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龙起1644 > 第75章制办海盐

第75章制办海盐



  “龙大人,此人是第五队辅兵薛强的父亲薛大富,特来向指挥大人献上晒制海盐的方法。”汤文琼笑吟吟地对龙錾说道。
  闻得此语,龙錾双眼一亮,连忙延请薛大富入坐,薛大富一脸受宠若惊般的神情,斜签着身子坐下来。
  随后,此人自我介绍道,此人曾是沂州盐场的作头,对制盐流程极熟悉,因顺军攻入山东,掠夺烧杀,沂州盐场被毁,他也不得已成了流民,一家人南下流浪,到淮安之地,以乞讨而活。这样朝不保夕地过了半年后,幸得有龙錾率其手下突袭刘泽清的水师营地,才把包括他们一家人在内的流民尽皆招揽。随后其子薛强作为辅兵选中,再接下来,一家人随着龙錾,辗转来到了这台湾宜兰。
  “薛大富,现在这宜兰之地,也能开辟出晒盐场么?”龙錾问道。
  “大人,当然可以,这两天,在下随船队去清除宜兰海滩处的杂树灌木,发现这宜兰之海岸,地势平缓,滩涂极多,若能规划出一大片盐场出来,可是源源不断的利润啊。”黑瘦的的薛大富,向龙錾唾沫横飞地讲述开发盐场前景。
  薛大富尤自滔滔不绝,龙錾却陷了深思之中。
  与薛大富侧重于食盐的生产相比,龙錾更多考虑以后食盐的销售。
  龙錾看过一些明末的历史书,书是提过明末的盐引制度。
  明朝时期,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商人必须先向政府取得盐引。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
  这种盐引,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后卷给商人的,叫“引纸”——盐引;前卷存根叫“引根”。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
  在明初之时,朝廷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法。开中之制系沿袭宋、元制度,但明代多于边地开中,以吸引商人运粮到边防,充实边境军粮储备。
  不过,现在已是南明之时,开中法早已成为历史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纲盐法。
  《明史。盐政议》中说道,纲盐法的大体内容为,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
  当然,这史书上的说法,是明朝中朝的价格与税率,与明朝末年相差很大,不足为据。但它说明了一点,朝廷现在直接把盐从官营专卖,变成了承包盐商专卖,官府只管收银子收税,然后指定盐商垄断官盐专卖权,并且该盐商的子孙可以世袭这种垄断权。官府再给这些盐商们划定区域运销食盐。
  那么,什么条件的盐商有资格卖盐呢?
  首先,这个盐商要拿到窝单。
  所谓窝单,其实就是一件合法运销官盐的证明文件,一个大明政府颁发的特许执照。窝单上会注明该盐商所取得的盐引数量以及运销区域。那些盐商们,通过各种门路,向朝廷的盐运司申请资格,然后交一笔保证金,再找人具保之后,就能拿到朝廷颁发的窝单。
  有了这个东西,这个盐商就有了垄断专卖的权利,并且,这个窝单是可以子孙世袭,也可以象银子一样,用来买卖与交易。
  有了窝单以后,这名盐商就成了官方指定的食盐专卖商,拥有某块地域的垄断权。各盐商根据朝廷的指划,在各自的专卖区域内运销官盐,各盐商不得越界销售。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鉴于该盐商的力量较小,不足以支撑起一片地域,那么他还可以伙卖。
  所谓伙卖,就是由多个盐商合伙经营一片区域,内部再划分销售数量。
  有了这窝单以后,以后这名盐商,每一年再向朝廷先交钱办一个本年度的资格证,就是年窝。有了年窝,就有了本年的专卖权。
  总之,在这种纲盐制下,最重要的就是窝单,有窝单就有垄断专卖权。
  龙錾没有这样的专卖权。
  他也不打算去急急地向朝廷申请窝单,贩运食盐。
  刚刚才升为宜兰指挥使龙錾,不希望在自已的发展初期,因为贩盐一事,就要触犯南明朝廷中太多人的利益,碰到太多不必要的发展障碍。
  所以,他不打算向朝廷申请盐引窝单,以免使自已显得过于贪婪,给那些看他眼红的朝臣,留一个太过明显的把柄。
