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因为元春的事,贾宝玉闷闷不乐了很长时间。http://www/book/1128825/



 从中秋那日,众人散去后,贾宝玉又问了一遍贾母,元春自己是不是也愿意当妃子。



 贾母本想哄他,可看他这认真的模样,又想着人长大了,马上都七岁了,总要知道事,于是回了他,“此事虽说是家中商量过的,只你元春姐姐也同意了。”



 “宝玉,你可知道,在开国初,圣祖皇帝立下的四王八公,如今削爵的削爵,没落的没落。太上皇对我们这些武将功勋还算不错,可圣上如今更偏新贵,我们总得寻出处。贾王史薛四家一向同气连枝,贾家又被推为四家之首,四家商量后,既有意在后宫出一位娘娘,你姐姐是最合适的人选。”



 贾母想让贾宝玉知道些事,又想着该怎么说能让贾宝玉理解这些事。



 “姐姐为什么最合适?我们要寻出处,难不成姐姐进宫就能让圣上对我们另眼相看了。”



 贾宝玉确实不理解。



 “难不成咱们四家的男儿都担不起,非得姐姐一个女子去担?”



 贾母哑然。



 她看着贾宝玉,十分和蔼,“你们自然能担得起,只是你姐姐需要担的与你们不同。”



 决定让贾元春去博,贾母也是想了很久才同意的。元春自幼在她跟前长大,贾母也疼爱这个孙女,只是她得分清家族的共同利益前程。



 家中如今没一个男人能担得起,荣国府这边尚有贾赦贾政两兄弟顶着,可宁国府那边,能担着的贾敬出家了,留了一个被宠坏的贾珍,那府上的王老太太跟她妯娌一场。宁国府那头有心想家里出一个娘娘,日后搏一份前程,让王老太太来与她说项。



 贾母自然是怒的,当即就让人请出去了。



 王家的女儿,一个顶一个响快又能干,只胆子都不小。



 圣上还正值盛年,康健着,这群老爷们连从龙之功都敢谋取了。王老太太活到这岁数,不说劝一劝住家里的爷们,倒是真敢往自己跟前提。



 只不过几日,王夫人和邢夫人也应着贾赦贾政的意思,过来当说客了。



 贾母瞧着王夫人,怒得直拍了桌子,“那可是你亲女儿!”



 “是,元春是媳妇的亲女儿。媳妇自然是疼她的,只是这事也不是说我们想就能成的,不过是一试,若真能成了,那不也是元春的福气。”



 王夫人站那,脸上满是心疼。



 她早前不愿元春进宫当女官,元春也进宫了。王夫人愁元春今后的路,如今让元春去搏一搏,当妃子。



 王夫人是千万个愿意。



 后宫不好混,后宅也不见得多好混。更何况当皇帝的妃子,在王夫人看来,是个好前程。



 邢夫人见贾母这么大的火气,早就吓得缩在一旁不敢作声。



 只听王夫人去给贾母说道。



 如今后宫中唯一跟四家有关系的也只有一个老太妃,老太妃是甄家的,亲疏有别,小事还能帮着说道两句,若遇上什么大事,就爱莫能助了。



 再者,老太妃年纪也大了,今年从宫里传了两次消息出来都说身体不大好。



 若哪一天,老太妃去了,那后宫就再无勋贵家的人了。



 又有元春生在大年初一,是极好的命格,当初连太上皇都特意过问了一句。



 荣公未去世前,曾跟贾母提过一嘴,说这个孙女注定是要进宫的,若不进宫,光这生辰便不好婚配。



 贾母被说动了,但也一直没表态。



 直到今儿中秋,贾母那句话,算是同意了。



 贾宝玉还看不懂这些,但他再不愿意,元春这事也轮不到他来发表意见。



 一时间,贾宝玉情绪低落得很。



 连着数日窝在房里,谁也不见,也不去家学了,只自己读书,谁来了,他都是一副神色淡淡的模样。



 他也知道自己这种无声的抗议,做法很幼稚,再说元春自己都愿意进宫了。



 贾宝玉只是无法去接受。



 记忆里姐姐病逝的噩耗,死死压在他心底。他谁都没法说,只能自己想。



 贾母和王夫人头两日还挺担心的,后看他吃得好睡得好,就是单纯的小孩脾气,也没耽误功课,都懒得管他了。



 只吩咐了袭人和晴雯看好了人,隔上一段时间,就让人在院子里走动走动,别一直不出屋。



 贾宝玉维持这个状况到了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近,他到最后连姐妹都不愿意多聊几句了,成日里除了吃饭就是读书。



 待到了冬至这日,一大早袭人来伺候人起身,对贾宝玉说,“今儿是冬至,老太太早早吩咐了,今儿你定不能还待在屋里。”



 贾宝玉坐在床上,两眼无神,显然是还没醒神。



 “宝玉,宝玉!”袭人伸手轻轻的晃了晃贾宝玉胳膊,“宝玉,你可听见我说什么了!”



