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普天之下 >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二十三章 贺兰雪㈢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二十三章 贺兰雪㈢

赵诚某一天将刘翼从城南的义学召来。

“我想借明远兄的墨宝一用,请明远兄给我写一副字。”赵诚要求道。

“国主客气了,你要我写就写呗,还用一个‘请’字,太矫情了。就是赴汤蹈火,我也再所不惜。”刘翼爽朗地说道。

“那好,我已经备好笔墨纸硕,就等着刘大才子挥墨了。”赵诚道。他这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让刘翼有不祥的以预感。

王敬诚也在场,他亲手研着墨,口中也搭腔道:“那是,明远少年时就号称浑源刘氏三少之一,虽诗文不多,但对经义却精研甚深,假以时日必成一代之宗师。不过,明远老弟这字,有王右军之风,我看以后不用练了,也已经可以称得上一大家了。”

“哪里、哪里,从之兄之言让小弟担当不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不过是一书生,文不能治国,武不能挽小弓,书法一途,不过私人小道也,岂能凭此治国救民。故,在下哪里敢自称一大家?”刘翼谦虚地说道。

“今天想请你写几个字,《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之言,自古以来是描写男女情思之名句也,朗朗上口,又妙不可言。”赵诚道,“我就请你给我写上这一篇字。”

“为什么偏偏要写这一篇?”刘翼诧异地问道。

“哎,你知道我夫人身在蒙古,我日思夜想,辗转反侧,恨不能飞骑向北与她相见。奈何政事为重,我心中有愧。唯有送上一副佳句,以寄相思之情。”赵诚道。他的面部表情变得太快,似笑非笑的表情忽然变成了悲哀之情。

他有感而发,面上的悲伤与思念之情却是真实的,他至今仍在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值不值得。无毒不丈夫啊,古人所言真是名理,赵诚认为自己十分卑鄙,以妻儿为赌注,而他顺理成章地将这一切归究于蒙古人,仿佛自己是不得以而为之。

刘翼见赵诚脸上戚然,心中当然也十分不痛快。他将冬天里厚重的外袍脱下,搓了搓手,一副要酣畅淋漓泼墨的样子,果然洋洋洒洒的一副好字跃然纸上,字体刚劲有力,又不泛温柔圆转之处。

“好字、好字。”王敬诚抚掌赞道,“我贺兰男儿,就应该如明远所书之字一样,挺拔刚劲,如饮烈酒、骑怒马,快义恩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为了家国百姓就是上断头台那也再所不惜啊。”

刘翼听了王敬诚这话,心中十分疑惑,自己不就是写了一副字吗?自己自认为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可这跟这“快义思仇”、“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有这“断头台”有何干系?

另一边,赵诚满意地吹了吹墨迹,口中说道:“明远兄忘了署名,应当记上。”

刘翼于是又重握狼毫,写上自己的大号。

“这就完美了。”赵诚赞道,又冲着徐不放道:“不放,你将这副字小心收好,再去库房中取出六件首饰,送到高家府弟!”

刘翼傻眼了,愣愣地问道:“国主这是做什么,您不是要送给夫人吗?”

“我听说,你刘明远与高家小娘子两情相悦,我看你们也算上是郎才女貌,你随我多年,我视你为心腹左右,怎么可以看着这种美事而不费一些心思呢?”赵诚道。

刘翼见赵诚直接挑明了自己与高家小娘子的事情,脸上立刻变红了。他连忙撇清道:“我与高家娘子本是文字之交,她找我评诗,我给她讲诗,就这么简单,哪里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国主莫要听小人胡说八道,污了高氏的清白。”

“这事情等徐不放将这副字和首饰送去就知道了。她若是将你这字原物送回,那就说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否则的话,那就说明郎有情妾有意。”赵诚轻笑道。

“就是嘛。”王敬诚在一旁也鼓动道。

“国主与王兄今天骗我来,说出一番好言辞,原来就是为了这事。”刘翼道,“这种事情,若是弄巧成拙,无论是对高家,还是我,脸上却不好看。”

