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从公主侍卫开始 > 38.离去

38.离去




 “赵兄,请饮茶。”


 “多谢。”


 “赵兄,请食干果。”


 “多谢……”


 “赵兄,府中清贫无歌舞乐姬,不如由愚弟为你献上一曲?”


 “大可不必如此!”


 “赵兄……”


 “请放心,某真的耳聋。”


 赵恪摸了摸被茶水灌了七八成饱的肚子,不得已之下再次重复了一遍。


 “唉……家门不幸啊!”小胖子仰天长叹,看来是满是悲伤,但赵恪只觉得颇为滑稽。


 他暗自腹诽,这刘相公真是老当益壮,幼女居然比长孙还小。


 不过想到此时男子大多二十岁成亲,算来算去这刘世清出生时那位宰相也不过四十多岁,如此也不是不能理解。


 倒是这相府,确实颇为清贫。赵恪抬手摸了摸桌案,指尖微微传来粗粗的感觉。原来是上面的油漆已经有些剥落,应该是用了许多年月。


 小胖子穿的也是上次醉香楼见面时的那套衣服,想必是和此时的赵恪一样,并无第二套正规服饰可穿。


 自古以来,人们大多对身居高位但又两袖清风之人心里会多一些敬重,赵恪也不例外。


 只是这小胖子过于絮叨了些,他嘴里一直念叨着小姑姑平时被他父亲和祖父呵护的如何无法无天,言语里充满了浓浓的嫉妒之意。


 家庭和睦,幸事也。


 赵恪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时光,面色也柔和了许多。


 那时自己的长兄也是一样喜欢絮叨,时常告诫从小调皮的赵恪要多读圣贤之书,多行君子之事。


 可惜那日长兄随父亲一同出征,从此便是天人相隔。虽未亲眼目睹,但父亲已殒,长兄这样的文弱书生又如何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呢?


 “赵兄,赵兄?”


 “抱歉,走神了。”赵恪摇摇头,把那些时刻纠缠着他的东西赶出脑海里,“刚才说到哪了?”


 “说到蜀王殿下。”刘世清狐疑地看着面前这个频频走神的家伙,他应该不会是对小姑姑一见钟情了吧?


 这可不行!刘世清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小姑姑尚且年幼,而这赵恪一看就是老成之辈,可不能让他再接触到小姑姑,以免上当受骗!


 他已经浑然忘了,自己与赵恪第一次见面时给他的评价:


 “赵恪,莽夫也。外凶而内戾,且睚眦必报,恐难以之为友。”


 赵恪却不知道小胖子内心戏这么多,他只是好奇相府到底有什么事找他。


 但小胖子明显很有耐心,东拉西扯了半天之后,才转入正题:


 “听闻赵兄与蜀王殿下共历磨难,互相引为知己;如今更是共住一府,时常抵足而眠,想必也应知晓,蜀王年近加冠,但却仍未订亲。”


 “是。”赵恪颔首,“蜀王也常叹府中空荡。只是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是缺一不可。更何况想与蜀王门当户对,遍寻朝中之人也是寥寥无几,或许也只有……”


 “只有?”小胖子有些急切地询问道,心想难不成蜀王也是早有此意,这赵恪也已经得到了些许暗示?


 “只有宜城侯、博城侯等军侯之家方可匹配了。”赵恪举杯饮了口茶,在军字上加重了语气。


 在来之前,崔丰就隐隐提过,宰相府或许有意与蜀王结亲。但赵恪颇为不解,以宰相朝中第一人的地位,如果再加上蜀王手握的禁军,岂不是造反就在顷刻之间?难道天福帝会对此不闻不问?……

 


 在来之前,崔丰就隐隐提过,宰相府或许有意与蜀王结亲。但赵恪颇为不解,以宰相朝中第一人的地位,如果再加上蜀王手握的禁军,岂不是造反就在顷刻之间?难道天福帝会对此不闻不问?


 只是后来,他才明白,自己对于大夏的体制架构还是理解的并不透彻。


 嫡子,庶子,在家中地位几乎是天壤之别,皇室也当然不能例外。


 像崔丰那样父亲在时颇受宠爱,父亲不在后却无人问津的情况已经算是十分幸运了。更多的情况下,庶子的地位几乎与府中仆人等同。


 武将家中还好,一般不会在意这些繁文缛节,顶多继承家产时有所偏颇。但在文人家中,庶子甚至没有继承权。


 而在文武对立的当下,既是武将又是庶子的蜀王根本不可能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哪怕有刘仁奎站台也不行。


 当然,这也与刘仁奎手握大权却从不结党营私的行为有关。朝中高官虽然隐隐以他为首,但这种追随仅在不涉及政治立场和实际利益的情况下才会有效。


 而对历经三朝的老宰相而言,他所在意的无非是三件事:


 一是国家稳定,二是青史留名,三是家族传承。


 与蜀王结亲,至少能很好地保证至少有一支后人能稳定地传承下去,这对刘仁奎来说便足够了。


 这些都是崔丰对此事的理解。身为世家子弟,他很了解这种对于家族传承的执念。


 但蜀王并不想招惹相府。原因无他,仅仅是因为那个没什么脑子的鲁王。


 若是天福帝斗倒了太子,那么下任皇帝只能是鲁王。可鲁王才不会管你李谋是不是压根不会造反,按他的性子,只要觉得你危险就一定会先行把你连根拔起。


 不过这些和赵恪毫无关系,他今天来,只是扮演蜀王的一个传声筒,角色和刘世清所扮演的差不多。


 说完该说的台词,赵恪便有些想离去了,兴总管还在府中等着他前去算账呢。


 近些日子里,火炉和蜂窝煤席卷京城,几乎每个权贵之家都用上了来自公主府名下的火炉和水壶。


 再也不用忍受炭盆的飞灰了!夜间也不必开窗防止中毒了!


 只需几百文,就能买到一个四四方方的火炉。若是再加几百文,还可以买到很多节圆柱状的烟筒;若是你愿意使用银两,甚至还可以买到带有福安公主大印的皇室特制款!


 此物一经推出便是万人抢购,甚至公主府名下的那些铁匠都不够用了。若不是赵恪拿出了一种用铁砧快速赶制铁皮的方法,怕是早就断货,无数人只能望石炭而兴叹。


 作为技术支持的赵恪与公主府默契地一同绕过了关于利润分配的问题,福安公主只说了句随时去府中支取。


 不过在明面上,赵恪还是有份子的——宫中占了三成,赵恪和公主各占两成,太子与鲁王各占一成,蜀王和瑞安公主共占一成。


 现存的这些皇家血脉做到了真正的雨露均沾,相对的,这份产业获得了皇家全体人员的庇护,任何不长眼的人都会被剁掉爪子和脑袋。并且宫中提供铁器营销的许可,太子命令手下官员对福安公主的货物优先通行和保护,鲁王则拿出了几座石炭矿山。


 至于一穷二白的蜀王和瑞安公主,他们承担的任务就是率先使用这些东西,并且邀请京中官员前来参观。


 诸位皇子和皇帝对这件事都很满意,赵恪当然也无所谓,毕竟他还没什么用钱的地方。


 而看起来作为主要经营者的福安公主府收获不大,但实际在账目上,原本高达百分之一千的纯利变成了百分之百,剩余的九倍利润去哪里自然不必多说。……

 

 

(https://www.xbxxs.com/novel/Fe3444C4HB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xxs.com。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bxxs.com/