 “你重新说一遍,我方才还带着觉。”贾宝玉回神,起身穿了鞋,走到铜镜前坐下。



 袭人站到他身后,替他梳着头发,说,“今儿冬至,你便出屋,往老太太跟前去吧。从中秋后你便一直窝在屋里,就是那江南地区讲究人家的闺女,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好歹去院里逛逛呢。你倒是好耐性,怎就能做到三个月,愣是一次也没出过门。前些时候二姑娘带着兄弟姐妹来找你玩,你倒好,还嫌他们闹,你原先可不是最喜热闹的?”



 贾宝玉将铜镜旁的《庄子》拿了起来,翻到自己昨日读到的那一页,听袭人说完,才开口道,“原是我想错了,我自是喜热闹的,便是现下,我也喜热闹。只是原先想着,一直热热闹闹的,兄弟姐妹都在一块才好。可我现如今想通了,兄弟姐妹总是要成亲,各奔东西的,我阻止不了。只我喜聚不喜散,如今聚着,我瞧了虽欢喜,却又难免想着日后的散,心中便难受,倒不如不聚,也就不会想着散了。”



 他说这一大段,袭人听得不甚明白,替他将头发梳好,才让外头候着的小丫鬟端了水来洗脸漱口。



 “你总有你的理,我只问一点,你待会可去老太太跟前?”



 贾宝玉笑了笑,“今儿冬至,自然是要去老太太跟前用饺子的。”



 等众人一同用过饺子后,贾母不愿看贾宝玉还一直窝在房中,便要他跟着姐妹们去玩。



 贾宝玉应了下来,出了荣禧堂却跟迎春告罪,只说有别的事做,不好跟他们去玩。



 迎春好奇的问,“宝玉这是有何事?”



 贾宝玉指了指前院,“我去找老爷。”



 迎春听了,还以为是贾政喊他去的,也不好跟他多说,恐拖了他的时间。



 贾政这边见到贾宝玉也挺稀奇的。



 让人把贾宝玉喊了进来后,看着站那特乖巧的人问,“听说你几个月没去家学?”



 “儿子功课未落下。”



 “哦?那我考教你一番。”贾政虚摸着下巴上的胡子,“论语述而篇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为何意?”



 “记住所学知识,不对学习感到厌烦,亦乐为人师,并非什么困难的事。”①



 “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苟政猛于虎也。意欲何为?”



 “圣人之意,□□不可取。”②



 “孟书告子章有一话,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贾政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你可知孟子如何回?”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③



 背书贾宝玉是一点也不慌。



 贾政又混着来考教了一番,见贾宝玉的功课果真扎实,便是不去家学也没什么,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他来书房是为了什么事。



 “父亲之前说儿子大了,该搬来前院住了。”贾宝玉看着贾政,“儿子过年后就要回金陵下场了,路程遥远,既去了,若是儿子能行,自然将秀才功名也一并考到才好。这么一来又是一年的功夫了。所以特来问问父亲,什么时候搬合适。”



 “你要搬到前院?”贾政挑了挑眉,沉吟了会,又问,“这事你跟老太太和太太说过了?”



 “老祖宗和太太一向偏疼儿子些,儿子也不好与她们主动提及,还没想好怎么与老祖宗太太说起,只先告诉了父亲。”



 贾政:……



 他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怎么突然想搬到前院?”



 倒不是说贾宝玉想搬到前院不对,只是以贾政的了解,他这个儿子虽然不抵触,但在贾母那住着,吃用无一不精,到如今也算是惯出来了,养得比普通女儿家还精贵些。



 之前看到贾珠和贾琏在前院的住处,脸上的嫌弃之意丝毫不掩饰。



 “让儿子搬到前院不是父亲你的意思嘛?”贾宝玉看着贾政,“这都拖了这么久,儿子想着再拖下去一两年的功夫就没了。再者姐妹们也大了,我还住在内帏,多有不便之处。”



 贾政:……说得很对,但他还是觉得这事挺突然的。



 不过贾政对这事也乐见其成,他和贾赦自小都被父亲带在前院长大,就看不惯男儿长于妇人之手。



 作者有话要说:①②③摘要



 都是我去翻四书五经找出来的(出处都标在正文了,应该是可以的吧?如果不行告诉我一声,我把它删掉。)



 ③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翻译:



 告子说:“人性,好比是柳树,行为方式好比是杯盘;使人性具有仁义,就好比是用柳树制成杯盘。”



 孟子回:“你是顺着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呢?还是伤害它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假如说要伤害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那么你也会伤害人的本性来使人具有仁义吗?带领天下人来祸害仁义的,必定是你这种言论。”

 

(https://www.xbxxs.com/novel/cG2f8881AJ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