“听你这口气,你似乎还是很期待啊?”赵诚大笑,“呵呵,我听坊间传言那高贤淑性子不弱须眉。中兴府地处西北苦寒之地,民风豪迈,女子善骑射,好舞枪弄棒,豪爽一些本不令人太奇怪,既然坊间百姓都这么说,那么这位高贤淑还真是有丈夫之气。可我就纳闷了,这样的女子为何在你刘大才子面前,却是只谈诗文,而你刘大才子向来视女色为无物,却偏偏对这位小娘子却是另眼相看,明远兄可否为我与从之兄解释一二?”

“这……”刘翼涨红了脸,口中辩道:“八月初,时义学始立,城内无家孤儿众多,你们又都忙着大事,所以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校舍、衣食、仆役、教席及文房四宝都要照顾,我无法就只得从坊间雇佣诸人帮忙。高家小娘子古道热肠,自告奋勇,让我这人生地不熟之人才有眉目不负国主所托。所以心存感激,为她指点一二诗文……”

刘翼尴尬万分,口中虽然极力为自己辩护,但是自从徐不放带着赵诚的命令出府之后,就有些惴惴不安,不时地张望厅外。赵诚和王敬诚两人相视一笑,左右而言他,不让刘翼更加尴尬。

徐不放只花了半个时辰就回来了。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赵诚与王敬诚两人同时开口问道。

徐不放对自己得了这么个差事相当不满意,但赵诚命他去跑腿,不得不卖力去做。他将手中的锦盒递到赵诚的面前道:“回主人,那副字高家娘子倒是收了,不过这首饰退回了,据门房转述说是因为首饰太稀罕,她不敢消受。”

“好、好,她若是只收首饰,那就把她当一回事。难得的是,她只收下了那副字,看来她对我们的刘大才子还是相当有意的嘛。”赵诚道。

“依我看,这美事成了大半。”王敬诚道。

刘翼极力地掩饰心中的兴奋之情,然而他的眼睛中流露的喜色却怎么也掩饰不了。

“这是我就做主了,我看得派媒婆备厚礼,前去提亲,现在就办。”赵诚道。

“我看一个媒妁之人不行,得选派二十个,轮流前去,只等事成才能罢休。”王敬诚道。

刘翼这下慌了神,连忙阻拦道:“王兄莫非要将这事弄得满城风雨,这让在下如何自处啊?”

王敬诚道:“这已经不是你的私事了,这现在成了国事了。”

“这跟国事有什么干系?”刘翼诧异道。

“明远兄,那高家虽有一个高贤淑,但是她却有一个亲哥哥高智耀,高氏世代为官宦之家,在士林中又身负重望,如今我贺兰读书人隐隐以高智耀为马首是瞻。而我等想让这些人据为己用,却不能用强。”赵诚道,“如今你若是能与高家联姻,他高智耀恐怕就脱不了与我等的干系,任凭他如何自辩,别人都只当他已经投靠我等。奈何中原文人均如草芥,而我贺兰文人身在福中却不知福。”

“明远老弟,可不要怪国主与我太奸诈,这事情于国于私,都是好事。”王敬诚道,“若是别人家的女儿,无论如何,国主与我也都会替你说项的。”

刘翼这才明白,为何赵诚与王敬诚这么费劲心思地替自己张目,原来是将自己当成了枪使。不过,他还是相当介意的: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www 】

“这个媒妁之人,能不能稍减一二?”

