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从公主侍卫开始 > 20.庙会

20.庙会




 大夏与每日上朝的青国不同,每逢初一十五,才有百官觐见的大朝会。


 平日里的政务多交由六部处理,六部处理过后再送到相府与皇宫进行审阅。


 今日便是朝会的日子。


 每逢朝会,天还未亮时百官便须得早早起身,借着星光和家仆手中灯笼,披星戴月地出现在京城主道上。


 本朝早有规定,非特殊者不可在朝会时骑马,故此大道上几乎都是单驾马车。


 宫城的正门平日里是不开放的,但朝会时例外。在此下马并粗略搜身的百官三三两两地结伴,沿着御道向承天殿走去。


 忽地,人群中掀起了一阵子窃窃私语声,原来是久未出府的宰相刘仁奎到了。


 一架有些破旧的马车旁,刘仁奎整了整身上的官袍,神情严肃地跨过了宫门。


 早有两人迎上前来,为首那人一身华贵蟒袍负手前行,一副傲气模样,正是前日回城的蜀王李谋。


 李谋身后,还有一朴素打扮的高大武官随行,却是个从未见过的生面孔。


 “刘大人,别来无恙啊?听闻刘大人前些日子身子似有不是,但今日一见,刘大人面色红润,想必是已然痊愈了啊!”


 蜀王率先行礼,刘仁奎微微拱手回礼,微微有些凹陷的眼睛看了一眼蜀王身后那同样行礼的武官,


 “承蒙蜀王殿下垂问,老夫已然无恙。不知殿下拦下老夫有何见教啊?”


 蜀王连道不敢,平日里骄矜的模样却是半分也无。借着两人寒暄的机会,一直藏在蜀王背后的赵恪打量起这位堪称传奇的三朝老臣来。


 这宰相,年过六旬却还看起来精神抖擞,眼窝凹陷但眼神却深邃坚毅,脸颊上有几处浅浅的老年斑。他鬓发微苍,胡须已经花白,露在外面的手上皱纹横生,身上的官袍却整洁如新。


 赵恪隐蔽的打量动作并没有藏过刘仁奎的双眼。寒暄间,他突然出声问道:


 “老夫观蜀王身后这位将军身形雄壮,气势非凡,应该并非无名之辈。但恕老夫眼拙,还未看出这位是……”


 “是本王的错。”蜀王一拍额头,亲热地拉着赵恪胳膊介绍道:


 “这位是新晋泾阳县男赵恪,官拜游击将军。”


 “哦?”胡须微微颤动,刘仁奎眯眼看着面前正在行礼的青年,“原来是烧粮退敌的赵将军。看来老夫确实上了年纪,老眼昏花,还望赵将军莫要怪罪。”


 “刘大人言重了。”赵恪同样连道不敢。说话间,一声钟声响起,代表着此时百官应该加快脚步前往大殿。


 “那我等便先行一步了。”蜀王领着赵恪离开,站在原地的刘仁奎捋了捋胡须,面上颇有些沉重之意。


 昨日醉香楼发生的事自家长孙已经详细地复述了一遍,在那种情况下,长孙的应对不算出错却也不算出彩。


 对于相府来说,确实不能让蜀王去就藩。但这件事里,最急的并非是他刘仁奎,而是大殿里那位陛下。


 说到底,蜀王昨日不过试探而已,但长孙表现得过于急切了些。


 不过倒也无伤大雅,儿孙辈间的承诺,在大事上做不得数的。


 只是今日蜀王来者不善,朝会怕是多有波折啊。


 想到这里,刘仁奎叹息一声,这才缓缓迈步走向大殿,悠闲的姿态与那些匆匆赶往殿内的官员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第一声钟响已经过了些时候,但代表百官应已到齐的第二声,在刘仁奎入殿之前是不会响起的。……

 


 虽然第一声钟响已经过了些时候,但代表百官应已到齐的第二声,在刘仁奎入殿之前是不会响起的。


 百官们陆陆续续来到了自己应该在的位置,赵恪也与蜀王分别,去往大殿最后面站好。


 大夏的朝会,只有六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参与。也就是说,像赵恪这样官拜从五品又无实际权力的男爵在这殿里是垫底中的垫底,就算不来参与也没人会注意。


 只是蜀王有意在今日朝会上顺势让他去往蜀地,所以他才被带来了这里。


 高,太高了。


 赵恪仰头看着大殿屋顶,一根根数人环抱粗细的朱红色珠子直通殿顶,由于天还没亮的缘故,还看不清屋顶是什么样子。


 大殿最前方,隐隐可见一张高高在上的龙椅,龙椅正对着一张紫檀木书案,书案下便是九阶台阶。


 再往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文在左武在右,正中间空出了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在赵恪身旁,有几个武官好奇地打量着赵恪,不过无人开口说话,赵恪便也佯装不知。


 随着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声钟响,穿着黑黄色相间龙袍的天福帝从龙椅后的一个小门里转出,身后还跟着一个面皮苍老的老太监,正是那日在宫门等待赵恪的兴总管。


 天福帝坐上了龙椅,兴总管则用尖细的声音开口说道:


 “时辰已到。”


 说罢,他就侧身走到台阶下,隐藏在了一片阴影里。


 站在武将首列的蜀王急不可待地跳了出来,拱手说道:


 “父皇,儿臣自请就藩!”


