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唐朝好舅子 > 第0737节 匠人的地位(加一更)

第0737节 匠人的地位(加一更)



  海岸上,男人们继续在研究着千岛三宝。



  妇人们也在研究着她们眼中的三宝,巨大鼍龙、金矿、金珍珠。



  终于,派去探路的船回来了,他们顺利的找到了马尼拉湾,然后还派出一队人从陆上往北走。



  结果是,陆上的人竟然比船队还快一步先回来。



  回来的人带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报柳驸马知道,我们在那边港口见到一块石碑,按上面的年代应该是三国时的东吴留下的,因为年代久远,所以看不清石碑上写的具体是什么?”



  “东吴?”柳木真正是没想到。



  那位船长继续说道:“还有,我们还找到一些其他的痕迹,最多不超过二十年。其中有些木板上刻了些东西,我们一碰就坏掉,但却记下了其中的内容。”



  柳木急急的问道:“是什么?”



  “前隋的时候,有人出海顺着海岸一直南下,肯定是到了咱们现在西港舶司去过的地方,然后再往南,按上面所书,应该是绕了远的路,然后来到了那个港口。”



  柳木低声问船长:“你是看过我的海图,你怎么看?”



  “我猜测,是这么绕的……”船长画了个圆。柳木听懂了,那船是开到泰国湾,然后再一直绕,绕着南海转了很大一圈,再绕到了吕宋。那船长没有六分仪,也分不清太多的方向,只是沿海岸走。



  所以他只以为自己一直往某个方向,却不知道几乎已经转了一个整圈。



  柳木再问:“有人吗?”



  “有,但和没有一样。我们见到最大一个部落,很象书中所写三皇五帝之前的村落,不过三十人左右,连陶器都没有,也没有武器,用的是烧硬的木杆,没有弓。”



  “明白了,你们去休息吧。”柳木示意探路的船队先去休息。



  是否移到马尼拉湾,柳木没想到。



  事实上这里上下一百里内肯定能选一处不错的码头来,绕到马尼拉湾太远,眼下没必要过去,甚至于再往北,到吕宋岛的最北处找一个合适建码头的地方也不错。



  柳木依萧灵儿的建议去找那些老狐狸们。



  七家的老狐狸在周边的山林转了转,那怕是被人用滑杆抬着四处转,对于他们来说也和很辛苦了,毕竟年龄摆在那里。



  柳木找到他们的时候,二十多个老头围在一处巨大的棚子,远远就听到笑声。



  柳木进去坐下,却看到七世家的老者,这些可都是贵族而且是大唐的顶尖贵族,他们竟然与许多老匠人坐在一起,就要放在长安估计就连李世民都不敢想像会有这样的情况。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这些人确实是坐在一起的。



  郑家的郑元璹一边与众人说笑,手上一边忙活着,柳木进来的时候郑元璹将手上的编好的一把扇子扔给了柳木。



  接过这扇子之后,柳木内心充满了怀念。



  这东西在柳木小时候就已经几乎没有了,可柳木非常小的时候,农村还能够见到。这是用棕榈叶编的扇子,成本极低,纯天然。



  郑元璹声音很大,爽朗的笑着:“这东西比劈竹片容易,说话这功夫就能编几十个。用咱们村里的话说,这卖个嘴的功夫几十文钱就挣到了,哈哈哈。”



  老匠人也跟着一起在笑。



  崔鸿示意柳木坐低,然后冲着一位老匠人喊道:“老赵头,你继续讲你们的事。”



  “小老儿和大伙比对过,这摇着没水声的就是小的,轻微水声就是青的,水声大就是老的。这榨油最好就是选在青老之间,喝水是青刚过最合适。就咱们最初砍下的那些,到现在最长的一堆已经有十三天,没坏。”



  十三天,这个时间很重要。



  有这个时间就能够保证将椰子运到慈溪去,然后立即进工坊开始处理。



  若是时间太短,那么就必须就近建工坊。



  工坊建在这吕宋岛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这里太远,背井离乡的根本就招不到优秀的好工匠,没手艺的苦力倒能招一些,但这些人根本就作不了重要的事情。



  “老赵头,第一瓶椰油什么时候能见到?”



  “这个怕要再等等,咱们过来没带榨油的家伙,在这里找合适的石头木料现造,估摸至少还要五天才能造好,真正出好油怎么也要十天之后。”



  既然一直在忙着,谁也不好去催。



  崔鸿一转头,又看向了另一个匠人:“福伯。”



  这位是崔家的工匠,家养工匠,纱织坊的大工头之一,听到问自己立即从背包拉过一个小藤箱,取出几块布递了过去。



  “三老,您看看。这还能更好,这里没有大纱机与大织机,带来的就是几架手摇的纱机,这衣料已经超过长安市面上的上等细麻布。染色如何不知,咱们手上没染料。倒是发现这里有些能制作染料的花草果子,只是这次过来的没染料匠人。”



  “这是小事,到时候请岭南那边帮个手就是了。”



  染料这种确实不重要。



  福伯还是补充了一句:“这没染料,不知道着色、褪色如何,倒是可惜。”



  “好料子,着色再说。这还能再好几成。”



  “好一倍不止,这是可以精纺的极细上等白麻料,仅原料就比岭南的蕉麻好不止一次档次,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麻料。”



  福伯拉过另一位老工匠,这位是来自赵郡李氏的织纺坊工头。



  “报各位东家知晓,我们安排人手砍了差不多几百石蕉麻,就是顺着砍的没挑。而后下手剥麻,差不多有十斤干麻。这几百石蕉麻是从一分地里砍出来的,一亩大小应该能砍出几千石。”



  这数字惊人,可这里密集的生长着全是六米以上高度的蕉麻,砍一亩砍出来几十吨确实不是问题。



  “一亩地大小的蕉麻,晒干的麻少说也有接近一石往上,若是细剥会更多。”



  柳木听到这个数据,倒不意外。



  柳木了解过后世的蕉麻产量,每一公顷差不多就是一吨至一点五吨的干纤维,一公顷就是十五亩,所以这里每亩一石麻料很正常。

 

(https://www.xbxxs.com/novel/yMRkG3KllkOr47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