“不行,二十个媒人轮番去提亲,我看还不太够。”王敬诚道,“那高智耀性子太刚直,得用猛药才行。”

“要不等生米煮成熟饭,那岂不更好?”赵诚忽然提议道。

“不、不,二十个就二十个,不能更多了。”刘翼羞红着脸,连忙制止赵诚这荒诞不经的想法。

赵诚和王敬诚两人哈哈大笑。

“王兄比我年长,国主为何只考虑在下的终身大事,而厚此薄彼呢?”刘翼反问道。

王敬诚立刻止住了大笑,颇豪情满怀地说道:“佛曰:我入入地狱谁入地狱。若是有那贤达之人家有好女儿,我王从之一定舍身相许。”

“刘兄所言也是事实,我还等多长又眼睛,给王兄张罗张罗,王兄年轻不小了。人们常说先成家后立业,王兄还真应该考虑考虑私事。”赵诚道,“何进属下那两千名从西域跟过来的儿郎,也都应该成家立业了。”

“我的事情,我不会回避。我年少时,家中曾给许过一门亲事,奈何国事沦丧,如今不知道那与我有媒妁之言的女子人在何处。”王敬诚有些伤感,“还不如现在这样孑然一身,无家室拖累,纵是客死他乡,也不留遗憾”。

“王兄此言差矣,正是因为这个世上还有我等挂念之人护翼之人至亲之人,所以我等才愿意为此殚精竭虑,若非如此,人活在世上,岂不是野兽一般无情?虎毒尚且不食子,正是如此,才有人在沙场流血,因为家中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孩,还有自己的家园。男子丈夫千里当兵为国杀敌立功,却也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王敬诚与刘翼沉默了一会,他们想到了自己破碎的家庭,而赵诚却想到了自己的妻儿,以及西域和这贺兰山下无数破碎的家庭。

……

整个冬天,中兴府内几乎天天办喜事。

赵诚是始作俑者。当初在西域,那些部下们就跟着自己,他们全都是孤家寡人孑然一身,要么本已经成家但却因为蒙古人的到来而家破人亡,跟了赵诚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沙漠中度过。因此,这些人总会有生理和心理需要,他们对赵诚的忠诚之心当然不会改变,不仅是赵诚对他们的救命之恩,也是因为赵诚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但无论如何,若是要他们打一辈子光棍,这绝对是个不安定因素。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若是赵诚能解决他们这个需要,给他们这些无家之人一个真正的家的话,赵诚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就会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并且,因为有了家,他们心中就有了牵挂,就有了真正需要保护的对象,为了这个家,他们只得拿起武器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个家。

织工院原是西夏的一个官属机构,与铁工院、刻字司、首饰院同属于末等司。赵诚入主中兴府时,就全部接管了,并且为了安排就业,将织工院的规模扩大了十倍不止,而所获的织品,无论是丝制品、棉制品或者是数量更可观的畜毛制品,都交由“天下铺”贩运他处,从而获得珍贵的粮食。西夏的纺织技术来自中原,西夏的皇帝向宋朝称臣时,也曾索求过相关的匠人,拥有缫丝、染色、纺织整套生产技术,《天盛律令》中对其中各流程的耗减有严格具体的规定。质地优良的纺织品为西夏上层所钟爱,皇帝赏赐给下属时,也常常赏赐大锦、绢、杂花锦、紧丝等。

而在织工院中从事纺织的,大多是年轻的女子。这些女子身无长物,甚至家中无人,只得靠这织工的活计谋生,换取口粮。她们就成了赵诚做大媒的对象。

赵诚的属下都是高薪人士,赵诚从不吝啬对属下们的赏赐,而他们又都是所谓“人上人”,拥有许多优先择偶的优势,又个个都身强体壮,自然是这些孤苦伶仃的年轻女子们心仪的对象——也许她们纵有千般不愿,只要有一口饭吃,活下去,她们也就谢天谢地了。一时间,凡是见到穿标志性黑色制服的武士,走在街上都成了女人们密切关注的对象。

而对赵诚来说,既满足了属下们的愿望,提高了他们对自己的忠诚之心,还变相地扩大了就业,因为这些纷纷嫁给自己属下的女子一离开织工院,院内立刻就有了空缺,并且,属下这些高薪人士操办喜事购屋买宅,有家室要养,都得花钱不是?

唯有何进等少数高阶武士成了赵诚的老大难问题。(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https://www.xbxxs.com/novel/I0GF3FH5KJG.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