州。



  所以交州的问题必须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下苦功,出死力,耗费几代人的努力去解决。



  “所以我需要一个更加便捷的办法!”李元吉盯着陈叔达、任瑰、冯盎三个人说。



  陈叔达知道大唐还有很多问题等着去解决,确实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交州身上,所以迟疑着没多言。



  任瑰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也没有多言,而是皱着眉头思量起了办法。



  冯盎对大唐如今的情况倒是了解,但是对大唐以后的展望,以及以后要解决的问题了解的却不深,所以他没有像是陈叔达和任瑰一样一言不发。



  “殿下,可交州的问题并不是快刀斩乱麻就能解决的,非下苦功不可啊。”李元吉点了一下头,表示认可了冯盎的说法,但依旧问道:“所以你还有没有其他更加便捷的办法?”冯盎一听这话,就知道李元吉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再劝也没有用,只能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摇头道:“除此之外,臣别无他法了。”也不是说毫无办法,如果朝廷肯下血本,派遣上百万大军把交州的千山万岭犁一遍,将山里的所有蛮人赶出来,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对他们暴力的进行汉化的话,那倒是能在短时间内让交州实行汉化。



  可这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会出现的变数也太多了。朝廷除非是疯了,不然不可能下如此大的血本的。



  有百万雄师,朝廷都能横扫东西突厥、吐谷浑、吐蕃、高句丽、百济、乃至更遥远的地方了,哪还用盯着交州那一亩三分地。



  “你说,广派商贾去山林里收各种山货,吸引蛮人下山,再对其进行汉化如何?”冯盎既然没办法了,那李元吉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想法的灵感来源于后世。用主动上门收山货的方式先催生出一批富蛮来,然后鼓励更多的蛮人‘下海’,再让这些富蛮去组建最原始的手工作坊,吸引蛮人下山务工,给蛮人好一点的待遇,让他们在山下安家落户,最后借此将各蛮人寨子里的年轻人抽空。



  等到蛮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适应了汉人的生活了,再让他们回山里去,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答应。



  至于各蛮人寨子里的老人,等时机成熟了将他们接下山好了,他们要是想固守着蛮人寨子老死,那就随他们去好了。



  当然了,后世的方法未必适合大唐的土壤,所以得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的做出改变。



  李元吉目前能想到的就是先通过商贾们的嘴,增长蛮人们的见闻,让蛮人们对山下的生活充满向往,然后再以贿赂蛮人首领

 

(https://www.xbxxs.com/novel/H7B3e9eH75H.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