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带着宝藏复大明 > 第185章 科举罢考

第185章 科举罢考



  经过一个月的招募兵将,在王学军的手中,除了原先的4个万人队,水师两万将士外。



  又有了5个万人队出现。



  合计有陆军9万,水师2万。



  虽然在数量上,就连泽东的一个小小鲁监国的六县地方武装的二十万人马都不如。



  但若是论战斗力,那就是天上地下。



  其实就是王学军手中的四千五百非洲军团,
 都能转眼间灭了他10万大军。



  同时在这一次招兵之中,王学军别出心裁的特别要求:所有的士兵,都从北方诸省挑选。



  就是利用北方人性格的彪悍,身体的高大,和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而这样就为后来慢慢形成这新的大明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中国,南方和北方人的思想意识,几乎就没有真正统一过。



  尤其在明朝的后期,
 这种表现就更加的突出。



  南方不论北方事,
 北方不管南方情。



  而真正这种状况凸显出来的,
 是到了满清时期。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打到了北京城下。结果南方5省干脆给他来一个五省互保,冷眼旁观,根本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北方。



  结果后来的老妖婆,还拿他们没有办法。



  所以,按照王学军内心里的规划。



  北方人负责征战,南方人负责生产供应钱粮。



  战败则惩罚北人;钱粮不足,则惩罚南人。



  如此一来,南北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



  南不尽责,则北打南人,北方不勇敢为国,则南人断其粮草。



  这样分离统一,互相掣肘牵制,反倒更加将南方和北方捆绑在了一起,即将和谐相处。



  军队的人数召集全了,
 但要想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大明内部爆发了一件大事,这让王学军跳脚,这让小皇帝愤怒。



  是什么事情,让这两个人如此暴跳如雷呢?



  是因为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赶考士子,在杭州的文庙,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示威游行。



  他们抬着大圣先师的塑像牌位,上街游行,喊着维护孔圣的口号,弄得整个扬州万人空巷,谣言四起。



  看着这么大的阵仗,看着锦衣卫的密报,王学军闻到了阴谋的味道。



  这代衍圣公是孔衍植。当他一见清廷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举动和能力之后,第一时间,向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上了一封书信。



  那里极力讨好、拍马屁,说清兵进关是普天同庆,是对于平民的一种解脱。



  这当然获得了急于收买,中原士子大夫们之心的多尔衮的欢喜。



  当场允诺,
 沿其爵位赏赐。



  这和太谷孔圣后裔家训:“不为鞑虏官,
 不食朝廷奉,后世子孙有违者,逐出太谷孔门!”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这时候,满清还没占领山东呢,他又上书多尔衮,宣称,一定会选个良辰吉日,自行剃发。



  这样的行为,估计孔老夫子,都气的要在地下坐起来。



  而太子登基再造大明,尤其新皇开科取士,这让这位族长看到了机会。



  因为按照以往的规矩,每次朝廷开科取士,都固定的有十五个名额给孔家。



  如果这十五个子弟得以在大明做官,大明胜利,则对孔家继续发展有利;如果满清胜利,这可就是打入敌人内部的投名状啊。



  可是,他千算万算,却没想到,新明开科取士,取消孔家待遇,不考八股经义,考策论了。



  孔家历代,穷经皓首整日研究的就是老祖宗的经义。



  再加上他们特殊的身份,那参加科举,就等于是标准答案啊,那考上是十拿九稳的。



  但他们对策论是一窍不通,不但不与研究,而且直接鄙夷。



  这下,自己在新明当官,当大官的希望就破灭了。



  指望新明对他们的身份给予照顾?



  这个恐怕够呛。



  因为自打太子和王学军入主山东,就等于站到了孔家的地盘了。



  本以为他们两个按照惯例,先到曲阜孔家拜庙门的。



  结果孔家连鸡都炖了,可是自始自终,那哥俩也没来。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推测出,太子,尤其是那个当权摄政王,对孔家是轻视的。



  这怎么能行?必须让新明继续考八股,继续拿孔家子弟做标准答案。



  于是,他们就悄悄的联合起读书人,开始激烈的反对这次科举。



  他的这个举动,一个是有孔圣后裔名号,天下士子都是他们的门生弟子。



  再加上,这些士子大部分都和他们一样,一辈子净研究经义八股了,你突然搞什么策论。



  策论是什么玩意?不懂。



  不懂怎么考,你必须考我懂的。



  游行,示威,反对。



  于是在孔家背后的组织操控下,新明的第一场考验降临了。



  外有强敌,内里绝对不能出事。



  于是,在外面士子堵门让王学军出去答复的时候,王学军无奈,只能出去见一见。



  刚一出门,就被外面的阵势给震惊住了。



  只见数千名士子黑压压坐在自己天机府门前,而当前,就是一尊巨大的泥塑,而在这尊泥塑面前,竟然跪着一群官员。



  王学军走到这群官员面前,看到为首的,正是新朝任命的学正祭酒陆生楠。



  王学军一皱眉:“你堂堂学正祭酒,怎么给考生下跪?”



  陆生楠面露讥讽:“摄政王,你可要看好了,我们是给大圣先师下跪。难道你不是读书人吗?”



  王学军就一皱眉。



  他听出了挑衅的味道。



  再看士子,其中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手中捧着一个牌位,那上面竟然是刘宗周的名号。



  “我是江苏学子王淮安,是刘先生门下,我带领江苏学子,向摄政王讨回一个公道。”



  又一个士子,也捧着一个牌位,这可不得了,这是孔家祖传的孔圣牌位。



  这个士子傲人问道:“你见先师不跪,还是不是读书人?”



  王学军就先不管别人,而是眯着眼睛看着这个家伙:“你是孔家人?”



  “我是孔家先圣第六十八代孙。我再问你一句,你是不是读书人?”



  王学军笑了:“好大的口气啊,下的好大本钱啊,把祖宗的灵牌都弄来啦。好吧,我承认我是读书人。”



  这个孔家子孙更加嚣张:“既然你是读书人,为什么见到先圣真灵位还不下跪?”



  王学军瞄了一眼孔圣牌位,轻轻摇头:“我是读书人不假,但对不起,我师承老子,按照辈分,你还要给我跪下。”



  此言一出,当时满场大哗。



  王学军承认是读书人,但人家是老子一派的传承,不是你孔门弟子。



  孔子曾经求道老子,那么算下来,孔子是老子的门徒。



  那么再算下来,王学军还真是老子门学子的大师兄。这样一来,不说他摄政王,常务副皇帝的身份。



  就是老子门生这个身份,所有的士子就真得都给他跪下。



  看着众人尴尬,王学军一笑而过。他真要是逼迫这些士子给自己跪下,那就是对这些士子的羞辱了,这个仇就结定了。



  跟天下士子结仇,王学军认为自己很不明智。



  于是转身,问那个捧着刘宗周王淮安:“你捧着刘先生的牌位,向我讨还什么公道啊。”



  王淮安理直气壮的吼道:“你逼死先生,就应该血债血偿。”

 

(https://www.xbxxs.com/novel/JCdG9c0BGd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