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普天之下 > 第五卷 中原路 第三十七章 中原路㈡

第五卷 中原路 第三十七章 中原路㈡

速不台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大病了一场。

在他病倒的几天内,自己直接指挥的蒙古骑兵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国王塔思和大将忽都虎主张立即北上寻找赵诚的军队决战,塔察儿主张返回蒙古休养生息,以待来日复仇,斡陈如同一只怒吼的猛虎天天在营内找人发泄。还有人却只想着回家——所有人离开草原太久了,思乡之情本就日甚一日,又不知自己家中亲人是否还活着。

甚至有人在得知窝阔台已死,心中打着算盘,因为新的大汗必须要推举出来,否则所有人就成了无头苍蝇。这些人当中有来自窝阔台属下的牧民,也有察合台的百姓,更多的却是拖雷份内的属民,在这个紧要关头,人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唯一相同的是,士气降到了最低点。

“回蒙古!”速不台终于下了决心。

北方传来消息,赵诚已经率领两万贺兰军抵达卫州北,速不台担心自己渡河为贺兰军半渡而击,便挥军溯河西进,欲从孟州至白波一线渡河。他命汉军继续围城,不让金军出城尾随,又命右监军郭德海率一部分人马从汲县佯渡。

这郭德海就是郭宝玉的长子,也是郭侃的父亲。他本是金国一位谋克(三百户为一谋克,但后期并不满员),曾为金国击败宋将彭义斌,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北降蒙古,只得逃入太行山中避难,辗转降了蒙古,也曾为蒙古人立下不少战功。

郭德海因为他父亲郭宝玉的关系,对赵诚比较熟悉,他此时的心态比较复杂,速不台率大部走得一干二净,自己还得在此守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郭侃,不知如今在做什么?郭侃去中兴府客居三年,此事他是知道的,如今贺兰国王已反,自己的儿子不知是被他禁锢还是投靠了他,甚或成了赵诚手中的人质。

郭德海心中犹豫了起来。

夜色中,在郭德海的眼里黄河似乎漫漫无边,他白天已经发现对岸人影绰绰,夜晚是便命手下打着火把故张声势,做出要渡河的姿态来。

蓦然,如雷的铁蹄声响起,远方黑影重重地扑了过来。

“哎,这是第几次了?”郭德海不禁在心中暗叹道。中原的这支贺兰军总是飘忽不定,来回地骚扰,在速不台领着大部骑兵离开之后,专找自己的麻烦,让他苦恼不堪。自己一来人手不足,二来军心浮动,三来这平原地带让他守无可守,而对方明明可以吃下自己,却是故意让自己夜不能寐。

“全军戒备!”郭德海命令道。

对方却距自己防守的渡口外三里停了下来。

郭德海很是惊讶,没过多久外围防守的士卒前来回报:“报将军,敌军派来一位信使,要见将军。”

“不见!”郭德海一口拒绝。

“可是,那信使说他您认识!”

“哦?”郭德海讶道,“那让他过来。”

远远地一骑缓缓走来,那人身披银甲,在夜色中泛着点点银光。那人近了,从马上一跃而下,众人举弓怒视着。

“在下乃贺兰国王的使者,请求与郭将军当面说话!”那人高呼道。

来人正是郭侃,他昨日就悄悄地渡河过来,跟着何进部的信使与何进汇合,赵诚已经抵达河对岸,也早就得知郭德海守在对岸,便派郭侃来劝降,自己却带大部分兵力去监视速不台,寻找一战的机会。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 安装最新版。】

郭侃并未自报姓名,怕自己引起郭德海军中蒙古人误会,但郭德海却是听得真切。

“贵使请到我帐内一会吧。”郭德海道。他忍着心中的激动,引郭侃往自己的营帐内走。

营帐内只有几位心腹,却无一个蒙古人。父子团聚,欣喜万分,郭德海拉着郭侃上下打量着,流下热泪。

“三年未见,侃儿长得更壮实了。”郭德海欣喜地说道。

“承蒙贺兰国王关心,侃儿衣实无所缺。”郭侃道,他盯着自己父亲消瘦的脸庞,“只是父亲劳苦奔波,又老了几分。”

