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从公主侍卫开始 > 16.赵恪在干嘛?

16.赵恪在干嘛?




 京城之内,常有数万士卒驻扎。


 士卒来源较为混杂,籍贯遍及大夏各地。但所有军队中最为精锐同时规模也最大的,自然是负责护卫京城的京城禁卫。


 这支部队足有五万精兵,于前些年被天福帝交给了皇子李谋执掌。


 如今李谋领军在外,天福帝自然收回了这份兵权。只是禁卫事务繁杂且规矩奇多,哪怕巡逻交接时也需带有统领的印鉴认证,大规模调动时更是需要虎符与将印同在。


 为此,天福帝甚是烦扰。


 禁卫共有两支,除了驻扎在京城周边的京城禁卫之外,还有拱卫皇宫的宫廷禁卫。


 这支禁卫规模有万余人,专门负责守卫皇宫各大城门,以及宫城外围的巡逻。当然,他们也承担着护卫皇帝出行以及维持朝堂秩序等任务。


 大夏立国时,开国先祖曾专门制订法令,禁止各位朝臣蓄养家奴,同时令无爵位者不可有侍卫,各级爵位能拥有的护卫也有对应的人数要求。


 护卫人数最多的,当然是太子殿下。仅明面上,他府中就有精锐近卫三千,暗中想必还有更多。


 只是他的这一众侍卫中,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作为近卫统领的李姜虽为皇姓却也只是略有勇武而已。


 反倒是人数只有区区一百的公主府侍卫中,出了个颇有勇略的猛将。


 这几日,下博大败的事情渐渐已经瞒不住了。毕竟蜀王李谋久无消息,而且博城侯柳志远这些日子一直在调拨军队,想必是前线不利。


 京城中大多人心惶惶,就连朝臣们私下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吟诗作对,大多讨论起边关战事来。


 只是讨论来讨论去,却也没什么结果。大夏已经数十年没有过大规模战争,自这些臣子出生以来便是一片祥和之景,所以他们的认知也只停留在兵书里罢了。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边关情形一无所知,比如历经三朝的宰相刘仁奎。


 这位被称为“天下文官尽其门生”的老人,正举着一块异邦进献的水晶镜片,趴在桌子上仔仔细细地研究着冀州的地图,脸上满是忧愁之意。


 若是朝中大臣见此模样,怕是要肝胆俱丧:平日里天倾下来也面不改色的相爷竟动容至此,想必大夏就要快亡国了罢!


 他们却不知道,自蜀王兵败以来便一直闭门谢客的刘仁奎在府中一直在长吁短叹。


 家中诸人刚开始还颇觉害怕与担忧,只是后来已经渐渐习惯了。


 至于这位老人变得如此担忧的原因,自然是那位蜀王李谋的被俘了。


 早在前些年天福帝尚未与太子关系破裂的时候,他便曾经想与刘仁奎定下婚约,待太子加冠后迎娶其幼女刘娴为妻。


 但这位老宰相拒绝了,因为他始终认为臣子与皇室走得太近是福非祸。更何况幼女是他老年所得,颇受宠爱,实在不忍心让她嫁入被重重规矩束缚的皇宫之中。


 而且以她古怪精灵的性子,怕是也做不来宫斗之事,将来自己去世后,女儿必定有性命之忧。


 但刘仁奎没想到的是,太子与陛下关系突然破裂,双方在宫中便当场剑拔弩张。若不是他及时赶到劝下了两人,恐怕羽翼已成的太子与皇帝已然撕破了脸皮,大夏或许已经在内忧外患下亡了国。


 但他力劝皇帝放太子出宫的行为,也让自己与皇帝的关系产生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为了重补君臣间的信任,年岁已高的刘仁奎不得不同意将来让幼女嫁与皇室子弟,在维护关系的同时也希望能籍此在自己百年之后保住刘家的传承。……

 


 为了重补君臣间的信任,年岁已高的刘仁奎不得不同意将来让幼女嫁与皇室子弟,在维护关系的同时也希望能籍此在自己百年之后保住刘家的传承。


 而在诸位皇子中,少年英姿的蜀王是他认为最值得托付的一个。可如今蜀王生死不明,难道便要让幼女嫁给太子或鲁王?


 还是要掀翻承诺,为幼女再寻一好人家?


 一向足智多谋的刘仁奎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日日夜夜研究冀州地形,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嘭!”


 书房的门被大力推开,吓得他手一抖,险些摔坏了那块孤品镜片。


 还不等他发怒,一道娇嗔的女声就让他消了全部火气:


 “爹爹,女儿在家里快闷死了,想去逛东市嘛~”


 “胡闹!”刘大人故作威严地直起腰,训斥道:


 “你如今尚未及笄,正是待字闺中的时候,怎么能学那乡野村妇一般上街去抛头露面?”


