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从公主侍卫开始 > 51.破临淄

51.破临淄




 作为青国旧都,临淄占地面积极广,换算成后世,约有十五平方公里。


 城池周边以厚厚城墙包围,其城墙高约两丈,厚逾八丈,是天下排名前三的雄城。


 其中人口足有二十万左右,可媲美一郡之地。如此大的城池,带来的问题便是不好防守。


 若是病员充足时,哪怕百万敌军来犯也很难攻破城墙;但当城中兵力不足万人时,漫长的城墙就成了负担。


 对于城中仅剩的四千兵卒来说,足足四十余里的城墙,就算日夜不停地值守也难以顾及周全。


 更何况此城拥有十余个城门,所以之前负责守城的杜延康只能用两千人轮换值守四方大门,其余城门则是尽数关闭。


 但若有敌军来袭,这些兵卒能起到的作用只能说相当有限。熟读兵书的杜延康自然知道这一点,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他读了多少兵书,也改变不了临淄是座空城的事实。


 他临走时,只能命令士卒多加注意北方和东方的城门,因为利县就是在东北方向。


 至于东南二门,自他走后守备已经松懈不堪,甚至有时都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


 所以当数千骑军自东南二门猛然杀至时,根本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占了两门,甚至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


 城门处传来喊杀声后,一直驻扎在旧宫内保护太子的近卫们反应很快,立刻集结并关闭了宫城所有大门。门外不时传来的求救声,还有一些王公贵族的唾骂声,但最后,这些声音都变成哀求。


 即便如此,宫城的大门还是牢牢地紧闭着,近卫们甚至拆除了一些建筑堆放在了城门后面。


 也正因如此,已经是全速行军的赵恪并未能直接攻入宫城当中。他勒紧马缰,驻足于宫门不远处,遗憾地叹了口气。


 单膝跪在他面前的,则是王和、小铁匠两将。他们都垂着头,心中满是羞愧和不甘。


 拟定作战计划时,赵恪本欲亲率一路骑军,另一路交给二人共同统领。


 但二人均争抢先锋位置,并且各自立下军令状,保证进入外城后一路直破宫城。为此,赵恪才并未亲身入场,将麾下骑军分为两路,全部交给了两人统领。


 结果,这两人全部出了问题。


 从西门而入的王和顺利攻破城门之后居然迷了路,等他赶到宫门时宫门已经完全关闭。


 小铁匠更是不堪,在攻破东门之后过于兴奋的她居然吐出了口中所含着用于禁言的石块,大吼着叫士卒们冲向宫城。


 结果他的手下纷纷效仿他的举动,丢弃口中所含之物之后一路喊杀,这才惊动了宫门守卫。


 不过对于此种情况,赵恪其实心里早有预料。


 杜延康虽然两次被赵恪所擒,但其人并非酒囊饭袋之流,之所以落败全是因为被有心算无心的赵恪突袭所至。


 他临走前,一定针对有敌军来袭的情况做了预警,就算两人不失误,恐怕也很难如预想的那般直入宫城。


 只是军令状已下,罚还是要罚的。赵恪沉默不语,王和和小铁匠也不敢出声,只能静静地等待着主将发落。


 “你等可还有话说?”


 “属下……无话可说。”


 “属下也是。”


 “那就领罚吧。”赵恪叹息,“王和,你身为领军先锋,竟未加验证便轻信俘虏之言语,以至于迷失道路,错失破城之良机。按例,你有误军之责,当斩之。”……

 


 “那就领罚吧。”赵恪叹息,“王和,你身为领军先锋,竟未加验证便轻信俘虏之言语,以至于迷失道路,错失破城之良机。按例,你有误军之责,当斩之。”


 王和额头汗水滴落在地,身子微微颤抖,但并未出声反驳。赵恪见状,在二人看不到的角度微微一笑,用不疾不徐的语调继续说道:


 “念在你此次出征有功在先,且此时又正是用人之际,便先留着你这颗项上人头!罚你三十军棍,战后再领。若有再犯,定斩不饶!”


 “谢将军!”


 “至于你何铁,不尊禁训,言语喧哗,已犯乱军之罪!按例,同样当斩!念你年幼无知,便饶你这一次,罚你除去先锋之职,下次出征时镇守后军。若有再犯,定斩不饶!”


 “将军一直公正严明,为何如此偏心耶?”


 被罚三十军棍的王和一声不吭,明明没被责罚的小铁匠却抬头争辩道,“将我困于后军,而不让我再做先锋……莫非将军视我如孩童乎?”


 “然也。”赵恪点了点头,“你尚且年幼,能上战场已然不易……”


 “将军并非是因此而轻视我!”小铁匠死死咬着自己的嘴唇,几乎要咬出血来,“将军是因为——”


 “好了!”赵恪打断了他,“那便也罚你三十军棍,如何?”


 “谢将军!”小铁匠这才高兴起来,嘻嘻笑着走出了军帐,也不知道平白多了三十军棍有什么好高兴的。


 一旁的王和这才起身,见左右无人才开玩笑似地抱怨道:


 “赵将军可真是费尽心机啊!要是她当时真一路攻破了宫城,你该如何是好?”


 “那就论功行赏。”赵恪揉了揉眉心,“但此事绝无可能发生。你们攻入城门时,门上便已经有狼烟燃起,想来是杜延康的手笔。宫城墙高且厚,一旦关闭城门,骑兵绝无一鼓而下的机会。”


 “那为什么还要我陪他唱这一出戏呢?”


 “为了杀杀他的锐气。”赵恪只觉得眉间有些刺痛,应是过于劳心所致。


 上次在冀州时,他也颇觉心力交瘁,而那时麾下不过四百骑兵。而如今,虎贲军万人生死皆在他肩头,或进或退,皆由他一人决定。


 不仅要规划好战略方向,制订战争计划,还得操心士卒们的士气、粮草,乃至于疾病、纪律等等。


 甚至还要提拔出有用的人才,并且想办法让他们得到充足的锻炼。


 令他有些失望的是,虎贲军中并未再涌现如韩平路这样的勇猛之人,或者是有其他优点的特殊之人。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之前蜀王已经从虎贲军中抽走了大半人才,想要寻出些沧海遗珠正如大海捞针一般困难。


 所以赵恪只能转而调教起手下将领来。王和是他最好的副将和兄弟,其人性情粗中有细,胆气也足,已经是一块璞玉。


 只需等待他在战场上自行蜕变,便有望成为不亚于赵恪的将领。当然,是在领军方面有望,武艺方面……王副统领实在是不太有天赋,勉强能达到将领的及格线。


 而韩平路则是勇猛有余,却缺乏细致。所以这几战赵恪有意令他去处理些细碎小事,磨磨他的性子,希望能以此让他多长点脑子。


 至于小铁匠,则是太过于急切了。他的自尊心极强,而且对于军功太过急切,每战必要身先士卒。


 对于他的这种心态,赵恪是可以理解,但战场上的敌人可不会理解。赵恪实在是不想看到小铁匠意外身死,所以才拉着王和演了这一出戏,主要是为了让她感受一下失败的滋味,防止心高气傲的他出现过刚易折的情况。……

 

 

(https://www.xbxxs.com/novel/Fe3444C4HB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