“你是来劝降的吗?”郭德海怒道,“为父岂能效仿他人,反复无常。你既然来了,就不要走了,咱们父子团聚,今后就再也不分开。”

“父亲!”郭侃连忙道,“您应当仔细考虑考虑。如今您这不足一千人马在此守着,其实不过是一战即殁,何将军早就从俘虏口中得知是父亲在此镇守,故而不愿强攻。”

“何进何学文吗?”郭德海道,“此人我在西域时倒是见过他几次,那时他沉默寡言,我以为他不过是赵诚的一个下人,也没太在意。如今才知人不可貌相,贺兰军的骑军作战之强悍,战术之娴熟,不比蒙古军差。只是让为父降于他,为父心有不甘呐。”

郭侃以为父亲是觉得降于何进太丢脸,心有不甘。

“父亲,识实务者为俊杰。”郭侃劝道,“侃儿劝父亲早降,并非是因为何将军,而是因为贺兰国王。儿居中兴府时,贺兰国王的在河西的所作所为,儿极为钦佩,他的治下民生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旗下儿郎争相效命,其有明君之风。父亲,中书令耶律楚材大人也降了他。”

“哦?”郭德海及左右皆惊,“为父不过是一匹夫之将,平生最厌反复无常之辈。侃儿劝我投降,我……”

“可是,蒙古人如今遭此大败,可汗又亡,料想他们重整齐鼓,恐怕还要些时日。而贺兰国王却趁势而起,他的军队虽少,但并不比蒙古兵差,旗下文臣武将云集,又得耶律楚材,百姓归心,龙飞之日指日可待啊。”郭侃道,“何况蒙古人为非作歹,残害百姓,君子所不耻。父亲投靠蒙古人,几沦为助纣为虐之徒,这岂是父亲的处世之道?”

“啪!”郭德海抡起巴掌,给了郭侃一个耳光,争辩道:“这是你祖父做的决断,我身为他的长子,岂能与你祖父背道而驰?”

郭德海这话有些强词夺理,将所有的责任都归附到自己那已经死去五年的父亲的头上。其实关于投靠蒙古人这件事,是像他这样的人的内心当中最忌讳的事情,包括耶律楚材,人人都给自己寻找一个冠冕堂皇一些的理由。赵诚却是不在乎耶律楚材之辈曾经为谁服务过,对于他来说,只要肯为他所用,他就自信有能力让附者归心,人尽其材。

因为赵诚本身就是一个大叛逆者。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有人选择壮烈,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愿意当降者,只管生前不管身后功过荣辱。倘若你投靠到了一个有可能被后世景仰的君王,那么你就大赚特赚了,若是不幸投靠一个让后人所不耻之辈,那你就随着此人被人谩骂。

耶律楚材的内心岂不也有这样的心虚?

郭宝玉死前对赵诚感叹的一番话,也是如此。

郭德海给儿子郭侃这一巴掌,似是掩饰自己内心中的心虚,也是发泄胸中的愤懑。

“祖父投降蒙古人,故是因为金主昏庸无能,朝政混乱和民不聊生所致。可是蒙古人比女真人仁慈吗?”郭侃捂着脸,委屈地说道,“父亲替蒙古人杀得无辜百姓还少吗?”

郭德海伸手欲再一次动粗,却被左右拉住:“将军息怒啊!”

郭德海斥责左右道:“你们也想降于贺兰国王赵诚?”

左右皆低头不语,郭德海气急。眼下速不台大部一去不返,自己这少量兵马早晚会被贺兰军吃掉,大难临头,人人都有想活下去的渴望。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人马的惊叫声,有军士跑进来惊呼道:“郭监军,不好了,军中的蒙古人反了,正往这里攻来!”

