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封无可封
吏部公堂,一群人围坐在吏部尚书王鳌面前七嘴八舌的争论着对于此次有功之人的赏赐和封擢,远远看上去差点打起来。
“这大内义德与胡彪一样带领大明皇军立了大功,又岂有不封赏的道理!要是传了出去,我吏部以后还怎么以清正治官!”吏部右侍郎张春和一脸不平的看着自己的同僚。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这大内义德本是倭人,又岂有倭人在我大明做官的道理,赏赐自然是要赏赐的,又岂能如你所言给予如此大赏!”
“郑大人莫非忘了李唐时期的晁衡不成?这晁衡能在唐朝为官,在唐肃宗时还担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为何到了我大明就不行了?”
“莫非郑大人觉得我大明不如那李唐吗!”吏部右侍郎张春和气的胡子抖了抖,满脸通红的喝问道。
“张大人此言差矣!那晁衡虽然是外夷,可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国子监监生毕业,又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上的进士,这才在李唐当了官,而这大内义德呢?汉话都说不流利,又有什么资格在我大明为官!”
“再者,这大内义德的来历可有人完全知晓?此人若是文官也就罢了,可偏偏人家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若是其有贰心,给他封了爵位,谁来承担这个后果!”吏部左侍郎郑亭玉不依不饶的说道。
“那要是不赏,以后还怎么服众,那群倭人又岂会继续为我大明卖命?陛下那边又岂会答应?!”
嘴上这么说,可是张春和的气势很明显的弱了一些,毕竟郑亭玉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大内义德可是有兵权的,出了事,没人能够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好了好了,二位都冷静下,坐下来喝口茶,我们先议一议关于这大明皇军指挥使胡彪的赏赐也不迟。”
王鳌喝了一口茶,示意二人闭口,岂有自家人窝里斗的道理,那不是令人笑话吗。
王鳌的威严还是很管用的,听了尚书大人的话,两人都叹了口气,坐了下去,等着王鳌的表态。
“陛下说了,这胡彪乃是这次平叛的首功,若是没有其深入敌军,伪装倭寇与朱宸濠勾结,打入敌人内部,可没有这么容易拿下这几十万人的队伍啊!”
“再者,此人跟随陛下两年有余,当初又亲自上场与前来挑衅的倭人搏斗,为我大明增光,忠心自然不用怀疑。所以依老夫的意思,这胡彪是必须赏的,还要大大的赏!”
“尚书大人所言甚是,据说这胡彪还是出身边军,无论是忠诚还是才干,那都是一员大将,自然是要论功行赏,可不能寒了壮士的心啊。”
“嗯,念及此人军工卓着,根据我大明的传统,此人理应封伯,只是这爵号,大家可有什么好的主意?”
“既然此人为大明皇军出身,那么不妨就封为皇军伯如何?也算是追根溯源了。”吏部左侍郎郑亭玉捋了捋长须,一脸得意的说道。
“依我看,还是定波伯比较合适,毕竟此人的功劳是从水上得来的。”郑亭玉话音刚落,张春和又与他争了起来。
“老夫觉得,这镇海伯倒是更为妥当,既然如此,就将这三个爵号都报上去吧,让礼部斟酌。”
“还有这戚景通,此人不但以一己之力歼灭大量朱宸濠的水军,还将朱宸濠逃出去的水师力量全部覆灭,才逼的乱军不得不退居福闽地区,也是大功一件,既然此人是个将才,陛下又有天下官吏能者居之,还封了他北洋水师提督的官身,那么再让其在兵部挂个四品的郎中如何?”
虽然执掌吏部多年,大家也都是以自己马首是瞻,但王鳌从不会刚愎自用,通常都是与大家商量着来,这也是朱厚照为何如此信任他的原因。
有了先前“县令一跃升九卿”的先例,人家戚景通凭着自己的功劳挂个四品的郎中,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当即大家就一致通过了王鳌的提议。
“还有这湖广布政使王守仁,陛下说道此人多次出奇策,就连朱宸濠想要南下福闽勾结倭寇的决定也是他推断出来的,更是提出了让大明皇军冒充倭寇的计谋,若是没有此人,说不定这叛乱还在继续呢!所以此人也理应重赏!”