 只见门口一个披着白色锦制斗篷的少女一溜烟地跑了进来,斗篷本就雪白,肤色竟更白三分。


 一头乌黑柔软的头发因为尚未及笄的缘故,编成了许多细长的辫子。娇俏的瓜子脸,细长的雾眉下有一双灵动可爱的双眼,流露出活泼的光芒。


 “哎呀,爹爹~人家想要去嘛~”


 女孩径直扑到刘仁奎背上,险些把他的老腰给撞断。


 已经年迈的老宰相用手支着桌面才堪堪直起腰背,斥责道:


 “你这丫头,蜀王尚未归来,此时不宜出门!乖乖在府中呆好便是!”


 “蜀王跟我有什么关系嘛!”


 刘娴气鼓鼓地从父亲背上跳了下来,赌气般地说道:


 “难道他回不来,我就一辈子不出门了吗?”


 “莫要在此吵闹,小心我叫你大哥前来!”刘仁奎暗自伸手扶了扶腰,对在自己面前大发脾气的女儿颇感头疼。


 恰在这时,有人轻轻敲响了书房的门,门外传来一道字正腔圆的儒雅嗓音:


 “父亲,冀州有急信入京。”


 “进来吧。”刘仁奎以目示意女儿离开,可正在气头上的女儿却装作看不懂的样子,反倒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走进来的并非他人,正是刘仁奎的长子刘衡,现在在京城担任城令一职。


 刘衡对于挤眉弄眼的幺妹视而不见,庄重地对着父亲行了礼之后低声说道:


 “父亲,清河崔氏传来信件,信件上说蜀王已然脱困,施救者是公主府统领赵恪。”


 “赵恪?”刘仁奎皱了皱眉,“把信拿来。”


 刘衡把一封密信从袍袖中拿出,双手递给了父亲。


 一旁的刘娴坐不住了,偷偷起身想要偷看,却被大哥拉住了胳膊:


 “小妹,偷看信件不是淑女所为。”


 刘娴甩了几下胳膊没能挣脱,气鼓鼓地回答道:


 “拉拉扯扯也不是君子所为!”


 一向方正的刘衡只得苦笑着松开了手,所幸此时刘仁奎已经读完了信。他从书桌下取出一个火盆,并把信件在烛火处点燃后放进了火盆中。


 “娴儿。”做完这些后,他出声唤道。还在闹脾气的刘娴见父亲一脸严肃,只得低头回道:


 “女儿在。”


 “近日,你多去公主府走动走动。”……

 


 “近日,你多去公主府走动走动。”


 “是……福安公主府吗?可是爹爹,听闻福安公主近日都在府中为先皇后祈福,外客一并不见。”


 刘仁奎下意识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她会见你的。”


 刘娴虽然心中还有质疑,但是面对神情严肃的爹爹还是有些犯怵,于是在低头答应之后放轻脚步走出了书房,屋中仅留下了父子相对。


 “福安公主或许会成为一个变数。”沉思过后,刘仁奎开口说道。


 “蜀王此人,最重情义。此番那侍卫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必竭力报之。”


 “原本陛下重文轻武,隐隐有以文驭武的趋势,所以武将们大多颇有怨气,真正心向皇室的也只有蜀王并一众宗亲而已。”


 “但如今蜀王与福安公主即将进退一体,那么原本在朝中并无什么影响力的福安公主将会地位暴涨。”


 “这对于陛下和鲁王而言不是个好消息。但木已成舟,他们能做的,只有加倍笼络福安公主而已。”


 “之前陛下隐隐露出过口风,想要以福安为你之续弦。如今来看,此事应是到此作废。”


 “为今之计……却也只有静观其变,只希望朝中不要再起风波便好。”


 听到这里,刘衡恭敬拱手,问道:


 “父亲,孩儿尚有一事不解。据信中所言,相救蜀王者为边将遗孤赵恪。此人武艺超卓但性情温和,不喜豪奢美食美女,且与北戎有血海深仇。”


 “如此人物,怎会甘心俯首于一女子门下?”


 “所以,孩儿所担心的有两件事。”


 “第一,此时我们交好福安公主,未免有太过刻意之嫌。若是再让福安公主知道之前陛下曾有意让她与我结亲,怕是弄巧成拙,反会结仇。”


 “第二,若那赵恪是颇有野心之辈,回京之后便要携战功与公主府斩断联系反投太子或鲁王麾下,那么与公主府交好的我们必然也在断交之列。”


 “因此,孩儿欲要规劝父亲,莫要让娴儿仓促前往公主府。”


 “呵呵,衡儿,你长大了。”刘仁奎看着自己已经年过四旬的儿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前些年,我时常担心若我一死,家族便会立刻土崩瓦解。而如今看来,有你在的话,至少下一代还不会灭族。”


 “只是你还年轻,尚有些东西要学。”


 刘衡神色愈发恭敬,“父亲,我知道自己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请您指正。”


 “很简单,”刘仁奎闭上双眼,想起了那个险些就可以帮自己儿子登上皇位的女人,“你或许也听过这句话,福安公主……甚似其母。”


 “相似的不只是容貌,还有性格。”


 “区区一个侍卫统领,绝对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本章完

 

(https://www.xbxxs.com/novel/Fe3444C4HB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