原来郭德海军中既有蒙古人也有契丹人,汉人最少,蒙古人见郭德海将对手的信使引入自己的帐内,却不让别人进去,以为郭德海欲投降贺兰军,他们见大事不妙,不想成为牺牲品,便立刻相约往营内猛攻,企图杀掉郭德海,甚或试图挟制住他再号令全军。

“啊?”郭德海这下就觉得自己真正无路可退了。

“将军,我们不如降了吧?”左右纷纷建议道。

“你们快点集人马固守。”郭德海抄起自己的铁枪,立刻命令道,“既然蒙古人想置我于死地,那本将军只有反了。”

“是!”左右得令立刻鱼贯而出。郭侃心中大定。

何进骑在马上,举目眺望远方的郭德海军营,见火光四起杀声震天。

“将军,敌军似是内乱了。”副将沈同道。

“呵呵,郭侃这么一去,蒙古人一定是猜忌了。”何进道,“命令全军靠前,将敌军大营包围了。”

何进部正往前奔时,前方杀出一队人马,郭德海军中的蒙古人见一时不能将郭德海拿下,又害怕贺兰军攻来,只好返身突围。

“拦住他们!”何进高呼。

那大约三百名蒙古骑兵见贺兰军堵了上来,拼命地突围,奈何堵上来的人太多,他们立刻被包围、分割,陷入了绝境。只有少部分人借着夜色逃脱掉,大多数人只有被杀死的下场。

天亮时,何进与郭德海在两军阵前相会。

“郭将军,你我又见面了。”何进笑吟吟地说道,“别来无恙乎?”

“何将军此问不是在笑话郭某吗?”郭德海心有不甘,“不知何将军如何处置我的手下,我们既已决定降了于你,看在郭某的份上,请何将军好生善待他们,他们都追随我多年,被迫投降,只是因郭某领兵无方。至于郭某,任凭何将军处置。”

何进跳下马,不顾左右的担心,走到郭德海的面前道:“我怎么敢私自处置郭将军您呢?不过我家国主有令,只要郭将军愿归附,他愿视将军为心腹之臣!”

“郭某一门父子三人俱降蒙古,对蒙古忠心耿耿,赵国主也敢用我?”郭德海盯着何进的脸,想从何进的脸上看出点端倪来。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郭将军既敢降,那我家国主就敢用你,若是我家国主没有这个气魄,焉敢称兵?”何进道,“我国主与令尊算是忘年之交,金主昏庸无道,弄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令尊大人郭郡公只是生不逢时而已。忆先祖唐中书令子仪,赫赫威名,天下景仰,国主私下常言,有朝一日,要令郭氏先祖的荣耀再复。”

“后人不孝,不敢言先祖之誉。”郭德海反而被何进这劝慰的话弄得不好意思。

何进连忙道:“郭将军所部人马疲倦,伤者甚多,不如暂且就地休息数日,我军中配有医官,不妨让他们给诊治一番?”

“多谢何将军!”郭德海称谢道。

郭德海见何进的手下抬出酒食,又给伤者包扎疗伤,不分彼此,倒是心安了不少。他对未来仍然不太确定,仍自惴惴不安,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何进虽不将这不足五百人马放在眼里,但也安排了人手注意防范,他只是不愿做得太明显,让归附者又生异心。郭侃主动代表贺兰军劝慰诸位降者,安抚人心,让何进省了不少事。

汴梁城外的汉军听说郭德海降了,速不台带着大部分人马早就不知去向,又担心腹背受敌,在两天之内一同离开。他们齐齐顺河而下,欲从东平与济南方向北渡黄河,那里分别是严实与张荣的地盘。只有刘黑马所部追速不台而去。

汴梁城内的金军见围城的军队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疑惑不已,以为这是诱兵之计,仍龟缩在城内不出。在侦骑确定敌军远遁之后,金军才敢出城来。

“那支义军身在何方?快去寻来,朕要重赏。”完颜守绪还念念不忘汴梁城外曾突然出现的金国骑兵。(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https://www.xbxxs.com/novel/I0GF3FH5KJG.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