  龙錾打算,在利用宜兰海岸产出海盐后,先行转卖给大做走私生意的郑家,由他们负责转手经营。
  这样一来,龙錾相当于是郑家的下级生产商,可以不用维护销售网络,更是纯粹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在买卖。
  龙錾这样做的话,宜兰所产的海盐,不需要盐引窝单之类,就有郑家这个隐蔽而可靠的销售渠道,价格反而可以卖得更高,并且,还可以逃税。
  要知道,现在市面上,一百二十斤的一担私盐收购价是三钱银子,为了打击对手,收得更充足的盐,不少收购私盐的贩子的收购价,都偷偷地提到了五钱甚至六钱银子。
  当然,私盐贩子们不可能做赔本买卖,他们一转手,那利润又将翻倍增长。若是运到某些缺盐的地区,利润翻十倍都有可能。
  龙錾相信,在这样的利益诱惑下,郑家对于宜兰之地所产的海盐,定会十会感兴趣,这样的合作渠道,也一定能顺利达成。
  “薛大富,你的建议甚好,本官采纳了。来人,赏薛大富银子50两。”龙錾笑着拍了拍薛大富的肩膀。
  “谢龙大人恩赏。”薛大富接过沉甸甸白花花的银子,一脸笑得稀烂。
  接下来,根据薛大富的意见和建议,龙錾也根据后世的采盐知识,两人一齐对整个盐场进行了具体的设计。
  龙錾在宜兰东部的沿海滩涂处,总共先前设计了500亩盐场,取名为宜兰盐场,面积约有40多个现代足球场那么大,全部用从龟山岛开采的大块整石铺地并砌格,再用泥灰加糯米汁弥缝,最终做成如同方格子一般的盐田。这些盐田,通过多条弯折的涌道,与大海连接。
  这种用海水晒盐的盐田设计原理,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那就是,每当涨潮时,打开闸门,把汹涌而来的海水灌入盐田。在田中暴晒蒸发掉水份,约浓缩到盐度15度左右,再打开盐田地闸门,从沟渠流入卤水池,在池中沉淀泥沙。澄清后地卤水用人力抽水车抽入结晶池,于饱和状态下继续蒸发,很快就能结出白花花的海盐结晶。
  这种新颖的方法,比起盐户们传统的煮海水制盐的手段,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是登州盐场近几年才新使用的制盐技术。可惜的是,这样的新式盐田,还未来得及产生效益,便被孔有德耿仲明叛军毁于一旦。
  鉴于现在的百姓,虽然有部分被抽调去蚕食宜兰的林地,但人手却依旧极有富余,龙錾决定,由汤文琼负责,立刻抽调一批男女百姓,总共多达三千余人,去规划好的地方去兴建盐场。
  见得龙錾这般支持自已的晒盐事业,薛大富一脸喜色,他向龙錾介绍道,现在有这三千多人的建筑队伍,在充足的碎石板、泥灰、糯米汁等物供应下,有一个月的时间,这500亩盐田,包括数十个大型卤水池和结晶池,海水涌道,以及卤水池结晶池的防水雨棚等设施,应该可以全部修建完毕了。
  见到盐场井井有条地开始动工,龙錾也十分高兴,他任命薛大富为盐场总作头,准备在盐场建成后,再从百姓招入1000人,作为正式工人,来到盐场工作,整座盐场便正式开始运行。
  龙錾心想,若是试产成功,利润巨大,自己在将来,却还可继续以利润增加投入,将整个宜兰海岸盐场的规模扩大十倍,亦非难事。
  毕竟这宜兰平原一带,这样平缓而宽阔的海岸线极多,若不充分加以利用,倒还真有点可惜了呢。
  龙錾记得以前化学课中教育过,海水含盐量大约百分之三点五,那么,一百吨海水即能制盐三点五吨。
  经龙錾测定,如在这北方的深秋时节,盐田日极限蒸发量能达到6毫米,这样一来,即使算上雨天不能生产,阴天产量再减半的情况之下,这500亩盐田,一个月最保守的产量也在一百五十万斤以上。
  这个数量看上去很大,其实相比整个大明朝的食盐消耗量来说,实在有点微不足道。
  史书记载,在明朝,每人每年平均消耗十五斤盐,龙錾每年的盐产量15万担,只不过够120万人吃一年。
  这点可怜的数量,相比大明过亿的人口,实在少得可怜,几乎就是沧海一粟。
  龙錾心下感叹,难怪诸多穿越小说,均把制盐贩盐视为快速扩充钱财的好方法。这制盐的利润,实在是只有身在其中,才会明白这银钱数额有多么惊人。
  “大富,若盐场运行良好,本使决定,再扩建五倍,让盐田数量达到两千五百亩,从而充分利用宜兰现有的海岸滩涂,物尽其用”龙錾一脸灿烂笑容,双眼更是奕奕生光。
  “在下唯大人之令是从!”薛大富一脸兴奋。

 

(https://www.xbxxs.com/novel/VaTG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