提到自己的这个子侄,又是自己儿子的知心好友,王鳌就是一脸的喜色,也不知道自己的那个逆子在云南还好不好,好友王华在南京过得怎么样。
虽然自己清正廉洁,但并不代表自己不通人情世故,有功就要赏,在合理正当的条件下,王鳌并不介意做个顺水人情,让王守仁沾沾光。
“可是尚书大人,这王守仁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正二品的湖广布政使,要是想要封赏,要么只能给其挂少保虚衔,要么就是入阁拜相,这都有些不合规矩啊……”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想到自己四十多岁,熬了近二十年,还只是个正三品的右侍郎,人家三十多岁,就已经是一方大员,堂堂正二品的布政使,实在是羡煞旁人啊!
听了张春和的话,王鳌也是有些尴尬。通常对于布政使这种大员,都是六部有空缺的时候直接擢升尚书,再入阁拜相的,可是如今六部尚书俱在,也没有让其晋升的职位。
而对于正一品的虚衔,普遍都是大员致仕或者死后追封的恩荣,活着的可谓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这王守仁又年纪太轻,从周天子以来,谁有听过三十岁出头的少保呢?
而直接入阁,那更是天方夜谭了,根据规定,想要入阁,必须经过群臣廷推,皇帝定夺方有机会,况且如今内阁又不缺人手,又岂有让一个后生晚辈进阁的说法呢?
那么尴尬的就来了,这王守仁又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居然成了大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个封无可封的官员!
“大人,要不恩荫其父?将远在南京的王华大人掉回京城如何?”郑亭玉有些试探的问道。
“满之啊,从古以来老夫都只听过子受父荫的道理,又岂有父受子荫的道理呢?就算我们和陛下都同意了,王华的脾气你还不清楚吗?他又岂会接受这白捡的功劳呢?”
想想也对,人家王华可是正儿八经的状元郎,要不是因为心比天高得罪了刘瑾,又岂会到南京坐冷板凳养老呢?要是因为儿子的功劳给他赏赐,他断然是不会接受的。
“罢了罢了,就暂且将王守仁和这大内义德的赏赐空着吧,将文书移交给内阁,让那几位去头疼吧!”
王鳌笑了笑,这事情真不是人干的,一个是倭人应不应该在大明做官,还是做大官,一个是堂堂三十出头的布政使封无可封,说出去就有些让人耸人听闻。
……
张升倒是乐得清闲,仅仅在文书上勾选了王鳌提出的镇海伯的爵号,又让人批注了的确有唐朝的晁衡在天朝做官的记载,对于王守仁的事情,也是绞尽脑汁知难而退,说实在不行就封其少保虚衔好了。
刘健几人也是在内阁里喝着茶,收到了吏部和礼部移交过来的公文,也是为之精神一振。
看完以后刘健就是一脸苦笑的道:“还劳烦你们二人看看吧,这事情老夫也是束手无策啊!”
“哦?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刘公无力的,我倒是要好好看看!”
说完谢迁就一脸笑意地将公文接了过来,李东阳也是好奇的把头凑了过去,两人耐心地看了起来。
看完以后两人也是一脸苦笑地将那本公文放在了案头,冥思苦想了起来。
“怪不得那日陛下走的如此匆忙,我还以为是忙着回去为我大明立太子,谁知道是有难题要交给我们啊!”
李东阳打趣了一声,也开始低着头静静地思考了起来。
“这王守仁的功劳,说是军工又不是军工,说是文绩又不是文绩,真是令人头大啊!若是以文绩相封,还真的只有入阁和一品两条路可走了,可这都不现实。”刘健摇了摇头。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以军功相封了,老夫倒是无所谓,就怕陛下那边不愿意。”
说句实在的,若是真把王守仁的功劳化为军工进行封赏,面对这个自己的子侄,大部分重臣都不会有意见的,反而有些乐见其成。
那些小年轻就算是嫉妒,也断然是不会反对的,不然这个如何封赏的难题可就要落在他的头上了。
只是封了爵,那可就要养一辈子,甚至养几代人呢!朝廷倒是无所谓,就怕陛下不答应啊,勋贵爵位这种东西可不是说赏就赏的。
“不管了,就这么写上去吧,陛下可不能置身事外,探一探陛下的意思,若是陛下同意刘论军工,不同意的话再做打算吧!”
“那这大内义德呢?”
“就给其一个正四品的广威将军吧,也算是厚赐了,这样一来也不会增加此人的实力和兵权,不至于养虎为患!”
面对谢迁的提议,两人纷纷表示了赞同,只要不落人口实又不养虎为患,那么这样的封赏完全就是上上策。
……未完待续
(https://www.xbxxs.com/novel/caMc5M3cJK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