 此话一出,朝堂立刻炸开了锅。除了少数如刘仁奎之类的知情人士尚还老神在在之外,就连天福帝脸上都有瞬间表情改变。


 站在刘仁奎身旁的太子猛然转头看向蜀王,但蜀王只是保持着抱拳躬身的姿态,死死不肯抬头,所以太子也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父皇,此事万万不可啊!”


 蜀王身侧,大惊失色的鲁王率先跳了出来,却被天福帝的冷淡一眼瞪得不敢继续说话。


 让最蠢的儿子闭嘴之后,天福帝眯起眼睛看着蜀王,徐徐开口问道:


 “谋儿,为何想要前往蜀地啊?”


 蜀王这才抬头,眼角竟已有泪水滑落:


 “儿臣虽不才,幸承父皇之隆恩,被父皇托以重任,尽起冀州之兵以卫敌军之侵袭。”


 “自出发后,儿臣夜不能寐,只为早日破敌退兵,不负父皇之重托。”


 “不想大战当前,儿臣却轻信小人为其所害,使万余骑兵一朝溃败,数百里疆域沦落敌手,百万万百姓为敌国所掳。”


 “儿臣愧对父皇之信任,更愧对万千庶民之性命!为此……”


 蜀王泪流满面,几乎不能说话。一旁的鲁王见此情形,偷偷瞟了一眼龙椅方向之后小心翼翼地宽慰道:


 “皇弟,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如此挂怀。更何况领土未失,些许庶民却也不值得皇弟如此哀伤。最关键的是此战之罪并非在你,而是在——”


 “咳咳咳!”天福帝用力咳嗽几声,打断了这个蠢儿子的话。


 这时,刘仁奎突然出列,“陛下,老臣惶恐,有一事至今不明。”


 “哦?刘卿直言便是。”


 “下博与清河两战的详细情况,至今也未公布出来。朝臣对此多有好奇,其中或有心怀不轨者妄加猜测。为朝堂稳定计,还请陛下公布战报,以正视听。”……

 


 “下博与清河两战的详细情况,至今也未公布出来。朝臣对此多有好奇,其中或有心怀不轨者妄加猜测。为朝堂稳定计,还请陛下公布战报,以正视听。”


 天福帝沉吟片刻,应允道“可。”他看向已经平静些的李谋,“谋儿,你来说吧。”


 “是。”李谋转身对着百官,眼睛不经意地扫过角落里那个高大身影。


 “领父皇起军出援的诏令后,本王便星夜急行,赶到冀州后调集兵力,准备与敌军正面作战。”


 “当时下博已经落入敌手,青军主将杜袭正欲跨过下博背后的河流继续向西北进军。”


 “为了避免战场扩大,本王急率麾下万骑突袭下博,与青军交战。青军人数众多,但我军俱是精锐,故而战局不胜不败。本王料定此战短时间分不出胜负,于是于城外不远处的山间扎营,等待宜城侯所率的步军前来。”


 说到这里,他垂下了眼帘,掩盖住自己满是怒火的双眼,但声音中已经有了一丝僵硬,


 “宜城侯以泾阳县男率数百骑兵先行运粮前来,并以书信告知本王自己正在赶来。于是本王安心打造营垒固守待援,意图在宜城侯抵达后再行出战。”


 “在此期间,受本王牵制的青军也无法移动,于是只能同样修建军营,等待散落四地掳掠民户的其他军队回返。”


 “九月初十,宜城侯率三万步军抵达营寨,于是我与他商定,投下战书与青军主将杜袭约战。”


 “九月十一,两军摆开阵势,如约在平原处交战。”


 “原定作战计划为,本王率骑军袭阵,待破开敌方中军之后全军压上。”


 “但本王破阵之后,却发现宜城侯本阵岿然不动,坐视本王失陷阵中!”


 说到此处,李谋已是咬牙切齿,


 “万余精骑尽没阵中,宜城侯却安稳撤军回营!名为坚守,实则避战,使冀州全境几为焦土!”


 他的目光再度转向赵恪,“幸得泾阳县男赵恪将军转军百里,奇袭清河,断了敌军粮草,擒得敌军主将,冀州才得以保全!否则的话,本王只能与将士们在地下共恨宜城侯!如此血海深仇不报,我李谋誓不为人!”


 蜀王面目狰狞,回身重重跪下:


 “父皇,儿臣请诛宜城侯!”



 本章完

 

(https://www.xbxxs.com/novel/Fe3444C4HB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